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农民科学家有多厉害?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出身,却能以一己之力吊打全世界。
美国、英国的专家都研究不出来,他却仅用5年就培育成功了,堪称是“世界第一人”。
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说起姜向涛的故事,得从1995年说起。那会儿,姜向涛家里穷得叮当响,为了多挣点钱补贴家用,他开始琢磨起瓜类制种技术。
谁能想到,这一琢磨,竟然让他走上了一条不平凡的科研之路。

1996年的一天,他在自家的西瓜地里转悠,突然发现了一株奇怪的西瓜苗。这株西瓜苗上头,竟然全是雌花,一朵雄花都没有。
要知道,正常的西瓜可是雌雄同株的,这种全是雌花的西瓜,简直就是西瓜界的"独一份"。

这个发现可把姜向涛给乐坏了。虽然他没上过几天学,但直觉告诉他,这可能是个了不得的发现。于是,他决定好好研究一下这株特殊的西瓜。
姜向涛可不是那种半途而废的人。他开始自学育种知识,查阅各种资料。就这样,一个没有专业背景的农民,开始了他的育种之路。

从1998年开始,姜向涛天天泡在西瓜地里,从早到晚盯着那株全雌性西瓜。他观察记录,不放过任何细节。等到秋天,他终于确认,这株西瓜真的是从头到尾都没长过雄花。
接下来,姜向涛开始了漫长的实验过程。他先是人工给这株全雌性西瓜授粉,结果收获了138粒种子。

可是,第二年种下去,全雌性的特征却不见了。直到第三年,这个特征才又出现。通过查阅的资料,姜向涛知道了,这个基因会隔代遗传,并不是每一代都有。
要想把这个基因固定下来,可不是件容易事,姜向涛想出了各种办法。

他用盐水腌制瓜苗保存样本,还常年往返于海南和黑龙江两地育种,利用不同的气候条件来加速实验进程。
就这样,姜向涛花了整整5年时间,终于在2000年左右培育出了"全雌1号"西瓜。

这一成果,让他成为全球首个攻克全雌西瓜难题的育种者。就连当时的发达国家,比如美国、英国、日本都没有成功攻克这个难题。
但姜向涛并没有止步于此,他继续努力,把全雌基因转育到其他西瓜品种中,开发出了更多优质品种。

2007年,他发表了一篇题为《西心全蛛基因gy的发现》的论文。到了2012年,国际葫芦科遗传学会的年报正式收录了他发现的全雌西瓜基因。
这可是该领域唯一被国际公认的成果,姜向涛这个农民科学家的名字,就这样响彻了国际学术圈。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姜向涛在研究过程中可没少遇到困难。有一次,他在海南育种的时候,台风来了,把大棚都给掀翻了。
眼看着辛辛苦苦培育的样本就要毁于一旦,幸亏"甜瓜大王"吴明珠伸出援手,这才保住了关键样本。

还有一次,2007年和2012年,有美国和英国的公司看中了姜向涛的技术,开出了300万美元的高价想买断技术。
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啊,换作别人可能早就心动了。但是姜向涛却坚决拒绝了。他觉得:"这技术是咱们中国人自己研究出来的,怎么能卖给外国人呢?"

姜向涛的这份执着和坚持,让人不得不佩服。他不但没有把技术卖给外国人,还把培育出的全雌西瓜品种无偿捐给了国家和地方。
更让人感动的是,他还带动了近万名农民通过制种脱贫致富。

说到这儿,您可能会问,这全雌西瓜到底有啥了不起的?那可真是了不起大发了!
首先,全雌西瓜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杂交西瓜的制种方式。以前制种,得人工去雄授粉,在时间和精力上都需要很大的成本,效果也不好。

现在有了全雌西瓜做母本,只需要和父本混种,不用人工干预就能自然杂交。这一下子就简化了流程,提高了效率。
其次,全雌西瓜技术大大缩短了制种周期,而且种子纯度高得吓人,能达到99%以上。姜向涛培育的"向富4号"全雌西瓜,不但抗病性强,产量还高,简直就是西瓜中的"超级英雄"。

再说生产成本,全雌西瓜技术可是帮了大忙了。传统制种每亩地要花3000多块钱请人工授粉,现在用全雌品种,每亩地能省下80%以上的人力成本,这可不是小数目啊!
姜向涛还把这种技术无偿传授给了农民,累计增收达到了整整20亿!

不仅在国内受欢迎,姜向涛培育的"向富8号"、"蓝月亮"等品种在国际市场上也是抢手货。在印尼、俄罗斯等国家,这些品种已经推广了2000多亩,帮助当地农民增加了不少收入。
全雌西瓜的品质也是没得说。甜度能达到10.9度以上,吃起来那叫一个香甜可口。这么好吃的西瓜,自然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

姜向涛的故事,说到底是一个普通农民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创造出世界级科研成果的传奇。
他没有高学历,也没有多么先进的技术,只是凭借着一腔热血和努力,做出了连专家都没做到的事情。

从1995年开始研究瓜类制种,到1996年偶然发现全雌性突变株,再到2000年成功培育出全雌西瓜,姜向涛用了整整5年时间。
这5年里,他经历了多少失败,遇到了多少困难,恐怕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但是,他没有放弃,而是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姜向涛的成功,不仅仅是个人的成就,更是为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更难能可贵的是,姜向涛始终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
面对高额的技术买断,他毫不动摇;面对巨大的经济利益,他选择无偿捐献。他的行为,体现了一个农民科学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姜向涛的故事告诉我们,科技创新不分出身,不论学历。只要有热情,有毅力,有钻研精神,普通人也能创造出不平凡的成就。
他用实际行动证明,农民也可以成为科学家,也可以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如今,姜向涛仍然在继续他的研究工作。他说:"我就是一个农民,我最懂农民的需求。我希望能继续为农民兄弟们做点实在事,让他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姜向涛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农民科学家的成长史,更是中国特色农业科技创新之路的生动写照。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科技兴农",什么是"为人民服务"。
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像姜向涛这样的农民科学家涌现出来,为中国农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资料1.世界全雌西瓜培育技术发现第一人姜向涛:婉拒国外高额转让费——中国有线电视新闻网,2023年1月31日发布

2.他的二十余载“南繁路”——澎湃新闻,2023年2月26日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