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尽其心、知其性”?

风在校文化 2025-02-19 16:55:16

孟子《尽心篇》中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但大多数都是如下图所示解读,把这篇关于科学认知世界的文章,弄成“个人情趣修炼”的文章。

我们一再强调:

1)儒学是古老关于科学研究的学问,属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2)科研活动中,对事物运动变化过程表现出来的“特性特征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是科学研究的重中之重。

而,古文中,表达事物“特性特征特点”的文字是“性”。具体到人就是一个人的“性格、品行”。

3)原文解析译文: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尽最大努力分析研究,能够明白事物的特性特征特点)。知其性,则知天矣(弄明白事物运动变化特征后,它属于那种科学原理也就弄明白了)。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思考问题需要积累对各种事物特征特点的分析观察,才可以分析其中的科学原理)。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科学原理包含内容各不相同,分析研究过程中都需要一个机缘巧合,所以需要确定研究方向)。

【原文疑难杂句解析】

①心=脑子脑力,特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科学研究中特指科研活动。

②天=天道,自然规律法则,科学原理。

③天寿=科学原理中包含着内容,有些是长期性有些是短期性。

譬如,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就是万年不变。

但中药中的每个处方药的原理,可能会随着疾病机理不断改变。

这是时间长短为“天寿”。

④身,古文中特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并非指“身体”。(其他文章反复强调这里不再赘述。)

修身=修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的错误认知。

⑤修身以俟=修正认知错误,需要一些契机。

其中,俟=契机,等待机缘。

⑥立命=确立一个方向、走向。我们常说的“命运”其实就是一个人“基因运行的方向”。

这里指:分析每个科学原理,都需要慢慢积累,等待时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顿悟”,到前提是要确定好研究方向。

【原文奥义译文】

对任何事情的分析研究,都要找到其体现出来的特性特征特点。再根据这些特性特征特点,分析其中的科学原理。

对科学原理的分析研究,不可能一跃而就,需要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需要大量对同类型事物特性分析研究的经验总结,并由于每个科学原理的独特性,我们需要不急不躁确定方向后的坚持不懈努力。

由此可见,我们常说“孔孟之道”特指他们的思想模式,但他们作为一个圣人(科学家)的思想,我们真正读懂的寥寥无几。

0 阅读:4
风在校文化

风在校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