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渡河东征,大麦郊毛主席旧居

故居行人物谈 2024-12-23 19:08:51

毛主席在陕北

我是1969年12月到山西介休当兵,属炮十六师212团。炮十六师辖五个炮团,有三个炮团在晋中地区——平遥、介休、灵石;有两个炮团在吕梁地区——汾阳、孝义。师部原来在介休,后来也到了孝义。也就是说,两个地区各是参半,而且还都接壤。正因为如此,我们炮212团野营拉练、打靶,基本都在吕梁地区。

吕梁地区与陕北接壤,过了黄河就到了陕北,也就是说,黄河是山西、陕西两省的分界线。当年,毛主席率领红军渡河东征,就在这一带。

当时的形势是,国民党反动派,继续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革命策略,妄图趁中央红军初到陕北立足未稳之际,大举围剿。蒋介石自任“剿匪总司令”,任命张学良为副司令,由西安向北进犯,并电令阎锡山派兵入陕向南压缩,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就在这紧要关头,党中央于1935年12月25日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国家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毛主席并于12月27日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决定渡河东征,抗日讨逆,以实现我党对日直接作战的主张,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影响,推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并在运动中进一步发展和壮大红军,粉碎蒋、闫匪帮对陕北苏区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围剿,“以发展求巩固”。周副主席也亲自起草了《东征胜利与我们》的报告提纲,不仅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还具体地提出了我军东征的战略方针。

周副主席《东征胜利与我们》报告提纲手稿

1936年1月26日,毛主席与周副主席到达延长县城主持召开了军事会议,正式组成了“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队”。毛主席亲自兼任政委,彭德怀任总指挥,叶剑英任总参谋长,下辖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红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政委程子华)、红二十八军队(军团长刘志丹、政委宋任穷),三路大军,在毛主席亲自率领下,高举抗日大旗,开始了震动中外的渡河东征。

1936年2月5日,毛主席来到了陕西清涧县距离黄河不远的袁家沟,亲自部署、审定东渡黄河作战计划。2月7日,大雪初霁,毛主席来到了黄河边视察军情,面对大好河山,心情特别好,回到高家湾的铺子窊填写了一首词: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著名的《沁园春.雪》。

毛主席手书《沁园春.雪》

2月20日晚9点,东渡黄河正式开始。红十五军团,从王家河上船,不到一小时,从河边到山脚的地堡就全部解决,一路进占义牒,直扑石楼。红一军团,在三交镇坪村首先登岸,进占三交镇、进占留誉。21日,阎锡山鼓吹的“固若金汤”的黄河天险防线全部崩溃。

2月23日清晨,毛主席率领总部从清涧县西辛关房儿沟登船东渡,到山西石楼县东辛关登岸。经义牒冠之峁休整,向石楼进发。后经交口、桑后峪,3月3日,毛主席来到了大麦郊,住在一个依山势而建的当地群众所叫“城门里”的庭院内窑洞里。并于3月5日在院内南厅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周副主席、彭德怀、叶剑英和各军团领导都出席了会议,毛主席又亲自部署了兑九峪战斗。

坦率地说,这些地方大多我们去过。第一次是1971年2月11日下午5点钟,我们部队响应毛主席“这样训练好”的号召,从介休出发,野营拉练住进了中阳县金罗镇。在进行社情、民俗调查时,当地老乡介绍,红军东征攻下三交镇后,一直攻进到金罗附近,打败了阎锡山所部,这里都成立过苏维埃、农民协会。看来这里也是革命老区。13日,部队夜宿离石吴城镇,14日翻过薛公岭,中午开进汾阳县栗家庄公社,展开训练。

我们团的代号

在这个期间,我们配合侦察兵训练,到过交口县大麦郊,只是没进高台子“城门里”毛主席旧居,而是在下面听当地人介绍,红军东征时,毛主席曾在这里住过,还召开了中央领导人会议,研究部署打兑九峪。

