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李泌的为官之道,才明白四朝元老的段位,一般人还真学不来

高干历史观点 2024-06-24 09:48:38

文|老达子

本文共3121字,阅读时长大约6分钟

前言

“天覆吾,地载吾,天地生吾有意无。

不然绝粒升天衢?不然鸣珂游帝都?

焉能不贵复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

一丈夫兮一丈夫,千生气志是良图。

请君看取百年事,业就扁舟泛五湖。”

——李泌《长歌行》

李泌写这首《长歌行》时,是在宫中陪太子李亨读书的时候,那个时候他才17岁,小小的年纪就树立了清高远大的志向——功成名就,扁舟五湖。而他一生的所作所为也被这首诗所印证,仿佛他自己已经预知了自己的人生一样,身经四朝,地位显赫,既能辅佐君王转危为安,又善于功成身退,不断游走在官场与神仙之境中。

而在那个“伴君如伴虎”的时代里,功绩卓著的大臣们如何才能消除帝王的猜忌,解除对自己的杀心,其实是一门极为高深的艺术,而历史上真正能善终的人并不多,更何况是身经四朝还能善终,那李泌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今天老达子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依然能善终的宰相李泌~

奇童现世,谈吐非凡

公元722年,李泌出生于赵郡李氏。赵郡李氏虽然也是名门贵族,但与唐朝的皇族李氏是不同源的,李泌的太爷爷那一辈最出名就是隋唐时期瓦岗寨领头李密了,再往上也就是李泌的太爷爷的太爷爷是北周八柱国之一的李弼。而皇族李氏是出自陇西李氏,所以他们虽然同姓但是不同源。

由于李泌在出生时非常顺利,他的家人就给起了乳名“顺”,大名则为“泌”,象征着潺潺流动的泉水;字为“长源”,寓意源远流长、深邃广博。但就从这起名水准来说,就能看出李家绝非是凡俗之辈。

正是出生在这样一个书香门第里,李泌7岁时就已经博览群书,谈吐不凡了。不久,就被唐玄宗召入宫中,正赶上玄宗与大臣张说对弈,小李泌便站在一旁观战。而玄宗看到李泌来了,想测试一下他的才智,就示意张说出题考考他。

张说随即就作诗一首:“方如棋盘,圆如棋子,动如棋生,静如棋死”。然后转向李泌问道:“小友能否也作一首?要求是描述棋局,但不能出现‘棋’字。”,来开始你的表演吧。

小李泌小脑瓜一转,脱口而出:“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遂意。”。大家请注意啊,这是一个6岁小孩在对面皇上时,丝毫不畏惧,还能回答的如此工整,真的是“奇童”。玄宗因而断言:“此子他日必国器也!”

从那以后,小李泌常常出入张九龄、贺知章等帝国重臣的府邸,并迅速与这些德高望重的长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张九龄亲切地称他为“小友”,而贺知章更是预言,小李泌未来必定能成为宰相。

按照正常的人生轨迹,有了如此人脉的李泌要想在职场平步青云简直太容易了,可是李泌自幼便不愿循规蹈矩。他不想通过科举考试来谋取官职,而是选择四处游历,深入了解民情,开阔自己的视野。

而他的父亲李承休也非常开明,不仅支持儿子的决定,还慷慨资助他的旅程。李泌隐居于名山大川之中,潜心钻研黄老之学,对其精髓颇有心得。他常常徘徊游历于嵩山、华山和终南山之间,仰慕神仙长生不老的术法,俨然一副道士隐居修行的模样。同时,他也深入研究《易经》二十余年,取得了非常卓越的成就。

正是这段隐居游历的经历使得李泌的眼界更加宽广,思维也更加活跃了。当时的朝廷名流张九龄就曾感慨,与李泌讨论问题时“受小友启发良多”。

唐玄宗得知李泌在终南山隐居修道的消息后,便派人请他下山,并立即任命他为翰林待诏,侍奉东宫,说白了就是太子的伴读。正是在此期间,李泌与太子李亨成为了好朋友,李泌的仕途也逐渐崭露头角。

仕途的起起落落

李泌的第一次被贬是在他做太子伴读期间,李泌看不惯杨国忠的所作所为,便写下一首暗讽朝政的《感遇诗》,而杨国忠一直非常忌惮李泌的才能和雄辩,想要排挤他,于是便上报到了唐玄宗那里。李泌因此被贬离京城,没过多久就又遁入深山,过上了隐居山林的修道生活。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逃亡蜀地避难,而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这个隐忍了大半辈子的太子,在如此危急时刻思贤若渴,突然想到了他的老朋友李泌,于是派人四处寻找他们。

