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说:人生忌讳的就是圆满,人生最好的状态,就是求缺!

紫巧说情感 2024-11-23 19:37:04

年轻时,我们总幻想着生活能像偶像剧一样,幸福、顺遂、尽如人意。

走过一路蜿蜒曲折,才慢慢发现,那些年曾孜孜以求的圆满,带来的更多是深浅不一的缺憾。

正如《人生没什么不可放下:弘一法师的人生哲学》一书中所写:

“人生最忌讳的就是圆满,不信你看看身边的人,有人婚姻不好,但是子女很优秀;有人婚姻很好,但是身体不太好;有人事业很顺,但是家庭不和睦……”

圆满,只是理想化的美好愿望;缺憾,才是生活化的本色出演。

正是那些不完美,让拥有变得弥足珍贵,让未来变得无限可能。

人生最好的状态,就是求缺不求满。

欲望过度,只会适得其反

在成长的过程中,平凡人如你我,大抵都经历过“求而不得”的无奈。

渴望美满的感情,渴望腾飞的事业、渴望泼天的富贵……越是渴望,反而越容易感到失落、疲惫。

当欲望过度,幸福仿佛离得更远了。

哲学家叔本华有个经典的观点:“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未满足则痛苦,若满足又无聊。人生,便在这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在欲望的无尽循环里,生活的满足感,如水般逐日流逝……

关于“求”, 弘一法师的书中讲过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一位樵夫在山中砍柴时,意外发现一尊金罗汉。

靠着这笔“横财”,他从贫寒困顿变成了富裕人家,买田置地,过上了优渥的生活。

然而,富足生活带来的满足并未持续多久——他的心变得不安分,日夜盘算着:

“这金罗汉只是十八罗汉之一,剩下的十七尊究竟埋在哪里?”

欲望逐渐成了执念,夹杂着如影随形的焦虑,日复一日地消耗他的心力。

不久,他便病倒,最后郁郁而终。

人心的欲望犹如无底洞,过度的追求,往往会掏空内心的宁静。

求,本身没问题。但要知道何时应该满足,何时应该停止。

正如《道德经》里所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因为贪得无厌,是人性中的癌。哪怕此刻,上一个欲望得到了满足,它也不过是下一个欲望的起点。

为什么?心理学有个词叫“情感适应”,是人对于情绪的某种自然调整过程。

其表现之一为:

人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往往会回到原来的幸福水平。这也解释了为何得到的永远不珍惜,得不到一直在骚动。

既然求不得是生活的常态,因此,唯有自我克制,珍惜当下,知足常乐。

事与愿违,未必是遗憾

生活并不总按我们的心意安排,许多时候最终的结果未必是期待的模样。

那些与梦想相去甚远的、让人出乎意料的安排,却未必全是遗憾。

《我在未来等你》一书中,作家刘同写道:人生总是奇妙的,你努力去做一件事,如果结果不是想象的那样,那么老天定会给你一个更好的结果。

所求非所得,不是因为你不配,也许正是命运最温柔的成全。

但人常常执着于某个方向,却忽略了可能在意外处遇见生命的礼物。

弘一法师在书中记载过一位画家的故事:

画家年轻时满怀热情,立志成为像齐白石那样的艺术大师,为此付出极大努力,四处拜师学艺。

然而,不论他多么尽力,始终无法达到理想中的高度。

每次失败,都让他沮丧、失落、怀疑自己的能力。

后来,因机缘巧合接触到雕塑,他试着用泥土创作,不想这一试,竟发现了未曾觉察的天赋。

最终,他成为一位享誉艺术界的雕塑大师,成就斐然。

回首往昔,未竟的画艺,反而成就了他在雕塑道路上的辉煌。

莫泊桑曾说:“生活总会为你安排最合适的道路,即便不是你想要的。”

人生滋味有千万种,我们不得不把种种缺憾,连同生活本身,打包接纳。

所幸,只要不自我放弃,所有的失去,都会用另一种方式回归。

执着一念,心被所缚;一念释然,心得自由。

若能少一些“非此即彼”的执着,尽人事后,懂得对结果顺其自然,我们反而会与惊喜不期而遇。

遇见的便是天意,经历的都是成全。宇宙山花烂漫,都值得你迈步!

不圆满,才是最大的圆满

古人云:“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全则必缺,极则必反”。

世间万事万物,皆有盈亏变化,圆满未必是幸福长久的保证。

当花儿盛开至极,就离凋谢不太远了;相反,丰盈之前、将满未满才是最好的境界。

略有缺憾,反而让人更懂得珍惜眼前的美好。

正如林徽因所说:“人生总在祈求圆满,觉得好茶需要配好壶,好花需要配好瓶,而佳人也自当配才子。却不知道,有时候缺憾是一种美丽。太过精致,太过完美,反而要惊心度日。”

不圆满,是生活本来的底色。弘一法师的生平正是这个哲理的真实写照。

弘一法师原名李叔同,年轻时家境殷实,文采斐然,原本一心想通过科举实现抱负。

然而几次科考落榜之后,他渐渐明白,这条路并不适合自己。

于是他将精力投入艺术创作,音乐、绘画,话剧等,展示出过人的才华,成为当时颇具声誉的艺术家和讲师。

尽管如此,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美满,仍不足以满足他心灵对生命深层次意义的探索。

后来,他决定放下红尘名利,剃度出家,潜心修行,继续探求“求缺”的深意。

正如作家莫言曾说过:“世间事,忌讳的便是十全十美。你看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心理学上有个很常见的“情感预测偏差”现象,即人往往都会高估或低估某些事件对自己的情绪影响。

你觉得圆满完成心愿后会很幸福,但愿望真的实现之后,幸福感可能很快就消散了。

持久的幸福,不在完美之时,却往往蕴含在那份“缺”之中。

如同一幅留白的水墨画,正因那些未着墨处,才给予了观者无限的遐想与回味。

圆满是种奢侈,缺憾才是生活的馈赠,也是最大的圆满。

人有的时候真是奇怪,求得了的不珍惜,求不得的会遗憾,不圆满的更是耿耿于怀。

但是完满,仅存于理想之中,而非现实之境。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不完美,又何尝不是另一种美?

正是那些缺憾,让人更懂得珍惜眼前的美好,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也更接近生命的本质。

将满未满,人生可追;半圆未圆,岁月可待。余生,最安稳的状态,莫过于求缺。

作者 | 诗漫·蔡颐荷,公众号《峡谷有声》,专注心灵成长类内容创作。为你写温暖文字,陪你看世事繁华。

0 阅读:3

紫巧说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