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相信吗?一个主权国家的生命线,竟被另一个国家视为国家资产,甚至扬言要收回?2024年12月,特朗普的这番话犹如一颗炸弹,在国际社会激起千层浪。
巴拿马总统穆利诺作出强硬回应,运河始终属于巴拿马。这使得这场历经百年的主权之争,再度成为焦点。此背后究竟暗藏着怎样的,历史纠结与霸权思维?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1903年。那一年美国为了修建巴拿马运河,不惜策动巴拿马脱离哥伦比亚独立。
仅仅15天,美国便与新独立的巴拿马签订了《巴拿马运河条约》,以极低的代价获得了运河区永久使用、占领和控制权。
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曾,得意扬扬地宣称:“是我造就了巴拿马。”这句话仿若,一把锐利的刀,割裂了巴拿马人民心中,永远的伤疤。
从此巴拿马运河区成了一个“国中之国”。这里巴拿马人未经许可,不得进入;甚至连运河区内的那些树木,都不属于他们。美国在这儿驻军、设防把运河视作自己的后花园那般重要。
而巴拿马人民,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土地被他人肆意践踏,自己的尊严被毫无情面地践踏。这种屈辱,岂是默默承受这四个字所能涵盖?
但是巴拿马人民没有低头。从自主权运动开始的时候,到烈士纪念日结束的时候,他们用自己的血,以及那极为珍贵的生命,画出了一条争取运河主权的抗争路线。
1964年1月,一场看似普通的国旗事件,却成为了巴拿马人民反抗的导火索。
运河区内,巴尔博亚高中在升旗之时,仅仅将美国国旗悬挂起来,这就引发了巴拿马学生的愤慨。随后冲突一下子爆发了,美国军警用暴力去进行镇压,导致20余人丧失生命,数百人受到了伤害。
这一事件,让全世界都清楚地看到了,巴拿马人民所拥有的那种坚定的决心以及无畏的勇气。
巴拿马运河究竟有何战略价值,让美国如此念念不忘?
根据国际航运协会的数据,运河的开通,使得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航程,缩短了14800公里。这对于全球贸易以及军事行动而言,无疑具备着极大的经济与军事价值。
而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和军事强国,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战略咽喉。事实上美国船只占运河通行量的70%以上这一数据足以说明一切。
不过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经过几十年的,艰苦谈判和斗争,巴拿马终于在1977年,与美国签订了新的运河条约。
根据条约,美国将在1999年12月31日之前,将运河主权完全移交给巴拿马。这一天对于巴拿马人民来说,无疑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他们以自己的坚持与努力,终于重新夺回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和尊严。
不过特朗普的收回言论,却像一颗定时炸弹,再次点燃了巴拿马人民的怒火。他们不禁要问:美国凭什么认为可以收回早已归还的巴拿马运河?这种霸权思维,难道还要继续下去吗?
事实上特朗普的言论并非毫无来由。这几年随着全球格局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以及美国自身实力呈现出相对下降的态势,美国开始越发重视对那些具有战略意义的、极为重要的咽喉之地的掌控。
而巴拿马运河,无疑是其眼中的一块肥肉。不过美国似乎忘记了,历史已经证明,任何试图通过霸权手段来控制他国主权的做法,最终都将以失败告终。
巴拿马运河的主权之争,不仅仅是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之间的纷争,更是对国际秩序和国际法的一次严峻考验。
它提醒我们,主权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任何侵犯他国主权的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
这个时候它也让我们看到,历史总是在不断重复着相似的剧本。从1903年的不平等条约到2023年的收回言论,美国的霸权思维似乎从未改变。
不过巴拿马人民的抗争精神,却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无论面对多么大的压力,以及多么艰难的困难,只要坚持不懈地进行斗争,就必定能够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利与尊严。
这种精神,不仅属于巴拿马人民,更是属于所有追求正义以及自由的人们。
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我们不禁要问:特朗普的言论,是否预示着美国霸权思维的回潮?
历史会否重演?答案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应当从这场百年拉锯之中,汲取教训,警惕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以及强权政治。
因为只有尊重他国主权、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才能构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而这或许才是巴拿马运河主权之争给我们带来的最深刻启示。
参考资料
1. 罗衍军、王蕊玉:《美国巴拿马运河政策的演进》。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
2. 玛丽萨·拉索:《被抹去的历史:巴拿马运河无人诉说的故事》。
3. 美国国家档案馆:《美国国务院档案:美国与巴拿马政治关系,1950-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