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东南形胜
【作者】柳永 【朝代】宋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天青色等烟雨,江南在等你,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有一丝江南温柔。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秀色江南仿若一首清新隽永的诗篇,激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胸中锦绣,又仿佛是淡妆浓抹的佳人,把无数英雄豪杰的壮志凌云化作儿女情长。那位自称奉旨填词的才子词人白衣卿相怎么也没有想到,他写下的千古名篇《望海潮》,会成为大魔王完颜亮饮马长江的导火索。也许词本身并没有这样的魔力,但词中对江南,对杭州的柔情媚骨和满庭芳华的绝美描述,无疑极大刺激了这位金国皇帝的贪婪之心,完颜亮一纸诏令,“怒磔戟髯,争奋卷地,一声鼙鼓。笑谈顷,指长江齐楚,六师飞渡”。
天下震动!中原震动!齐鲁震动!
红旗漫卷西风完颜亮完全沉醉于“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美梦中。
他秣马厉兵,修造器械,打造战舰,招募兵员,一心想着将如画的江南夺过来。让“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成为大金国的一大盛景。正隆六年,即1161年,金主完颜亮亲率军队南侵。
靖康之变为宋人带来的是无尽耻辱,可为金人带去却是无上荣光和满腹的骄狂。拥有广袤中原大地的北宋尚且臣服于大金的铁蹄之下,更何况是偏安长江南边的小朝廷。于是自信满满的完颜亮下达了命令,百日灭南宋!
但迎接他的并不是势如破竹的进军,而烽火遍地的抵抗,是红旗漫卷西风!而辛弃疾正是在这股抵抗的狂潮之中走入了他人生的高光时刻,迎来了他人生中最光辉耀眼的登场!祖父辛赞谋划一生的反金举义时刻终于到来了。辛弃疾面对这憧憬多时的时刻,竟觉得是如此的不真实。是进,还是退?他并非独身一人,他的身后还有身处敌国的庞大家族,要挺身而出,当一时英雄,还是要慎重行事,从长计议?没有了祖父的指导,即便如辛弃疾这样心志坚定的人也会陷入犹豫之中。虽然他的内心深处早就有一个声音在不断呐喊:起事杀贼,起事杀贼!但像许多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一样,他决定向上苍要一个答案。他用蓍草占卜,得到了“离”卦,而在《周易》中,“离”即火,冥冥之中,天意乎,心意乎,命运的道路最终还是指向了南方。
此刻,往日的书生辛弃疾,变身为一方豪雄,他义无反顾放下书本,拿起长缨,奔向血与火的战场,为了祖父遗愿,纵横于齐鲁大地之上。
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落日家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层楼。谁道投鞭飞渡,忙昔鸣融血污,风雨佛狸愁。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今老关,搔白首,过扬州。倦游战去江上,手种橘千头。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候。
--《水调款头·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
许多年后,当辛弃疾辗转于湖北时,他回忆起了当初举事之初的壮举,烽火连天,男儿血泪。金人南下的铁蹄尚未惊醒江南的春梦,北地男儿反抗怒吼声就已响彻云霄。大军行进掀起的万丈烟尘,在落日下显得苍白而惨淡。秋高马肥,粮草充沛,金人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但要一战而下江南,请先问问宋家男儿手中的钢刀答不答应!
手持钢刀九十九, 杀尽胡儿方罢手!
“季子正年少”,正值年少气壮的辛弃疾独自一人召集人马两千,结成了抗金的自卫武装。但他并未固步自守,在反复权衡,深思熟虑之后,他毅然加入了耿京所领导的农民队伍。耿京!一介武夫,但和辛弃疾却是惺惺相惜,一见如故。二人戮力同心,在中原大地上点起星星之火,以燎原之势,取兖州,占东平,攻济南,伐淄州,让金军狼狈不堪,疲于应付,根本无法全力进攻江南。
如果说辛弃疾的少年时期是藏于匣中的宝剑,寒光内敛。那么举义后的辛弃疾则如同直指长空的绝世长枪,锋芒毕露!迎朝霞,追狂风,逐奔雷,踏冰峰!他再也没有了失去祖父指引后的迷茫和彷徨,他终于踏上了内心期盼已久的回归之路。
尾声历史总是相似的,每次的转变都伴随着惊天动地的转变。从古至今,有多少英雄想要征服江南,但都止步于江边,曹操如此,符坚如此,金主完颜亮更是如此。是温柔如斯的江南太过幸运,还是大金国失去了昔日争锋天下的锐气,谁也说不清。但终归是完颜亮的战争失败了,曾经无比骄横的大金铁骑,就像是失去了动力的长箭,轻飘飘地落在了长江边上,再也无力寸进半步!
在斜风细雨中,金国的大军偃旗息鼓撤退了。然而,风雨即起,就不会悄无声息的停止,没有人能够预料到,就在完颜亮还在恢复元气之际,金国后院起火。
公元1161 年,完颜雍发动政变,自立为皇帝,史称金世宗,改元大定,并下诏历数完颜亮数十件罪名。在前后夹攻之下,一直幻想着立提兵百万,立马吴山的金主完颜亮命丧黄泉!
所谓防患先防内,内患隐难知。不见栋梁柱,蝼蚁坏其基。古人诚不我欺也,完颜亮栽地不冤!
年轻的辛弃疾在经历了这一场历史大变中,豪情万丈地走上了台前,走上人生的巅峰时刻。此刻的他并不知道,他的余生里,再也没有一件事能与之相比,能让他如此的扬眉吐气!之后不久,随着一路向南,风尘渐起,所有官场上的蝇营狗苟,所有朝堂上的彼此算计,帝王的猜忌,同僚防范,就像浓墨一样氤氲散开,将他团团包围,让他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而这一首《水调歌头》,就好似他对人生最为壮美时光的追忆,和对时下年华将逝,空怀抱负而不得施展的愤慨。
其实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即然对于有些事无力改变,又何必耿耿于怀,有了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的传奇经历,辛弃疾的人生又怎会寂寞呢!南宋少了一位有望成为武穆的栋梁之才,中国灿烂的文明史上却多了一位光照万世的词中之龙,文学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