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高海拔工程,70张图看西藏·怒江72拐大峡谷

建日筑闻 2024-09-29 11:27:36

从成都到拉萨,川藏南线与北线交汇的地方继续往前约200公里,是川藏线上最为壮丽的一段旅程。藏语意为“勇士山脚下的村庄”这座藏东小城——八宿,邦达草原、怒江大峡谷、然乌湖、来古冰川等著名景点如同粒粒璀璨明珠被G318串联。怒江72拐就位于川藏线八宿境内的“魔鬼路段”,是旅行者的“惊险与挑战”。

2019年3月,怒江72拐山脚的江边悬崖之上,开始实施。历经六年的艰难挑战。2024年9月,怒江72拐大峡谷景区落成。

© Chill Shine丘文三映

©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怒江72拐大峡谷景区位于西藏昌都市八宿县布则村,距离八宿县城约48.5公里,距离昌都邦达机场约97公里。景区在G318川藏南线怒江大峡谷中,所在区域是G318最危险路段著名的“天路72拐”和怒江大峡谷。怒江72拐大峡谷景区的设计、建造和未来游客的游玩体验,都展示了极大的挑战精神,是对创造川藏公路伟大奇迹的一次致敬。

©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高空玻璃观景台作为项目的核心建筑,以怒江72拐标志性的“发卡弯”道路线型为象源。在怒江峡谷130多米落差的悬崖峭壁之上,钢桁架结构向外单臂悬挑37米形成“发卡弯”。悬于怒江之上的地面铺设高透安全玻璃,在空中形成一条名副其实的“天路”,将怒江72拐惊险的车行体验转化为更为极致的高空步行体验。

©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 Chill Shine丘文三映

© Chill Shine丘文三映

© Chill Shine丘文三映

外观材料以藏红色耐候钢板为主材,既是对藏地色彩文化的回应,也能从周边环境中脱颖而出。极具耐候性的钢材不仅坚固耐用,其粗糙的肌理与周边粗犷的山水也能形成对话与融合。

©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在70年前修路建桥技术还不成熟的年代,建设者的智慧与勇气,成就了川藏公路的奇迹。虽然如今拥有了非常先进的建造技术和手段,但是受到怒江峡谷地理及交通的限制,怒江72拐大峡谷景区的建造依然只能采用几十年前的很多“土办法”才得以呈现,通过滑索和步步惊心挑战桥的体验。

©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跨江高空玻璃吊桥的设计源于那座晃晃悠悠的钢架老怒江大桥。玻璃吊桥采用钢索桥的形式,自带摇晃的特质,怒江的狂风加剧了不稳定感,高透玻璃桥面更是让游客肾上腺素飙升。玻璃吊桥也是连接怒江两岸的重要纽带,将为景区未来开展徒步、野外探险等活动的拓展提供极大的交通便利。

© Chill Shine丘文三映

© Chill Shine丘文三映

© Chill Shine丘文三映在距离怒江50米落差的玻璃吊桥上行走,怒江的风,怒江的水,怒江的嘶吼,怒江掀起的巨浪……都近在眼前。

©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 Chill Shine丘文三映

© Chill Shine丘文三映

©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将怒江南岸观光电梯的舒适性抛弃,“天怒666梯”作为北岸电梯,当游客喘着粗气爬完这段路程,才能真正明白当年川藏公路建设者以及怒江72拐大峡谷景区的建造所经历的艰辛。

怒江72拐大峡谷景区将怒江天险的体验推向极致,让G318的旅行者挣脱车辆的束缚,用身体丈量怒江天险。

©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 Chill Shine丘文三映

© Chill Shine丘文三映

西藏大部分地区一年有超过5个月的冰雪天气,一年当中可以正常施工的时间和周期非常有限。大部分地区道路崎岖、弯多弯急、隧道涵洞密布,泥石流塌方等也时有发生,这对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运输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项目前期,做了大量的专项设计论证工作,地灾评估、风洞试验、TMD计算、悬臂钢结构施工模拟等,为后期的施工建造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支撑。项目建设过程中,联合多家权威机构、多位业界专家、教授与施工团队一起攻克了重重难关。

2019年至2024年建造过程 © 小隐建筑

怒江大峡谷老虎嘴 © 小隐建筑

超过13米的建材几乎无法运达施工现场,大型施工设备如吊车、打桩机等无法运送。怒江观景台海拔2800米左右,高海拔对施工人员身体体能更是一项非常大的挑战,仅做桩基础打孔工作就换了6波工人。高海拔也对一些施工工艺带来非常大的挑战,如电焊、混凝土浇筑、金属板材的安装等。© 小隐建筑

