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航空:支持“乱港”,罢飞内地航线,泄露客户隐私,现状如何

江卿曻 2025-01-14 18:33:21

文|江卿曻

编辑|江卿昇

前言

国泰航空,曾经亚洲航空业的翘楚,承载着全球旅客的期待与信赖,近年来,这家航空巨头接连陷入“泄露乘客信息”“支持港独”“歧视内地乘客”等丑闻,声誉和业绩一落千丈。

曾经辉煌的国泰航空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深渊的,怂恿罢飞内地航线、员工公然支持“港独”的它,究竟在为谁服务,又是给谁缴税?

从光辉到崩塌的国泰航空

国泰航空的故事始于1946年的香港,那时的它还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公司,由两名曾在英国皇家空军服役的飞行员创立。

借助香港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这家公司很快从众多同行中脱颖而出,稳步扩展航线网络,迅速成为香港航空市场的霸主。

到上世纪50年代末,国泰航空完成了对主要竞争对手香港航空的收购,垄断了香港80%以上的航空市场份额。

随后的几十年间,它不仅多次被评为“全球最佳航空公司”,还成为亚洲航空业的标杆,甚至在2006年取代日本航空,成为亚洲最大的航空公司。

“国泰”的名字一度是顶尖服务与高端品质的象征,全球乘客都愿意为它的优质体验买单。

无论是头等舱的餐饮服务,还是乘务人员的热情态度,都让它成为无数旅客心中最值得信赖的航空品牌。

这样的辉煌与成绩曾经让它成为香港经济腾飞的缩影,也让无数中国香港人感到自豪。

然而繁荣的表面并不能掩盖其内部逐渐显露的裂痕,早在2017年,国泰航空的一些做法就让外界对其企业文化产生了质疑。

当年公司宣布员工胸牌上将增加中文名字,以体现对本土文化的尊重,这本应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决定,但许多员工却表现出强烈的不满,认为中文名“太土”,会影响公司的国际形象。

这种反应引发了舆论的强烈批评,许多网民质疑,作为一家以香港为总部、扎根中国市场的航空公司,为何会在文化认同上表现出如此大的偏差?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种崇洋媚外的风气不仅停留在员工的态度上,甚至贯穿于公司的运营理念之中。

长期以来,国泰航空在服务上存在对乘客的明显差别待遇,据许多旅客反映,如果乘客操着流利的英语或粤语,他们往往能感受到更高质量的服务。

而普通话乘客则屡屡遭遇冷遇,甚至被空乘用粤语私下嘲讽,直到2017年,国泰航空才开始在员工胸牌上加入中文名字。

而这仅仅是因为当时公司的财务状况急转直下,为了挽回内地市场才做出的“不得已”之举。

2018年,国泰航空又爆发了一场严重的信息泄露丑闻,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对其管理能力的怀疑。

据公开报道,约940万名乘客的个人信息在这次事故中被黑客窃取,包括403万张信用卡的详细数据。

这一事件不仅让乘客的财务安全遭受威胁,也对国泰航空的声誉造成了毁灭性打击,虽然公司迅速发表声明承诺加强信息保护,但这一丑闻还是让消费者的信任大打折扣。

如果说之前的种种问题只是将国泰航空的内部问题暴露出来,那么2019年的“乱港”事件无疑成为压垮这家航空巨头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么面对内外双重压力,国泰航空采取了哪些自救措施?它能否重新赢得市场的信任?

歧视与政治立场

从文化偏见到内部混乱,国泰航空暴露出的问题不仅停留在服务质量上,更直接扩展到对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冲击,这些问题的叠加,让国泰航空的崩塌轨迹愈发不可逆。

国泰航空歧视内地乘客的问题早已不是秘密,甚至被认为是公司内部的一种“传统文化”,多年来,内地旅客在乘坐国泰航班时时常被区别对待。

一些曾经搭乘过国泰航班的乘客分享了他们的经历:普通话乘客在询问航班问题时,常常被空乘人员冷漠对待,有时甚至会遭到用粤语的嘲讽和辱骂。

最为恶劣的事件发生在2023年,当时一名乘客录下了一段国泰航空乘务员在航班上公开嘲笑普通话乘客的视频。

这段录音中,乘务员明确表示如果乘客不会用英语说“毛毯”,就没有资格领取毛毯。

这种带有明确歧视意味的行为,不仅让普通话乘客倍感羞辱,也让公众开始质疑国泰航空对内地市场的态度。

尽管公司在事后迅速发表声明道歉,并承诺将加强员工培训,但这些措施显然难以平息舆论的怒火。

多年来积累的负面印象已经深入人心,除了对内地乘客的歧视,国泰航空内部员工在政治问题上的极端立场也引发了广泛的不满。

2019年香港“修例风波”期间,国泰航空成为了“乱港”事件的参与者之一,其员工的种种行为,不仅在舆论上掀起轩然大波,更直接挑战了国家安全底线。

副机长廖颂贤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2019年,这名飞行员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发布支持“港独”的言论,并在执飞期间通过广播向乘客宣扬自己的政治立场。

