关于《尼布楚条约》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今天我们换个思路,从俄国人的角度看一下这个条约。
首先,我要介绍一下该条约签订前黑龙江的情况,以下就是俄国人的史料。
由于流浪人(自欧洲而来的移民)的到来,阿尔巴津(即雅克萨)的农民人口迅速增加。过了两年,到 1684 年(康熙二十三年,第二年爆发雅克萨之战),在阿尔巴津县共有四百八十家农户和渔猎户。所有阿尔巴津人连同哥萨克在内种了一千俄亩粮食,和五十俄亩官地。
他们占据了从斯特列耳卡河(额尔古纳河口)到阿尔巴津、以及阿尔巴津以下几乎直到呼玛河口(今黑龙江省呼玛河)的整个阿穆尔河左岸(即黑龙江北岸)地区。
他们分散住在一个个的小村庄里。在斯特列耳卡河旁的是第一个小村庄。绝大部分村庄分布在阿尔巴津下游,那里还有一个唯一的大村庄一一波克罗夫斯克村。
估计这种遍布于阿穆尔河沿岸的,仅由二、三户组成的村落总共有二、三十处。农民充分保证了阿尔巴津哥萨克的口粮。
这些小村庄中有名的有:石勒喀河旁的米基什基诺过冬地,额尔古纳河口的阿斯特拉罕人过冬地;阿尔巴津上游的帕诺沃村和伊利英斯克村;阿尔巴津下游有:瓦加达也夫湖滨手工业村(四俄里处),辛加洛夫手工业村(十五俄里处),安铝留辛手工业村(四十俄里),在河口有布林加村.....
在一些呈文中还提到下列手工业村:大兵村,伊格纳施纳村和教堂村。
这样,在 1682 年,俄国人巳经占领阿穆尔地区直到结雅河口和结雅河(即“牛满江”)两岸。阿穆尔地区自结雅河口以下属于中国势力范围。【俄】А.П.瓦西里耶夫著,《外贝加尔的哥萨克(史纲)》第一卷
上图为康熙朝设的“黑龙江将军”(可以理解为黑龙江军区或省)辖地。在解释俄国人的史料之前,我用红笔标识了上文史料中出现的一些地名、河流名,方便大家有个地理概念。
俄国人自称:他们控制的东界是牛满江(俄称“结雅河”),西界是石勒喀河,即尼布楚地区,中间包括额尔古纳河、呼玛尔河口、雅克萨等地。
在这一片地区,有俄国人几十个村庄和近千户常住人口,包括二百名常驻士兵(即哥萨克)。
看到这里,一些朋友可能会说:相对于这么大的地方,俄国的这点儿人也不算什么吧?
这里我必须负责任地说,在当时的黑龙江中上游,近千户已经是一个相当大的概念了。
黑龙江中上游地区即明朝所称的“野人女真”,本来也没多少人。
明朝前期(明英宗正统年间),明朝对建州女真(辽河以东)、海西女真(松花江流域)的人口进行过调查,以便按人头发放敕书(贸易许可证)。其中,建州女真仅有五千户,海西女真仅有一万户。
朝鲜人也进行过类似调查,他们的统计数据更少,建州三卫的人口仅有2300户。
南边相对宜居的地方,女真人口尚且这么少,那么北边就更不用说了。
顺治朝初期,俄国人初涉黑龙江时曾做过统计,黑龙江中下游地区(即清朝所说的“东海女真”,主要是赫哲族和费牙喀族)一共只有1040名壮丁;中上游地区则只有五个较大的村落。
更何况,黑龙江地区在明末清初先后遭受过两次重大战乱。
一次是皇太极对索伦(即达斡尔)首领“博穆博果尔”的征伐,清军掳掠索伦人口近六千人,将他们迁移到辽东半岛。
这里我不得不说明一下,清军在这次征伐中,确实存在战争暴行,但这并非皇太极的初衷。军队出征前,皇太极像妈似的叮嘱领军将领言道:
“勿贪得而轻杀,勿妄取以为俘,抗拒者谕之使降,杀伤我兵者自当诛戮。若归附则编为户口,令贡海貂皮。”
而清军得胜归朝后,皇太极听闻清军掳掠、杀戮的情形后非常不满,下令对领军将领进行处罚,即:
癸未,定征索伦违律罪,萨木什喀等黜罚有差。
对那些掳掠回来的人口,皇太极则是以“房舍、土地、牲畜给之”。
另一次是沙俄在顺治朝的第一次“阿穆尔征服计划”,相比皇太极,俄国人就是纯粹的“殖民”了,即杀人、放火、抢地盘、抢女人。下面我们看看俄国人自己写的。
哥萨克们不断用大炮和火枪向他们(达斡尔人)射击。在相互射击中,哥萨克打死二百三十四个达斡尔人。最后,用马刀和长矛进行白刃战。在城里,哥萨克们从四面逼迫达斡尔人,对他们挨个砍去,杀个精光。在“肉搏战”(白刃战)中,打死了四百二十七人,总共打死六百六十一人。只有十五人逃命,他们是从城墙破口逃出城去的。俄国人仅有四人战死,四十五人受伤。
