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均是结合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
“医生,您说我这毛病,是不是要吃点补药啊?”盛东大叔坐在诊室里,脸上带着一股纠结又不安的神情。
李医生戴着一副细边眼镜,听到这话,抬起头笑了笑:“盛大叔啊,鹿茸是好东西,但这东西不一定适合所有人。
咱们今天先不聊这个,咱们聊聊您这身体到底该怎么养,养生这事儿,其实没您想的那么复杂。”
盛东大叔今年刚满六十,可这几年,他发现自己体力大不如前,稍微爬个楼梯都喘得像拉风箱。
听左邻右舍议论纷纷,什么养生秘诀啦,喝茶吃药啦,甚至有人开始尝试所谓的"仙丹妙药"。盛大叔心里痒痒,觉得自己也不能落后,便跑到医院寻求“专业指点”。
李医生把盛大叔的体检报告翻了几遍,发现没啥大问题,就是典型的“年纪到了,各项指标稍微边缘化”——血脂有点高,血压有点波动,体重也稍微超标。
看着盛大叔期待的眼神,李医生决定来一次“重磅科普”。“咱们中国人啊,喜欢说养生、补身,花里胡哨的养生套路能出一本书。
可实际上呢,真想让身体好,长寿的秘诀还真不是靠喝啥补品、吃啥灵芝草药。”李医生敲了敲桌子,语气颇为认真,“说到底,得靠动!而且动得对,动得巧!”
“啥意思?”盛大叔一脸懵,“动还能有啥讲究,不就是多走走路吗?”
“动这事儿啊,在其中的学问大了去了。”李医生调整了一下坐姿,语气加重,“尤其是像您这样的年纪,运动的方式、强度、频率都特别讲究。您要是乱动,可能反倒伤身。”
“我先说强度的问题,很多人一听到‘运动’,就想着要出一身大汗才算有效果。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李医生说道,“尤其是过了五十岁以后,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下降,过度的高强度运动反而会增加风险。
最近一项来自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过度运动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尤其是那些长期不运动的人,突然猛地跑去马拉松训练,很容易‘猝’出问题。”
盛大叔瞪大了眼睛:“这么严重?”
“当然了,”李医生点点头,“要知道,我们每周中等强度运动2小时或者高强度运动一个多小时,就能显著降低全因死亡率。
换算下来,您每天走个半小时快步就够了。咱们追求的不是拼命跑,而是让心跳稍微加快,喘气但还能正常说话,这才是‘刚刚好’的运动状态。”
“再说运动方式,”李医生继而道,“年事已高,单一的运动模式断不可行。老年人最容易忽略的是核心肌群和柔韧性。”
“啥是核心肌群?”盛大叔不解。
“就是咱们肚子周围的肌肉群,这些肌肉能保护脊柱、稳定身体,尤其是防止摔倒。您知道,老人摔一跤,那是大事儿!”
李医生解释道,“还有柔韧性练习,比如瑜伽、太极,这些动作看着慢吞吞的,但对身体的稳定性和关节保护非常有帮助。”
“我听说年轻人都爱练杠铃,咱能不能试试?”
“盛大叔,别逗了,您现在练杠铃,可能把自己练进医院。”李医生笑了笑,“年纪大的,应该尽量选择低冲击、低负荷的运动,比如游泳、骑车、快走。”
“最后就是频率,”李医生强调,“我见过太多人,一时兴起买了一堆健身器材,结果就用了三次,之后就扔在阳台晒太阳。”
盛大叔尴尬地笑了:“我家那台跑步机确实当衣架用了。”
“所以说,运动最重要的是规律性。”李医生说道,“咱至少得保证每周五天有运动,要知道坚持下去,效果才会好。”
盛大叔听得入神,不由得点点头:“医生,您这套说得在理,那我回去就按您说的试试。”
“别光试,得长期执行才行。”李医生笑着说道,“长寿可不是一两天养出来的,但只要动起来,您一定能看到变化。”
离开诊室时,盛大叔心里顿时敞亮了不少。他以前以为养生就是吃点啥、补点啥,现在才知道,最好的养生秘诀,其实是动起来。
至于那些补品,他决定暂时放一放,先买双舒服的运动鞋,准备从明天开始,一边快走一边听戏曲。
运动是长寿的根本,但过了五十岁,运动方式要讲科学,强度要适中,方式要多样,频率要规律。希望大家都能像盛大叔一样,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里,真正动出长寿,活出精彩!
关于长寿秘诀,不在于养生在于运动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1]李奕润 ,运动医学对延缓衰老的作用,中国美容医学,2017-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