也是机缘巧合,李泌此时正好在灵武附近,故友重逢,倍感亲切。李泌的到来,宛如汉高祖刘邦遇见了谋士张良。在这段时间里,李亨对李泌的献策几乎是言听计从。

可以说此时的李泌其实就是影子宰相,为什么说是影子?因为他没有身担要职,却“权逾宰相”。他一直在帮助李亨处理好他和李隆基的关系,最终帮助李亨复国。可是李泌觉得李亨的城府太深,就是不肯出仕。再加上李林甫的暗中操作,李泌最终又离开了朝堂,奔向了南岳衡山继续修行。

作为昔日的好友,李亨也并没有猜忌李泌,还在衡山下修建了一座“端居室”,让他在此清修。

等到唐代宗李豫登基以后,又将李泌召回长安,并任命他为翰林学士。李豫的性格非常温和,因此和李泌相处的非常愉快,甚至还为李泌娶了媳妇。而表面上的李泌一脸无欲无求的世外高人的模样,但其实他也是渴望能在政治上有所有所成就的。

可是此时的相权掌握在元载手上,元载横行霸道,尝试拉拢李泌遭到拒绝,最终逼迫李泌前往江西观察使魏少游的下面做幕僚,再一次远离京城。

等到元载死后,李泌又被召回来了,可是铁打的李泌流水的宰相,元载死了以后又来一个常衮。对于常衮来说,这样的一个随时威胁到自己相权的人物,必须要把他搞走,于是没过多久李泌又被调到澧、郎、峡三州作为团练使。

在德宗时期,年迈的老臣李泌重返朝廷核心,这一次他终于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唐德宗李适任命他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说白了就是宰相。

任职宰相期间,李泌先后参与镇压了泾原之乱,并劝谏德宗坚定维护太子李诵的地位,因而成为德宗朝中不可或缺的肱骨重臣之一。

李泌晚年,面对长期困扰大唐的吐蕃问题,他提出了一项战略性的围剿计划,并开始推动实施。可是两年后,李泌就去世了,就在他去世的三年后,吐蕃彻底被孤立,并很快走向了瓦解消亡。然而遗憾的是,李泌未能目睹自己这一战略的最终成功。

李泌的为官之道,有得也有失

从上面李泌的官场经历我们能够看出,李泌能够同时被唐玄宗李隆基、唐肃宗李亨,唐代宗李豫和唐德宗李适四位皇帝所亲睐,周旋于四朝官场,又多次被卷到皇室的立储大事中去,但是每次都能全身而退,堪称是官场奇迹啊!

就拿为人做官的标准来说,李泌的修行已经达到了无人企及的高度。

李泌这个人,可以说是身在朝堂,心在山川;只要天下稍有安定,就退步抽身,退隐江湖。而每当国家有难时,他又挺身而出,为皇帝出谋划策。综观李泌的一生,堪称中国几千年政坛上罕见的传奇人物。

李泌的为官之道就是知进退,不会被官位所束缚,因此免遭了很多的忌惮。

可是近年来,很多人在提及唐朝的名相时,通常会提到“房谋杜断”和“姚崇宋璟”,顶多再加上一个狄仁杰,而李泌几乎没人知道。这是为什么呢?

翻阅历史资料不难发现,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指出:“泌有谋略而好谈神仙诡诞,故为世所轻”。《旧唐书·李泌传》也有类似的记载:“泌颇有谠直之风,而谈神仙诡道……故为代所轻,虽诡道求容,不为时君所重”。

因此,鱼与熊掌是不可兼得的,李泌的名气并没有房玄龄、杜如晦那么大,但是他做到了全身而退,最终得以善终,算是有舍也有得吧。

老达子说

回顾李泌这波澜壮阔的一生:

他出身名门,少年成名,受到玄宗皇帝的青睐,又与张九龄、贺知章等大人物结交;17岁写下了这首《长歌行》,立下了“太平,则隐居寻仙问道;乱世,则出山匡扶天下”之志;

成年后,多次隐居深山修炼,不仅对宏观的社会结构和微观的人性有着深刻的理解,为人处事总能精准把握时机,措辞恰到好处,实在让人惊叹不已。

他的进退自如正是他7岁所对的《方圆动静》诗和《长歌行》诗意的最好诠释,这也是他之所以能历经四朝还能善终的为官之道:在相权与诗意人生之间,李泌选择了后者。

如果换做是你,你会选哪个呢?我觉得我可能会选前者吧,无非对错,毕竟人各有志!



0 阅读:29
评论列表
  • 2024-06-24 11:07

    吐蕃从好战走向衰落,是因为信奉佛教

  • 2024-06-24 11:04

    李林甫?安史之乱前死了!

高干历史观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