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红星新闻报道,针对网友反映的多家药企通过一致性评价审核的同款仿制药品,其生物等效性研究结果数值一模一样的问题, 1月24日下午,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更正声明》。声明称:经核实,系在2019年和2021年公开相关产品信息时,由于编辑错误导致上述问题。中心已第一时间在中心网站对错误信息进行更正。对于工作中出现的失误,中心深表歉意。
两家不同的企业,生产同款仿制药品,生物等效性研究结果数值一模一样,调查的结果告诉你,是因为编辑失误所致,你会相信吗?这种自说自话的调查,有可信度吗?
虽然我们没有理由怀疑审评中心的调查结果,但是,审评中心也没有足够的依据证明自己的声明是没有漏洞的。按照目前的情况,唯有第三方介入调查,才能够得到舆论和公众的认可。
更重要的,这两组数据,只是网友发现的问题。在审评中心公布的相关数据中,还有没有类似问题呢?审评中心有没有对类似问题进行过全面调查与分析呢?相关药企提供的生物等效性研究数据,准确性有多高呢?有多少相同相似现象呢?
这也意味着,对此次网友反映的药品生物等效性数据相同问题,单靠审评中心的声明是说服不了公众的。再怎么说,编辑也不会“失误”得这么巧,会把相同的数据“失误”在两家生产同款仿制药品的企业身上,而且,还涉及到外国药品生产企业。
要知道,像这类数据,在对外公布时,必须审之又审、看之又看,而不是错了就错了。如果这样,我们就有理由怀疑,审评中心在审评药企的相关研究数据时,也是不认真的,是草草了事的。不然,怎么可能在编辑数据时出现如此严重的错误呢?到底是编辑失误还是数据错误,即便审评中心做了声明也没有用,公众仍然可以怀疑是数据错误,是相关药企在造假。只是,就像网友调侃的,造假也不认真了。所以,强烈呼吁有关方面介入调查,给公众一个可以信赖的调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