景区建筑物和构筑物分部在横跨260多米的怒江两岸,南岸崎岖的毛路需手脚并用才能通行。前期虽然做了详细的地形测绘,但在实际测量放线时还是困难重重。有些点位处于悬崖峭壁上,河谷的风非常大,无人机无法精准操控,只能选择RTK测量仪人工放线。因为没有施工便道,工人绑上安全绳悬吊在悬崖上测量放线。© 小隐建筑

由于地域交通的限制,浇筑混凝土这件稀松平常之事在怒江也变得异常艰难。项目地形和道路原因,搅拌车无法到达怒江南岸,搅拌车载重太重,也无法通过货运滑索过江。为此在怒江上搭建了一座约150米长的钢索便桥,在便桥上铺设混凝土输送专用管道,将混凝土打到对岸。© 小隐建筑

项目部采用几十年前修建川藏公路的跨江方式,搭建了临时跨江滑索,保障施工机械和施工人员在两岸的往来。后来又架设了货运滑索,保障施工材料顺利送达南岸。多方协调努力,将一台100吨吊车从72拐方向送达北岸施工现场,并在北岸搭建了60式塔吊。施工材料运达现场后使用吊车卸货,通过塔吊转运至过江吊装平台,再通过滑索送达对岸,之后只得采用人工方式转运至各施工部位,前后需要至少四次转运。© 小隐建筑

川藏公路和景区对比·天路 © 小隐建筑

川藏公路和景区对比·吊桥 © 小隐建筑

天路72拐和怒江大峡谷“老虎嘴”之间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大型机械无法运抵现场。高空玻璃观景台桩基础施工时,39个桩基分布在悬崖峭壁的不同地质面层,由于没有平整的施工作业面,只能选择人工水磨钻方式进行桩基施工。地基下部全部为岩石,岩层不断变化,多数岩层极其坚硬,更换了国内市面上50多种钻头都无法达到钻孔深度。项目部送取岩石样品至重庆、山东等刀具厂家进行岩石分析,为项目量身定制钻头问题才得以解决。 © 小隐建筑

西藏昼夜温差极大,建筑选材也需要非常慎重,避免采用变形系数大的板材,这些材料容易受温差变化导致老化、变形、脱落的加剧,石材、木材、水泥制品、当地本土材料和一些变形系数小的金属材料比较适用。 © 小隐建筑

39个桩基最深的达25米,由于桩基很深,钻孔后期只能采用0.6米深分层钻取的方式,用直径110mm的水磨钻将周围一圈钻空取出,然后工人吊着安全绳下到直径1.8米的孔底,将中间剩余的岩石人工破碎,通过吊篮吊出。钻一层取一层,如此0.6米往下层层递进。39个桩基在更换6个施工班组的情况下,经过数百人的努力,历经半年之后才得以完成。

© Chill Shine丘文三映

© Chill Shine丘文三映

如此条件下,钢结构是非常理想的建造方式,现场施工量少、安装快捷、综合造价可控。高空玻璃观景台为钢桁架结构,悬臂端最远处悬挑37m,最近处悬挑27m,悬臂支座附近桁高2.4m,桁架高度由支座处向悬臂端逐渐减小,悬臂端部桁高1.5m,离怒江垂直高度130多米。特别注意结构构件的合理拆分,保证材料力学性能的前提下,将材料拆分为便于运输的尺寸规格。整个钢结构桁架在工厂分46段制作运输至现场,在现场拼装后再进行吊装,其中悬挑部分主桁架分为26段。

©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钢结构便于分解组合的特点,确保了观景台结构材料顺利的运输和安装落地。由于吊装对悬臂结构的预起拱、焊接、控制点位移等要求极高,加上现场随时伴有大风,整个安装过程对工人要求之高,在西藏地区也是罕见的。

© Chill Shine丘文三映

© Chill Shine丘文三映

外观主材采用红色耐候钢板和进口SGP夹胶玻璃。这些主材共同特性是耐候性好,施工工艺相对简单,便于简化现场操作,利于项目落地。项目其他的组成部分也都采用钢结构、耐候钢板、玻璃这几种材料作为主材,在怒江大峡谷共同描绘了一抹别样的红色。

©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怒江72拐大峡谷景区目前已为当地提供了至少48个就业岗位,就业收入超过300万元/年。未来,希望这个项目能为区域旅游赋能,吸引更多游客的到来,为这片热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让这一片荒漠悬崖之上,也能长出无数的希望,为西藏地区的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人口就业、文化传播、农特产品输出等做出重要的贡献。

© Chill Shine丘文三映

© Chill Shine丘文三映

景区总平面图 © 小隐建筑

一层平面图 © 小隐建筑

二层平面图 © 小隐建筑

屋顶平面图 © 小隐建筑

剖面图 © 小隐建筑

钢结构模型 © 小隐建筑

钢结构模型 © 小隐建筑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