哥萨克获得的战利品是:二百四十三个妇女,一百一十八个小孩,二百三十七匹马和一百一十三头牛羊。
天性保守的俄罗斯妇女是不愿意到西伯利亚去的,因此在十七世纪,妇女在那里是少见的。哥萨克要的是受洗的异族妇女,然后卖掉她们,重新再娶。他们在征收实物税的乡屯里都有女人,常有这样的事。
他们(哥萨克)如何对待异族妇女就可想而知了。她们象手套一样的随便被换掉,在俘虏里经常有“有夫之妇“和“姑娘”,异族妇女在新主人家备受屈辱。
少数民族人口增加缓慢,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少妇女。督军们(军区司令)、服役人员(哥萨克)和少数民族妇女同居,如同妻子一样。他们有时购买她们,有时就是抢夺。 1641 年塔尔县死去的一百四十七名少数民族男子中,仅有五人留下妻室儿女。其结果是少数民族的灭绝。
综上,在雅克萨之战爆发的节点,俄国人在黑龙江中上游的数量是“相对很多”的。如果清廷不管,那么黑龙江就会像伏尔加河、南乌克兰、托博尔斯克、叶尼塞斯克、伊尔库茨克等地方一样,在俄国人“杀戮男子、抢掠女人、使得后代‘俄罗斯化’”的手段下,不用一百年就会变成“俄语区”了。现在的海参崴不就是如此吗?
好啦,这就是雅克萨之战前黑龙江的情况。
而在《尼布楚条约》签订后,额尔古纳河以东的俄国人,除了埋在雅克萨的近千具尸体,活着的全部滚蛋了。
对此,俄国人评价道:
“光荣的阿尔巴津史诗悲惨地结束了,俄国人第三次失掉了阿穆尔……”
解释一下:第一次是顺治朝沙尔虎达对俄一系列军事行动后;第二次是第一次雅克萨之战后;第三次就是《尼布楚条约》签订后。
多说一句,现在很多人说雅克萨之战是一场村战,清军在自己家门口打得。这也是不太准确的,其实在当时,雅克萨也可以算是俄国人的家门口。
战前,清廷在东北最靠北的行政机构驻地是宁古塔,位于今天黑龙江省的牡丹江市境内。而俄国人在雅克萨周边的驻军点有:尼布楚、色楞格斯克、乌丁斯克、通金斯克、雅库茨克,这些地方与雅克萨之间的距离,相比宁古塔与雅克萨之间的距离并不算远。
战前,康熙帝令清军在黑龙江城(即瑷珲城)驻军,此地的粮食需要从科尔沁草原调拨,经辽河、松花江、黑龙江转运,这个补给难度也并不比俄国人小。
好啦,综上,这个条约在俄国人看来,明显是不平等的,那么在我们看来,就应该是平等的了。
就这些。
大哥,女真和哥萨克是同一时期的,怎么就不能比较战力呢?其次看看沙俄首都到黑龙江的距离,看看黑龙江到北京的距离,非要给自己的无能找借口?就算尼布楚条约,沙俄和清朝都不亏,但你也没赚啊,后来库页岛不是也丢了?沙俄自己都很慌,毕竟远东真出事,沙俄也支援不了。基本推测,就是干不过沙俄而已,双方没有大打出手
双方都觉得赚了。对外开两线战争是很难的,中原这么多年封建皇朝,没什么记忆有对外双线的,打外部联合军倒是有,双线出兵真没想到有哪个。用尼布楚条约,减少沙俄对噶尔丹的支持,在康熙当时看来,噶尔丹的发展比沙俄更威胁,尼布楚之后好像还花了6-7年才搞掉噶尔丹。毕竟对于历代中原来说,北边游牧民族才是一向悬在京师皇帝头上的一把剑。用尼布楚的地方,换北方的安宁,不管放在哪个朝代,哪个皇帝看来都是赚麻的。用后世的结果,去度量前人的做法,都是如果如果。要么和噶尔丹死磕,要么和沙俄死磕,那就是西域、西藏、蒙古一带,和远东一带二选一。就像当年在援朝和台湾的选择上,都能做到肯定最好,但能力有限也确实没办法,不要觉得对外开两线很简单。
讨论《尼布楚条约》没有意义,还是先讨论一下库页岛、外蒙和其他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吧!
双方都觉得不公平。
乾隆死,曹家也跟着亡了!这就是自然规律!
[得瑟][得瑟][得瑟]清朝就是当今的意大利,打仗稍有成绩马上就投降,生怕丢了这个投降的资本。
哦
毛子是北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