醍醐灌顶‼️你有那么多的以后,却没有现在

爱抠搜的文化 2024-11-25 12:40:33

曾经听过一句话:“人生不是最终目标,而是每个当下的叠加。”

那时只觉得这话有点鸡汤,直到某天刷到蔡康永的一段话,我才突然被点醒:人生哪有真正的“上岸”?我们无非是从一个“水坑”,跳到另一个“水坑”。

中考是一个水坑,我们期待高考能把我们捞上岸;好不容易熬到高考,才发现考研又成了新的水坑;

再后来,是职业、婚姻、房贷,一环套一环,好像一生就这样泡在水里,永远追求着下一个看似更好的“以后”。可是,有多少人真正上岸了呢?

“等熬过这段时间”就能好吗?

这是一句极具魔力的咒语:“等熬过这段时间……”

我们总是告诉自己,等高考结束,大学就轻松了;等大学毕业,找到工作就好了;找到工作之后,又把希望放在房子、结婚、孩子这些设置好的节点上。

好像人生就是一场线性设计,每走过一个终点线,就会自动解锁属于我们的幸福生活。

但真的是这样吗?大学毕业以后,你不再为选专业而烦恼,但却开始为职业发展焦虑;买房之后,你不再和房东斗智斗勇,但房贷和维持生活的压力却紧紧按在你胸口。

那些以为“熬一熬就好了”的阶段,只不过是打开了一个新的循环。

每天都有人在高考结束后意兴阑珊地问自己:这就是我期待的大学生活吗?也有人在婚礼现场心生退意:原来人生最重要的仪式感也不过如此?当那些曾经重要的“以后”变成了现在,我们似乎并没有更快乐。

为什么我们的“以后”这么鸡肋?

因为我们把太多的期待压在了这些“以后”里,压出了形变。

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当你还是学生时,疯狂地幻想等长大后,一定要买下最新款的某个玩具或者好看的衣服,但真正长大后,却发现自己不再需要了。

满足这件事有时候是即时的,错过了那个节点,再弥补回来就变了味儿。

再比如,我有个朋友是半工半读的大学生,特别想要一个限量版的毛绒玩偶,但因为“舍不得”,她一直没买。等她真正能轻松买得起的时候,她却忽然说:“好像也没有那么想要了。”

她再后来回想,这件事就像遗憾胶片上的一个小裂缝,既消失在当时,又偶尔刺痛在回忆里。

所以我们很多人未必是“没有能力享受当下”,而是不敢享受,不允许自己去做所谓“非必要但想做”的事情,误以为延迟满足会换来更甜的果实。

但很多情况下,等我们再去“满足”时,那个甜不是它本来的味道,而是强行追赶的求而不得。

“以后”只是一种错觉

蔡康永说:“那么多的以后,换来的却是没有现在。”这句话直白但很扎心。以后的假设永远充满不确定性,人生无论怎么规划,都没有完美的设计图。

我身边有朋友,结婚前一心期待婚后日子能改善她的疲惫,但婚后她面对的是层出不穷的家庭问题;也有朋友出国念了两年书,以为留学就是开挂人生的“上岸方式”,结果学成归国后面对的是找工作时的“学历贬值”。

人生最大的误区就是把实际的快乐寄托在一个未来的模糊状态上,而你根本无法确定那个状态能不能如你想象中一样美好。

我们却因此草草度过了一段又一段宝贵的时光——“为了更好的以后,先随便过过现在。”

但现在是可以任意对待的吗?

我们需要学着拆分“此时此刻”

那如何从“等以后”中跳脱出来?我自己的经历告诉我,关键在于:不掉进一味推迟的陷阱,学会用小目标重建自己的每一个当下感。

比如我曾经特别讨厌一份工作,每天都在“等辞职”的心态中煎熬。但后来我学着给当下“拆分任务”:先排除以后的惶恐,先解决今天的诉求——就今天,我最讨厌什么?最能做成什么?

于是我每天给自己设定一个小目标,比如试着跟讨厌的同事建立一次好的互动、尝试用不喜欢的任务学习一个新的技能,这些“小现在”叠加起来,让我逐渐看出不那么讨厌的生活部分,至少它们让我觉得:我今天过得不是毫无意义。

再比如,有朋友有很久没有实现的旅行梦想,为什么总是“等到以后有钱有时间了再去”?有没有什么可以从小规模开始补偿的计划,例如先制定3天的周边游?

如果时间、预算再多一点,去一个中途站看看沿途风光?

等条件更好的时候,说不定初心早已变了,去大城市看灯光,反而不比此刻在郊野看一颗星更让你满足。

最后再问一次:什么时候上岸最好?

归根到底,现在,就是唯一的答案。

或许无法一天内改变所有计划,但至少从今天开始,去带着诚意拥抱自己能实现的事情,少一点推迟,心和意都给足今天。这种心态,是给“明天”最大的礼物。

所以,别总想着等以后才去活。可能你现在不富有、焦虑也没完全离开,但再也不会比今天更年轻了,唯一真的拥有的,只有这些“现在”。

记住:当真正开始认真对待当下的每一天,你人生的“以后”才真正开始。

0 阅读:5

爱抠搜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