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未见的前同事留言借钱:
“姐,我想问一下可以借点钱吗?15000。这几年我都是用借呗花呗过日子……
除非山穷水尽,我没法跟你开口,因为这钱可能一年多或者两年才能还你。说实话,我要在两年内生个儿子,别的不多说了……”
看完,我只回两个字“好的”。
她的经历我懂,因为懂得,所以相惜。
前几天报道称,我国一孩生育率,从2019年的0.7跌至2022年的0.5,一孩平均生育年龄从26.4岁升高至27.4岁,能生且愿生第一个孩子的家庭明显减少。一孩生育的萎缩和推迟是拉低生育水平的主要原因,且进一步降低二孩三孩的生育率,加剧生育水平趋势下降。
这是大范围的数据,但在个别地区,个别家庭,因为妻子生不出男孩遭遇的各种暴力,变着法的催生,是压垮无数女性的千斤坠,其中不乏受过大学教育者。
我们一起工作时,她28,无对象,大学谈的男朋友因两家距离遥远被迫分手。我刚去那家单位时,她作为主管带我熟悉工作流程,耐心且随和,我们一处吃饭,一起逛街,聊聊工作,说说我的婚姻。我很想把这个大眼修眉、眼睛会说话的善良姑娘介绍给身边亲人,但那时她重心在工作,不了了之。
后来我为两个女儿辞职回娘家小城(两个女儿娘家帮带)。得知她家里不断催婚,熟人给她介绍老家一个在另一个城市国企上班的男孩,也算知根知底,很快结婚去了老公所在城市。
很快,她有了一宝,是个漂亮女婴。在婆家熬完满月,她独自带着婴儿回到南方小家,离开满是嫌弃的重 男 轻 女的婆家。殊不知,老公却是妈宝男,妈的意见大于天。因为生女儿,她老公白天上班不着家,晚上回来不搭手。有次接电话,老公直接对着电话向她转述“我妈问你生不生二胎,如果不生,没法过。”
一孩才刚生,二孩令已下。
我们不常联系,但偶尔会聊,因为我们都是被追生的女儿户,共同话题多。
我以糟心经历建议她,遇到那样的家庭,如果生二胎,一定确保是男孩,不然很可能还得生。她说,只要两个做个伴。
和我一样,她二胎仍是女孩,我能想象到她的处境:老公牢骚,婆家不满,外人的指东画西、七嘴八舌。
我生活的城市,不大,重男轻女看似不重,但观念仍以传 宗 接 代为主。我已经44,大女儿今年初三,小女儿五年级,每次一块出去,碰到熟人,甚或陌生阿姨,她们会用怀疑的眼神问我,“只有两个女儿吗?”当我明确摆明不再生育的态度,她们退而求其次“两个女儿也行,有福气。”
我的小姨,曾说过让我锥心痛的话,“你不给人家生个男孩,太自私了!”
“你不给人生男孩,太自私”,说这句话的小姨,她不明白生男生女的科学性,更看不到我的痛。我的观念里,婆婆没有带孙辈的义务,所以她不愿帮带孩子,我不怨。当时我们连自己的房子都没有,我带着两个女儿住在娘家,和老公常年两地分居。虽然白天有娘家妈帮着带,但晚上是我独自带着两个相差4岁女儿把尿喂奶日日夜夜的煎熬。尤其二宝,打小体弱,6岁前常在半夜发烧,我怕惊扰父母,常一个人手忙脚乱物理降温或吃药,抱着孩子坐着熬天亮。
那几年,我极困觉,有几次打盹,抱着孩子手一松,孩子掉在地板上。也是那几年我开始大把脱发,两鬓也滋生白发,到如今是丛生。最严重时,我有过一年左右的抑郁期,只想如何解脱尘世。
二宝两三岁,我叔也在催生,他的理由是“养个女孩能干啥?”我叔叔只有两个男孩,年轻时有种齐刷刷的自豪感。这个观念在婶婶中风卧床,两个儿子常为看病闹吵架,儿媳靠边不搭手后,才明白两个儿子并不见能干事。
二宝稍大,老公想要男孩并屡次冷战,但想想经济状况,想想不靠谱的两地分居,想想一辈子为孩子操不完的煎熬心,说啥都不能忍受,哪怕离婚。
我的情况比同事好在我的父母弟妹是我的依赖。
父母生养我们姐弟四人,有文化重教育的父亲硬是一路将我们供养到大学,其中两个985研究生。多年来,母亲勤俭持家,常走很远的路去市场淘便宜菜,父亲则如一头老黄牛,终日勤勉,不得清闲。父母深知这个社会孩多受罪,他们坚定下一辈顶多生养两个。我的弟妹,宁愿离婚也不让我被过多孩子劳碌一生。
娘家是我最大的底气。
同事却没有。虽然同事从小被疼爱,但心疼她的母亲已离世,父亲已经老去,不再当家理事,她的弟弟,也主张必须生个男孩,好让婆家有面子。同事说,如果离婚,娘家回不去,手头没钱,在外租房都枉然,何况,孩子小无法工作。
我不清楚这两年她遭遇了哪些恶待,但我明白来自老公的冷言冷语一定不少,那种婚姻里的冷暴力很伤人,而来自娘家的不支持不理解,会让一个女人跌入冰窟。
我想抱抱我的同事。我们都是同路人,她遭遇的各种催生,因为经济崩溃不得已利用借呗度日的艰难,每月被催款承受的语言暴力,我都经历过,我懂。
但我不会劝同事,每个人困遇千差万别,也许那是她权衡后更“合理”的抉择吧。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是我们母女的缘分。人生一世,如同草生一秋,我不该,也不能以世俗观念去轻看我的女儿,也不能让自己背负生活的一世沉重。
人总该有点时间和精力,去做自己这辈子想做的事。
(图片源于网络,侵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