到了1975年3月烤火期过后,因我提干前,没有经过师教导队培训,所以需要补课,就让我到师教导队进行培训。那时师教导队在汾阳县三泉镇。我们除学习详定、标图外,重点是进行战术训练,特别是打坦克,有拦阻射击,有计划内射击,这样就开着汽车跑遍了吕梁山各个山口、要地。

这次又来到了交口县大麦郊,我们专门参观了“城门里”毛主席旧居,以及政治局开会的屋子,而且有专人进行讲解,算是给我们上了一堂革命传统教育政治课。

这次讲解比较详细,好多情节都是那时知道的。在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时,毛主席听取大家意见后,又深入阐明了红军东渡黄河以来的政治、军事形势,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在兑九峪一带给阎锡山以沉重打击。

3月8日,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同时向兑九峪、阳泉曲开进。兑九峪战役又消灭了阎锡山两个团,红军又一次显示了威力。

那次我们打坦克训练结束后,我还曾写过一首诗:“薛公岭上话敌歼,大麦郊村拜故园。步炮协同千里外,飞车踏遍吕梁山”。(薛公岭上话敌歼,是指八路军115师在薛公岭“三战三捷”伏击日寇的战斗)

最有意思的是,我们炮十六师师部,后来又建在了孝义城西。我们坐火车去师里开会或报实力,就有一趟客运列车,终点就到阳泉曲火车站。阳泉曲火车站,离兑九峪(后改叫兑镇)不远。红军攻打兑九峪时,在阳泉曲西北的碾头村、正西的柳家湾都打过遭遇战。所以,我们借到师里的机会也曾到阳泉曲一带发生过战斗的地方进行参观、走访。

特别是1978年7月颁发《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后,我随团里指导员到师教导队参加《政治工作条例》学习,那时师教导队已到孝义师部对面。期间也到过兑镇(即兑九峪)参观学习。

我们师的代号

据说,打完兑九峪后,毛主席在郭家掌主持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部署了下一步行动计划。会议决定:以红一军团并指挥第八十一师为一路(后称右路军),向霍县出击,再沿汾河和同蒲铁路南下作战。以红十五军团两个主力师为一路(后称左路军),掩护主攻部队南下,他们挺进文水、交城,一度占领晋祠,威胁太原。以方面军直属队和黄河游击师归叶剑英指挥(后称中路军),巩固占领区,保护黄河渡口和后方联络线。毛主席和叶剑英仅带一个特务团、一部电台和总部少数参谋警卫人员,作为中路军转战在吕梁山区。

就在这时,蒋介石为了阻拦红军的东进,调遣十个师的兵力开入山西,并命令黄河以西的国民党军队同时配合,双方在山西的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改变。

鉴于这种严重形势,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内战,以利于争取国民党政府团结抗日,毛主席、彭德怀向中央汇报,于5月2日,遂命令红军抗日先锋队回师西渡黄河,5日,全部从容地渡过黄河,返回陕北休整。毛主席在陕北发表了回师通电——《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说明抗日主张,不愿同室操戈,请派代表共商救国大计。

彭德怀东征胜利后回到陕北

这次东征,在山西历时75天,无论在军事上、政治上都取得了重大成功。正如《彭德怀自述》所说,“东征意义甚大”。歼敌一万三千多人,俘敌四千人,缴枪四千余支,火炮二十余门,扩红八千多人,筹款三十多万元,发展壮大了红军和根据地力量,播下了革命火种。也为1937年8月八路军再渡东征,开辟抗日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到吕梁山拉练、训练、打靶,每到一地,都感到非常亲切,这都是毛主席当年率领红军东渡黄河战斗过的地方,时时激励着我们,至今回想起来仍十分有战略意义。在发展中求巩固,在巩固中求发展,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对陕北根据地的围剿。不妨再抄录一首我曾写过的诗:“东渡黄河掀巨澜,吕梁山上战犹酣。分兵三路插敌脏,闫匪惊慌胆怯寒。”

九口 2024、12、22

0 阅读:6
故居行人物谈

故居行人物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