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缘任运息业养神,才是见性后的保任功夫!

樵夫文化一箩筐 2024-05-09 21:38:37

续原《经藏智慧100讲》 作者:樵夫

头条百度独家版权,谢绝授权任何机构作盈利性商业用途!

何为养神?

庄子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就是想通过“养斗鸡”的故事告诉我们:养神只是静气,气越静神越足,神越足则所向披靡。

菩提达摩亦云:

若见本性,不用读经念佛,广学多知无益,神识转昏。

若从凡入圣,即须息业养神,随分过日。若多嗔恚,令性转与道相违,自赚无益。

也就是说:保任神识灵明清净,才是无为造作静养虚涵的全德真谛。

所以,道本无修,修道就是养神,就是全德,德不足则道不载,神识不能自如应照,又如何能于瞬间当下感而遂通呢?

那具体又该如何养神全德呢?与道合真呢?

莫急,樵夫如下所言,或许会对您有些许助益,让您有所启发:

图片来自网络

不外漏即是涵养

何为漏?漏者,外渗也。

多言伤气,气伤则口渴,渴则神不济;

多闻伤精,精伤则自迷,迷则神不足;

多视伤血,血伤则眼花,花则神不应。

故须外闭口耳目三关,息此三业,以涵养蓄足其神;又口耳目三关,皆是心之动用,对境无心,心无染执,三关即不起作用,不起作用亦为闭也。

静养虚涵,并非只有静坐这一种方式,行住卧若能安住日常安住当下,皆有等同功效!

简而言之,就是心无造作,随缘任运,自然而然,无为而为,就是息业养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上述这些譬喻名词,都无法理解明白,那只须做到“事来则应事去不留”的专注状态,就是不外漏的息业养神之法了!

息业不是什么事都不做,而是“饥来吃饭困来眠”,如水随缘一般去面对一切现前境遇,对境无心,让万般空过无染,如此则真性常在呀!

如果什么都不做了,那与植物人、金石瓦砾又有何区别呢?

所以真正的息业养神,不是要着在有,也不是要着在空,而是处在非有非空即有即空的“缘起性空”状态,也就是道祖所说的“无为而无不为”,终日吃饭而未曾咬着一粒米,终日穿衣而未曾挂着一根衫,乃一无所住之故也!

图片来自网络

无内耗即是调柔

何为耗?耗者,妄情也。

多思害意,意害则不实,不实则悖道;

多嗔动怒,怒动则神躁,神躁则反噬;

多忧生愁,愁生则抑郁,抑郁则昏昧。

故须放下释然,打开心量允许一切发生,不作分别思量,直下无心,面对一切现前境遇都能够心生欢喜,真正想得开了看得透了,就已阴阳自调,慢慢变得内在平和起来。

因为,一个人所有的痛苦和烦恼,都源于内在不切实际的妄情,粘滞在鸡毛蒜皮的细枝末叶之上,就好比作茧自缚的蝉蛹,机缘历练还不具足之前,无法破茧成蝶,得大自在和解脱……

痛苦和烦恼就好比一把盐,撒在碗里会咸得发苦,撒在湖里会甘甜如初,心量小了,小事也就变大了,心量大了,大事也就变小了,就是这么浅显平常的道理呀!

内耗纠结的人,都是自己在给自己找麻烦,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习惯与自己作纠缠,太在乎太执着于细枝末叶,不肯释然放下,不愿放过自己,最终把自己折腾得够呛,耗费所有的精力和时间,又何必呢?

瓦解内耗最好的办法,是找到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让自己变得忙碌起来,忙碌到没有时间去胡思乱想,等到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到有声有色了,找到成就感了,就好比破茧重生的蝴蝶,不会再跟之前自己过不去了……

图片来自网络

还虚无即是具足

老君曰:

天地媾精,阴阳布化,万物以生。承其宿业,分灵道一。

也就是说,人心,本是来自虚无中的一团看不见摸不着的能量,假借肉身这个工具施为运动,最终还是要回到虚无中去,虚无,才是人心所在的真正道场……

故修行有如下必经的三个阶段:

炼精以化气,把毕生精力安住在一件事情之上,以此达到心平气和的状态!

炼气以化神,用心平气和的状态行持妙用万般,找到取用不竭的智慧能量!

炼神以还虚,把取用不竭的智慧能量静养虚涵,形成如光如电的灵性觉知!

虚空无形无相,无量无边无始无终,执取不得,以无所得故,故须返本归元,复归虚空无极,方才如一滴水融入大海,如一缕气撒向虚空,之后才能具足与大海或虚空无二无别灵性觉知呀!

如此这般,不就是与道合真的最好诠释么?

神不足的根本原因,就是心存染执,不能把自己的身心化空,空成一无所执一无所染一无所住,与大道虚空融为一体呀!

大道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尽虚空遍法界,通达周流于一切处,故能与人人本具的内心相应,神清意净时,即可于瞬间当下通达无碍感而遂通……

图片来自网络

息业就是任运随缘空过无染,如流水潺潺一般的相续不断,此是保任之方;全德就是与虚空融为一体,如明镜照物一样随缘示现,此是保任之法。

方也好,法也罢,皆是立个名相,以为参照,以此参照无形无相之自然运化也,此等运化不在修,只在悟,不是理悟,不是事悟,不离理悟,不离事悟,明在深悟,彻悟……

您又怎么看呢?

我有一支笔,

带您品经藏。

——关注樵夫,带您遨游不一样的国学视野!

0 阅读:16
评论列表

樵夫文化一箩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