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的最后一夜,毛主席正坐在书桌前,亲自拟定“新年献词”。这篇献词无论对于毛主席还是共产党人来说,都将意味着宣告中国将迎来一个新的时代,共产党将成为执政党,领导占全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国。
毛主席知道,新的一年将会面临的困难还有很多。不甘心的蒋介石正试图卷土重来;李宗仁则幻想退守江南,实现划江而治的局面;不愿放弃在华利益的美国人,正转向支持国民党其他派系,以阻止共产党人胜利的脚步;更有那些中小资产阶级分子,希望革命就此止步,以维护他们自己的利益。
要想解放全中国,首先必须突破的就是国民党的长江防线。那个时候蒋介石已经在长江部署了几十万军队,将仅有了两个海防舰队近300艘舰艇全部撤入长江,并将驻防重任交给了第二舰队司令林遵。
对于林遵其人,毛主席虽然不完全了解,但通过地下党写给中央的报告,还是掌握了他的一些情况。
林遵出生于福建一户海军世家,其祖父是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兄弟,父亲曾供职于北洋海军,参加过甲午战争,舅舅也在海军供职。受祖辈的影响和家庭的熏陶,林遵从小就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并且对海军情有独钟。
1924年,林遵考入烟台海军学校,之后又留学海外学习海军技术。抗日战争爆发后,林遵回国加入国民党,率领游击布雷大队与日军作战,与新四军也有过来往。抗战胜利后,林遵率领舰队接收西沙、南沙群岛,成为中国海军接收西沙南沙第一人。
地下党组织经过对林遵的处境和思想状况了解之后,认为有争取其起义的可能。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地下党组织安排地下党员郭寿生与林遵秘密联系,做林遵的起义工作。
此时的林遵对国民党政府已经深恶痛绝,对内战更是不满,见到郭寿生之后,林遵向他大吐苦水,宣泄自己心中的不满。郭寿生见时机成熟,直截了当地告诉林遵:
“中共中央地下组织要我来做你的工作,要你起义,投向人民。”
林遵一听顿时面露难色,坦言自己对起义之事也想了很久,但国民党内派系斗争复杂,稍不留神将可能满盘皆输。郭寿生了解到林遵的顾虑,便建议他可以先暗中做些准备工作,等时机成熟立刻起义。
林遵听罢心头一震,顿时茅塞顿开,当即表示愿意起义,具体做法可以见机行事。远在西柏坡的毛主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亲自致电上海地下党组织,叮嘱他们派得力干将与林遵接洽,等接洽好后再定起义的时机,切勿将林遵提前暴露。
为了让起义顺利进行,林遵开始物色一些可靠的下属做助手。大家都非常赞同林遵的选择,协助他做其他军官的工作。就在林遵秘密准备的时候,国民党海军最大军舰“重庆号”宣布起义,让林遵的第二舰队官兵深受鼓舞。
1949年4月,在解放军百万雄师准备渡江之际,林遵决定配合大军渡江,就地起义,成为解放战争中最大的一起国民党海军集群起义。
林遵率部起义之后,被毛主席亲自任命为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的张爱萍,前往各地接收国民党海军起义部队。张爱萍深知未来海军的发展要依靠起义的国民党海军专家,因此他要求接管人员不仅要接收人员和武器,更要赢得人心。
很快接管人员就向张爱萍报告,说林遵不愿与华东海军合作,张爱萍决定亲自前往南京拜会林遵。见面当天,张爱萍热情洋溢地介绍了筹建华东海军的打算,并向林遵虚心请教,没想到林遵只是礼节性地应付:
“没有文化是不能当海军的,按照解放军目前的水平,恐怕连军舰也开不动。”
通过会见林遵,张爱萍感觉林遵心里还是有隔阂,便决定请刘伯承帮自己打开林遵的心结。刘伯承见到林遵之后,先对林遵起义表示了赞赏,随后诚恳地希望林遵为组建人民海军多做贡献。
没想到林遵的态度依旧,明确表示解放军的文化水平不足以建设海军。
从这一次谈话中,刘伯承看出了林遵想要当海军司令的想法。随后张爱萍给中央打报告,请求任命林遵为海军第一副司令员。
为了让编入海军的解放军尽快掌握舰船技术,张爱萍再一次去请教林遵。林遵当即表示没有好的办法和途径,只能扎扎实实学习技术,并对文化水平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
张爱萍虽然觉得林遵说的有道理,但当时解放军内就连初中生都凤毛麟角。上海解放之后,张爱萍了解到不少爱国之士和国民党海军元老留了下来,便大胆决定从国民党海军旧部人员中招贤纳士。
华东区海军学校成立后,第一批学员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学会了军舰操作技术,令林遵眼界大开,观念也开始有所改变。为了进一步调动林遵等海军起义将领的积极性,张爱萍建议请毛主席等中央领导接见他们。
1949年8月,毛主席在中南话接见了张爱萍和林遵等海军起义将领。刚一见面,毛主席就握着林遵的手,高兴地说:“你是林则徐的侄孙,久闻大名啊!”
众人落座之后,毛主席微笑着问坐在对面的林遵:“你是国民党员吧?”林遵一时间不明白毛主席什么意思,还没来得及回答,就听到毛主席接着说道:“要说国民党党员,你们谁也没有我的资格老。”
紧接着,毛主席给大家讲起了自己与国民党的渊源,以及这些年来的革命经历,强调发展人民海军的必要性。林遵全神贯注地听着毛主席的谈话,心中被这位伟人的睿智所折服。
这一次谈话长达两个多小时,让林遵受益终生。
1953年,毛主席首次视察了海军舰艇部队。后来在回忆当时的场景时,毛主席尊称林遵为海军的“先生”,令林遵心中十分感动。他知道这是毛主席对他的激励,更是理解了毛主席对建设强大海军的决心和愿望。
带着毛主席的殷切嘱托,林遵为建设人民海军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在人民海军组建后,在实战中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1955年的“一江山岛战役”,人民海军首次参与到协同作战中,为全面解放浙东大陈列岛打下了基础。1965年,人民海军发挥强有力的战斗作用,在两次海战中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反攻大陆”的妄想。1974年“西沙海战”中,人民海军英勇捍卫了祖国海疆。
1979年7月,林遵在上海病逝。临终前他留下遗言:“我一生爱海军,爱海洋,又是东海舰队的副司令,坦骨东海,正是死得其所。”
几天之后,林遵的骨灰如愿撒入浩瀚无垠的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