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栖居——黄宾虹晚年艺术人生

竹山艺苑 2021-07-20 12:16:30

位于杭州西湖栖霞岭31号的黄宾虹纪念室,原是黄宾虹先生的旧居。沿着岳庙后边的栖霞岭路往前走,不到200米就到了这个简朴的独门小院。走进月形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方形的庭院,园中立着黄宾虹先生全身汉白玉雕像,四周有松、竹、梅等林木环绕。纪念室主体为一幢二层新式小楼。楼下画室陈列着先生用过的红木画桌、文房四宝、木质沙发等;另外的房子里分别陈列有先生代表性的山水、花鸟画数幅及生平事迹。门前高大的桐树,据说为先生手植,屋后悬崖壁立,苍松挺拔。崖下有芭蕉数株,环境清雅宜人。

端详着老人墨渍斑斑的画具,不禁想象老人生前在画桌前奋笔作画的情景。砚中的一点朱砂仍鲜艳如初,墙上的画作水墨淋漓,气韵生动,仿佛刚刚画完一般。我在门前的椅子上坐下来休息。看着阳光下耸立的老人雕像,内心引起对先生的无限敬仰之情。

黄宾虹故居

1948年秋,黄宾虹先生从北平来到杭州国立艺专任教,先住艺专宿舍,后移居这里,直到1955年去世。这最后的7年是先生的创作旺盛期,他由此登上了自己的艺术顶峰。八十九岁这年秋天,黄宾虹双目患白内障,几近失明。须借助放大镜才能看书作画,但他反而激情迸发,自由挥洒,创作了许多令人惊奇的佳作。笔墨出神入化,妙不可言。

老人对自己晚年能寓居杭州西湖十分满意。他曾在致友人的信中说:“寓斋读书,岚翠掩映几案间。”还高兴地写下“愿作西湖老画工”的诗句。在这段时间里,老人常常早上在书斋作画,之后就到山下、湖边漫步,如同古人负杖出游,望云听水。有时他也去六桥、灵隐等处寻幽访胜,写生作画。累了就到亭中歇息,构思觅句。他曾题画道:“爱好溪山为写真,泼将水墨见精神。兴来鹿木亭中坐,着意西湖万柳春。”诗中表现了老人看湖作画的喜悦心情。

黄宾虹纪念室画具

老人一生勤奋有加,作画不辍。眼睛复明后已90高龄,还自订《画学日课节目》,规定每天学习和工作的时间。这一年,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和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联合于外西湖美院礼堂举办了“画家黄宾虹90寿辰庆祝会”,老人鹤发童颜,神采奕奕,盛服莅临。会上华东行政委员文化局颁发奖状,授予黄宾虹“中国人民优秀画家”荣誉称号。老人乘兴作九十自寿诗一首:“和合乾坤春不老,平分昼夜日初长。写将浑厚华滋意,民物欣欣见阜康。”

黄宾虹作品

1955年2月,老人突感胃部不适,饮食明显减少。至3月,病情转重,住进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为晚期胃癌。3月24日,开始昏迷。呻吟中断断续续念出宋代邵雍《励志》的诗句:“呸!何物羡人?二月杏花八月桂;呸!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这句诗成为黄宾虹先生勤勉一生的诗意写照。

黄宾虹作品

3月25日凌晨3时30分,黄宾虹先生逝世,享年92岁。3月27日上午九时,杭州各界举行公祭,午后被安葬于市郊协山公墓(今南山公墓)。公祭仪式上,黄宾虹三子黄用明代表家属宣布:遵照老人遗嘱,将黄宾虹生前绘画作品、手稿及收藏的历代字画书籍、瓷铜玉器文物共一万余件全部捐献给国家。1959年9月,旧居被辟为画家黄宾虹纪念室。

一代大师黄宾虹把自己的大半生献给了中国画的伟大事业。老人在世时,他的艺术没有得到多数人的理解,他自己也预言,要到50年之后世人才能看懂他的画。数十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他的艺术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传播和颂扬。

只要中华民族永在,黄宾虹的艺术便不朽!

1 阅读: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