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美国GPS够用了,为什么中国还要独立建设北斗导航?

沧海阅览 2024-10-06 14:18:39

独立导航系统

现在打仗,靠的是芯片,但你可能不知道,在海湾战争的滚滚硝烟背后,决定战局走向的,除了先进的武器装备,还有一个我们平时不太注意到的东西——卫星导航系统。

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这场战争几乎是多国部队单方面取胜,伊拉克军队几乎没有抵抗的能力。

战后,多方分析认为,美军之所以能取得如此碾压性的胜利,除了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外,GPS全球定位系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GPS,就是全球定位系统的英文缩写,你手机里的导航软件就是靠它来工作的,但GPS的威力远不止指路这么简单,它在军事领域的应用,足以改变一场战争的走向。

海湾战争中,美军利用GPS技术,对伊拉克的重要军事目标实施了精确打击,摧毁了大量的雷达站、指挥中心和通信设施,彻底瘫痪了伊拉克的作战体系。

更可怕的是,美军还能通过GPS实时掌握战场态势,精确指挥部队行动,这在信息技术尚不发达的当时,无异于降维打击。

海湾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它留给世人的思考却从未停止,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掌握了制天权,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GPS就像是美国掌握天空控制权的杀手锏,如果说海湾战争的惨败让世界各国见识到了GPS的威力,那么发生在1993年的“银河号”事件,则让中国深刻地意识到了拥有自主导航系统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银河号”事件,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这是一段让所有中国人感到屈辱的历史。

1993年7月,中国货轮“银河号”在国际水域正常航行时,被美国无端指控,称其船上载有制造化学武器的原料,要求对“银河号”进行登临检查。

面对美国的霸凌行径,中国政府坚决反对,要求美方提供确凿证据,然而,美国却拿不出任何证据,反而蛮横地要求“银河号”改变航向,接受美军的登临检查。

当时,“银河号”正航行在印度洋公海,距离目的地波斯湾还有7天航程,如果按照美国的要求改变航向,就意味着要绕道行驶数千海里,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严重损害中国的国家尊严。

在万般无奈之下,“银河号”被迫在公海上漂泊了33天,船上的淡水和食物都已消耗殆尽,船员们只能依靠收集雨水和捕鱼维持生存,身心都遭受了极大的折磨。

最终,在中方的坚持和国际社会的施压下,美国同意让中国和沙特阿拉伯一起检查“银河号”,结果,就像我国说的,船上根本没有美国说的那些化学武器原料。

虽然“银河号”事件最后是美国让步,但这事也给中国提了个醒,试想一下,如果当时“银河号”上安装的是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而不是美国的GPS,那么美国还能如此肆无忌惮地对其进行跟踪和拦截吗?

“银河号”事件后,中国痛定思痛,决定加快自主导航系统的建设步伐,绝不能再让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

1994年,中国开始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这是一项充满挑战的系统工程,需要攻克一系列世界级技术难题,更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和漫长的研制周期。

中国科技工作者们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发扬了“两弹一星”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最终成功建成了属于中国自己的“北斗”系统。

从“北斗一号”到“北斗三号”

从1994年立项至今,北斗导航系统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区域到全球的自主创新之路。

2000年10月31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北斗导航实验卫星,这标志着北斗一号系统的建设正式开始了。

北斗一号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卫星导航系统,采用了有源定位技术,主要面向中国及周边地区用户提供定位、授时、短报文通信等服务。

2003年5月25日,北斗一号系统最后一枚卫星发射升空,标志着北斗一号系统组网成功,中国也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北斗一号系统的建成,打破了GPS的垄断局面,为中国的发展和国防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持。

然而,北斗一号系统毕竟只是一个区域导航系统,其服务范围和功能还不能满足中国日益增长的需求。

为了进一步提升北斗导航系统的服务能力,中国决定启动北斗二号系统的建设。

北斗二号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使用无源定位技术,能提供更精准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

2012年12月27日,北斗二号系统开始为亚太地区提供服务,这是北斗导航系统从区域走向全球的重要一步。

北斗二号系统的建成,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国际导航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也为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安全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迫切需要一个能够覆盖全球的卫星导航系统,来满足自身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

2009年,中国开始建设北斗三号系统,北斗三号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三套卫星导航系统,也是中国首个覆盖全球的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三号系统采用了更加先进的技术,能够提供更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其服务范围覆盖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启动,意味着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终于完全建成了。

北斗三号系统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在卫星导航领域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也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航天强国。

北斗带来的“时空革命”

如果说前三个阶段的建设,北斗更多地是“埋头赶路”,那么随着北斗三号系统的全面建成,北斗已经开始“抬头看路”,在全球导航系统的新格局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北斗在技术上已经能和GPS抗衡了,北斗三号系统拥有五大优势:全球覆盖、高精度定位、快速定位、短报文通信、星间链路。

其中,短报文通信是北斗独有的功能,可以在没有地面网络信号的情况下,实现用户之间的数据传输,这在灾害救援、海上通信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星间链路技术让北斗卫星可以直接互相通信,不再需要地面站,这样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

在应用上,北斗也已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从农业生产到交通运输,从海洋渔业到防灾减灾,从智慧城市到共享经济,北斗的身影无处不在。

截至2022年底,中国的北斗终端数量已经超过10亿台,高精度北斗产品也已经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北斗正逐渐从“中国的北斗”走向“世界的北斗”,随着北斗的快速发展,一些西方国家也开始转变态度,积极寻求与中国在北斗导航领域的合作。

2014年,中欧签订协议,北斗和伽利略两大卫星导航系统开始合作,实现了时间互操作,开启了双方合作共赢的局面。

2018年,国际民航组织正式认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成为全球航空导航的供应商。这样,北斗就能为全球的民航用户提供更安全、可靠和高效的导航服务了。

北斗系统的崛起打破了GPS的垄断,给全球用户带来了更多选择,未来,北斗和GPS会形成一种相互融合的竞争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全球导航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星辰大海,永不止步

近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不少令人瞩目的成就。从载人航天飞行到探月任务,从火星探测器的发射到空间站的建设,中国航天一直在不断突破,创造新的历史。

北斗的成功展示了中国科技实力的增强,也反映了中国整体实力的提升,但我们也要清楚,北斗的发展还面临着不少挑战,北斗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还比较小,和GPS相比还有差距。

北斗的核心技术还需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在芯片、终端等关键环节,还需要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

面对挑战,我们更要坚定信心,砥砺前行,不断推动北斗导航系统高质量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未来,北斗系统会变得更精准、更可靠、更智能,为全球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时空信息服务。

北斗系统将与5G、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结合,拓展更多应用场景,提升服务范围。

结语

在国际合作上,北斗将会秉持开放合作的精神,与各国分享北斗的发展成果,一起推动全球卫星导航事业的进步。

北斗,这颗闪耀在东方的“导航之星”,必将建设美好家园的道路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照亮文明进步的航程。

信息来源:环球网——96年我2枚导弹发射失败 GPS疑被美军做手脚

澎湃新闻——中国为什么要建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网——北斗系统中“三”的奥秘

0 阅读:0

沧海阅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