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暑天来到了尾声。处暑,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属于一个由炎热向凉爽过渡的节气。这个时节,太阳直射点逐步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导致气温走低。为此,处暑节气的气候特征也就显而易见了。
首先,秋高气爽。此时干燥的冷空气开始影响各地,而且会带来大风天气。在此过程中,如果遇到暖湿气流,则会出现一定的规模降雨,而降雨的出现,也将预示着明显的降温天到来了,因为“一场秋雨一场寒”。此时的降温,会导致昼夜温差变大,早晚会特别冷,中午则还是以热为主。
其次,秋老虎。秋来胡就是副热带高压形成的炎热天气,往往持续到处暑之后,这种天气多发生在南方地区。尤其是会带来一定程度的伏旱,导致稻谷面临干旱情况。根据以往经验,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区的秋老虎会持续到10月,因此需要注意防旱防暑。
最后,雷暴天气。随着处暑的到来,降雨会变得稀少,但并不意味着没有雷暴天气,此时华南、 西南和华西等地区会因为暖湿气流活跃的原因,导致雷暴天气增多。而且这些地区还会面临连阴雨的情况,也就是一直处在绵绵细雨的天气中,雨量不大,但持续时间会很长。
当然对于处暑节气而言,民间一直有“处暑出伏前,必定是灾年”的说法,那么这句话是何意?有何预兆?接下来就跟大家一起来看看处暑节气背后的哲理吧。
处暑出伏前,必定是灾年据了解,这句农谚的原话是“处暑出伏前,必定是灾年;处暑出伏后,五谷皆丰收”。
首先,处暑出伏前,必定是灾年。说的是处暑节气如果出现在了出伏之前,那么接下来的日子里,庄稼成熟就会受到影响,严重的还会导致庄稼大面积减产,对于古人来说,就是个灾年。
因为如果处暑节气在出伏前,就意味着处暑还未出伏,此时天气虽然还处于高温酷热当中,但炎热时间已经大大缩减,这意味着庄稼生长所需的光照和温度就会减少,这样就会导致稻谷籽粒干瘪,不饱满,从而导致今年的收成不佳。
其次,处暑出伏后,五谷皆丰收。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处暑节气出现在出伏之后,那么今年的庄稼生长就会非常有利,很可能是个丰收的好年景。
因为这种情况下,庄稼会有足够的生长时间,而且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保证子粒饱满,这样庄稼就更容易丰收和高产。
那么今年的处暑在何时?是出伏前还是出伏后?
根据历法显示,今年的处暑时发生在出伏前。具体就是公历8月22日处暑,而出伏时间是在公历8月24日。
这样结合农谚来看,今年很可能就是个灾年,也就不是个好年景。因此需要引起农民朋友的警惕,尤其是靠天吃饭的老百姓而言,就要提前做好粮食储备工作。
当然,“处暑出伏前,必定是灾年”的说法,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具体结果如何,还是需要针对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分析。因为农谚都是古人根据实践总结的经验,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不过,处暑这天的天气情况,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收获确实会有较大影响。尤其是雨天、大风天等。因为民间很多农谚都能反映这一观点。具体如下:
处暑若逢天下雨,纵然结籽难保米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处暑这天遇到了大雨,那么即使稻谷都已经结穗了,但也很难保证粮食产量,因为结穗的并不意味着籽粒饱满,很可能籽粒都是干瘪的。这也预示着,处暑这天下雨,很可能会导致庄稼减产。
这也是为何民间一直流传“立秋下雨欢乐多,处暑下雨万人愁”说法的原因。
处暑大风,一切成空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如果处暑这天遇到了大风,那么今年的庄稼收成就可能一场空。这预示着庄稼收成不佳,很可能颗粒无收。因为此时庄稼都已成熟,植株重心上移,茎杆的韧性降低,一旦遇到大风,作物容易发生倒伏。如果此时再出现降雨,那么倒伏的作物就可能出现霉烂,无法收获。如此一来,农民朋友一年的心血也就付诸东流。
这也是为何民间一直说“处暑谷渐黄,大风要提防”的原因。而且如果不提防,很可能会导致自己损失惨重。
总之,随着处暑节气的到来,农民朋友就会逐渐忙碌起来,而且此时还需要注意关注气象预报,以便及时掌握天气动向,提前做好庄稼的丰收准备,避免遇到不利天气,导致庄稼颗粒无收。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跟大家说的关于处暑节气的农谚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