更令人震惊的是,他甚至亲自参与了暴力示威活动,并因此被香港警方逮捕,尽管事件发生后,国泰航空解雇了廖颂贤,但公众的愤怒却并未因此平息。

作为一家航空公司,飞行员的言行举止直接关系到乘客的安全,而一个公然宣扬暴力和“港独”的飞行员仍然能够参与飞行任务,这让许多旅客对国泰航空的安全管理能力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更加离谱的是,这样的个例并非孤立,2019年7月,香港国际机场被“乱港”分子占据,机场运营一度陷入瘫痪。

在这一过程中,国泰航空的员工不仅没有对违法行为进行反对,反而成为了参与者,一些空乘人员在航班上散发政治传单,甚至直接泄露香港警方航班的具体信息,给执法行动造成了严重干扰。

更有员工通过工会组织大规模罢工,导致机场的运营完全瘫痪,严重损害了香港的社会秩序。

面对这些问题,国泰航空的管理层不仅未能有效遏制,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问题的蔓延,时任CEO何杲对此事的态度被外界认为是“暧昧不清”。

在廖颂贤被捕后,何杲并未立即对其采取严厉措施,而是以“尊重员工自由”为由允许其继续参与飞行工作。

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进一步激化了公众的不满,也让内地消费者对国泰航空的政治立场和商业道德产生了极大的质疑。

除了何杲,高层的其他管理者也表现出对“乱港”分子的纵容,例如,当员工泄露警方信息的丑闻被曝光后,公司并未采取公开的惩罚措施,反而选择低调处理,试图掩盖真相。

这样的行为不仅没有平息事态,反而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在外界看来,国泰航空已经不是一家单纯的商业公司,而是一个充满政治立场偏颇的企业。

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国泰航空的市场份额迅速流失,内地市场作为国泰航空的重要支柱,一直为其提供了巨大的营收来源。

然而2019年“乱港”事件后,内地消费者和企业纷纷对其表示抵制,导致其业务量断崖式下跌。

仅仅几个月内,国泰航空的市值就蒸发了460亿港元,这场由政治问题引发的信任危机,成为了国泰航空商业危机的开端。

而疫情期间,航空业陷入全面停滞,而本就问题重重的国泰航空自然是首当其冲,那么在这一内外交困的背景下,国泰航空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寻求自救?

自食恶果的国泰航空

多年的积弊,终究让国泰航空陷入了自食苦果的境地,它从昔日亚洲航空业的翘楚,沦为舆论风暴的中心,其业务和市场份额也因此遭遇前所未有的重创。

2020年,新冠疫情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全球,各大航空公司纷纷陷入危机,作为一家严重依赖国际航线的航空公司,国泰航空在疫情期间的运营状况跌至谷底。

数据显示,从2020年1月至5月,国泰航空和其全资子公司国泰港龙航空的载客人数同比下降超过70%,而运力下滑更是接近六成。

航空业的“冰封”状态直接导致国泰航空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公司不得不做出断尾求生的决定。

2020年10月,国泰航空宣布了一项史无前例的大规模裁员计划,共削减了近6000个职位,其中大部分员工来自香港本地。

这一裁员行动直接导致无数家庭陷入困境,也让香港社会对这家企业的管理能力产生了进一步的不满。

此外国泰航空还决定关闭全资子公司国泰港龙航空,作为拥有35年历史的区域航空公司,港龙航空的停运标志着国泰航空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挫败。

裁员和停运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泰航空的财务压力,但它的整体表现依然惨淡。

根据国泰航空发布的财报,2020年全年亏损高达216亿港元,这是公司历史上最严重的亏损纪录。

虽然全球航空业在疫情后的复苏过程中开始缓慢回暖,但国泰航空的恢复却极为迟缓,即便到了2023年,其财务状况仍未能回到疫情前的水平。

尽管国泰航空已经通过多种方式试图挽回公众的信任,但这些努力似乎并未彻底改变其糟糕的企业形象。

但在2024年9月,一架原计划飞往苏黎世的国泰航空客机因引擎故障紧急返航,导致航班延误超过5小时。

在候机大厅内,许多乘客对国泰航空的客服表现出极大的不满,部分乘客甚至操着粤语和英语怒骂工作人员。

随着丑闻的层出不穷和市场份额的流失,国泰航空如今的市场地位已无法与巅峰时期相提并论。

根据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底,国泰航空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被其他竞争对手逐步蚕食。

无论是在内地市场,还是在国际市场上,它都已经失去了曾经的核心竞争力,曾经垄断香港80%以上市场份额的辉煌时代,似乎已成为不可追溯的过去。

结语

国泰航空从辉煌到没落,究其原因,不仅是市场和疫情的挑战,更是自身文化和管理上的问题。

歧视、崇洋媚外、政治立场偏颇,让它失去了内地市场的信任与支持,作为一家企业,国泰航空本应肩负起社会责任,服务所有顾客,而非在商业和政治的抉择中失去方向。

参考文章

南方+客户端在2022-01-06关于《评论丨国泰航空,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疼”》的报道

人大重阳在2023-06-08关于《傲慢与自卑 国泰事件反映香港的不幸》的报道

如果你也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个“关注”吧!小生在此谢过了!

0 阅读:32
江卿曻

江卿曻

道不完的历史,讲不完的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