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王阳明:层次越低的人,越易陷入这三件事

禅道国学 2025-01-25 21:59:59

一个人的层次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是财富,地位,还是人脉?

王阳明告诉我们,这些外在因素都不是决定一个人层次的关键。真正决定一个人层次的是精神面貌、心态和价值观等内在因素。

一个层次越低的人,往往会把时间浪费在三件事上,这不仅阻碍了个人的成长,也影响了人生的走向。

层次越低,欲望越深

庄子说: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

一个人如果欲望太深,贪婪无度,就会失去灵性,降低智商。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所认为的格物就是去除贪欲而存其良知。

物欲如一根绳索,会牵住你的思维,让你无法自由思考,跟着物欲拼命奔跑。物欲越强烈,这根绳索就越粗,最后就会让你的思维僵化,无法动弹。

王阳明说:“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

王阳明在龙场驿丞的职位上,就一直在做 “加减法”。他在学问上不断地做加法,积累知识;而在人生修养上却在做减法,最终让自己本心清明,始悟心学。

梁晓声在《中国生存启示录》中也提到,人生的价值在于认真去做最适合自己的事情,要善于领悟减法人生的真谛,把那些干扰我们心思的事情从人生的 “节目单” 上减去。

而我们想要去除贪欲,也应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的物欲,这样才能让思想的空间扩宽,让智慧更加自由通达 。

层次越低,越得理不饶人

有道是“大道之行,不责于人”,不轻易指责他人是一种修养和智慧。

正如王阳明所言:“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

一些人在面对他人错误时,喜欢当面指责,贬低别人,显示自己的高明。殊不知这正是层次低的表现。

前两年,就有一知名导演在餐厅因服务员把菜汤洒在身上而骂得服务员狗血淋头,即便服务员不停道歉仍不依不饶。

这件事被爆光后,此导演的形象也一落千丈,事业也慢慢的下滑了。

层次低的人常常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动干戈,一定要别人付出代价,睚眦必报。他们心胸狭隘,没有容人的雅量,在小事上也习惯鸡蛋里挑骨头。

但这样的人,福气会渐渐远离,最终结局也不会很好。

层次高的人会像王阳明一样,做到 “但责己,不责人”,懂得反省自己的不足,而不是一味指责他人。

懂得责备自己,才是远离怨恨的方法。

能容人之人,才能成大器。

宽容大度,才能笑到最后。

层次越低,越喜欢谈论是非

舌头最软,却伤人最深。

曾经有一个长老,打发他的仆人去市场上买些好东西,仆人给他带回来了舌头。长老又让仆人再去买些不好的东西,结果仆人又给他带回来了舌头。

长老很是不解,问仆人原因,仆人说:舌头可是善恶之源,当舌头好时,世上再也找不到比它好的东西了,但它坏时,也没有比它更坏的了。

语言就如利箭,射出去就无法回头,射到目标,即使拔出来,也会留下箭洞。

乱说话不仅会伤害到别人,还会给自己招来祸端。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人因为口无遮拦而让自己陷入困境。背后说人闲话,更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它会让自己的形象大打折扣。

正如王阳明所说:“是非之悬绝,所争毫厘耳。”

当我们在背后议论别人的时候,很容易陷入是非之中,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一个喜欢搬弄是非的人,内心往往是阴暗的,他们的言行也暴露出了自己低层次的人格特质。

杜绝闲言闲语,才是明智的选择,如果你想要活得更加快乐幸福,那么就请”传其常情,无传其溢言。“

一个人的层次高低,取决于内心格局和行为品德。我们要避免把时间浪费在欲望、得理不饶人和谈论是非这三件事上,多思己过,反省自我,提升自己的层次。

祝福我们都能成为高层次的人,本自俱足。

6 阅读: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