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8月1日,随着伊拉克在和科威特就“石油问题”上彻底谈崩。萨达姆再也不加掩饰自己的野心,一声令下,数万伊拉克大军朝着两国边境开去,科威特战争,爆发了。
科威特只是一个小国,其南北仅有180公里,东西不到160公里,在伊拉克机械化部队的突进之下,不到一天的时间,整个科威特就已经沦陷。
在攻占了科威特全部的领土之后,伊拉克随即单方面宣称,科威特正式成为自己的第十九个省。
萨达姆对于科威特的入侵,在国际上引发了轩然大波,二战结束后,如此明目张胆地进行战争吞并,这还是第一次。
很快,在在8月2日当天,美军两个航母编队就已经驶往海湾地区严阵以待,本就纷乱的中东局势再度紧张起来。
对于美国人的介入,萨达姆反应十分迅速,只不过,萨达姆的迅速不是在军事上做反抗,而是玩起了“盘外招”。
得益于充沛的石油资源,伊拉克早年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相当完善的,旅游业搞得风生水起,正因如此,这使得当地拥有大量的西方世界游客。
萨达姆自知面对美军自己没有丝毫的胜算,于是便下令把英美游客全部抓起来当人质,试图以此要挟英美,使其知难而退。
但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举动极大地刺激了英美国内的民众,在如此威胁面前,民众对于战争的意愿空前高涨。
两国首脑几乎毫无阻力地就完成了战争动员,随后大批的军舰飞机抵达前线,战争一触即发。
战争从来不是一件好事,除了交战双方以外,中东周边各国势必也会受到冲击,随着双方的排兵布阵,整个中东人心惶惶,许多国家都对此表示不安。
萨达姆和英美之间的矛盾不是一天两天了,这其中既有历史问题,又掺杂利益冲突,这也使得双方很难进行协调。
而眼下,有能力调节的苏联,在这一年已经到了解体的边缘,没有意愿也没有精力进行调解。
此时此刻,唯一可以进行调解的只剩下了遥远的东方古国:中国。
作为旁观者,中方本无意参与其中,但是在约旦领导人的反复交涉之下,我国最终同意了派出外交使者,由时任中国外交部长的钱其琛对交战双方进行调和。
钱其琛抵达中东时,已经到了当年的11月份。
在埃及首都开罗降落以后,钱其琛先是会见了美国国务卿、埃及总统、沙特外长、科威特副首相埃米尔等人。
作为局外人,钱其琛向对方表明了中国的立场:中方始终保持对和平的支持,但是此次前来,不提供解决方案,不充当调解人,只是想听取各方意见,并尽最大的努力劝说伊拉克撤兵,结束此次纷争。
钱其琛的态度赢得了现场所有人的尊敬,在此之前不少人对于中方的到来是报以警惕心理的,认为中国也会在中东横插一脚,可能将使得局面更加复杂。
钱其琛的一番话打消了所有人的疑虑,向世界展现出了中方热爱和平的立场。
但是,想要调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英美的诉求很简单,那就是萨达姆从科威特撤军,并且释放掉所有人质,完全恢复科威特的主权。
但是在此次事件中,真正难以说服的,是已经近乎失去理智的萨达姆。
事实上,在当时几乎所有人都对钱其琛会见萨达姆不抱希望,在会见钱其琛的时候,科威特首相萨阿德曾经愤怒地揭露伊拉克军队在科威特境内的罪行:
他们大肆逮捕普通人,强迫人们改变国籍,就连科威特国王的侄子法赫德亲王,也在战争中惨遭杀害,整个国家几乎沦为了一片废墟……
可以说,萨达姆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留退路,而这也让钱其琛愈发认识到,自己身上的担子究竟有多重。
钱其琛抵达伊拉克时,最先接触到的是萨达姆的核心幕僚,伊拉克外交部长阿齐兹。
阿齐兹素来以能言善辩而著称,一直以来,西方世界都称其为报“Tough Man”,翻译过来也就是“难对付的人”。
阿齐兹精通外交辞令,同时也是萨达姆的死忠,想要改变他的看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面对钱其琛的到来,阿齐兹倒也没有失礼,毕竟此时伊拉克在国际上称得上是朋友的国家已经屈指可数了,他们也需要来自中国的支持。
在简单寒暄过后,钱其琛向对方袒露了自己的想法:
“此次我前来,是带着和平的信念的,来到这里之前,我曾经和美国国务卿贝克先生对过话,从目前的局势来看,伊拉克如果继续作战下去,那么将来战火将不再局限于科威特一地,很有可能会蔓延到伊拉克本土。”
在谈及自己的想法时,钱其琛建议道:“当下局势里,如果伊拉克想要争取外交上的主动权,我认为首先应该在撤军问题上更加的灵活,同时赢得周围国家的支持,只有这样,你们才能够拿到更多的话语权。”
钱其琛的这一番话不可谓不掏心,对于眼下的烂摊子,唯一能够挽回的办法就是:各退一步。
伊拉克毕竟是个小国,没有必要也没有理由继续和美国作对下去,双方罢兵言和,没有什么不好。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阿齐兹对于战争的态度却不屑一顾,在面对钱其琛的建议时,阿齐兹聊起了伊拉克和科威特的历史,他反复宣称,科威特自古以来都是伊拉克的一部分,直到近代才被英国人割走独立建国。
科威特的位置堵在了伊拉克的出海口,不单单使得伊拉克丧失了对这一地区的控制,也使得伊拉克的经济发展收到了极大的限制,整场事件就是英国人的陷阱,为此,伊拉克人是绝对不会妥协的,“假若美国人真的要把战争强加于伊拉克,那么伊拉克将别无选择。”
阿齐兹所言当然是实话,毕竟英法殖民地体系崩塌之前,英国的确在全世界处处埋雷,划下了不少容易引起争议的边境线,只为限制其他国家的发展。
同样身为被殖民地,中国也早就吃够了殖民者的苦头,但是,这一次,钱其琛并没有认同阿齐兹的话。
面对阿齐兹,钱其琛再一次认真的强调,希望伊拉克慎重考虑此问题,尽量避免战争爆发,因为一旦战争爆发,究竟会发生什么事情,谁都无法预料,很有可能会超出伊拉克所能承受的代价。
钱其琛的这些话,阿齐兹作为老外交家,当然也是知道的,但是,最终这位一辈子能言善辩的外交官选择了沉默,不再就这个话题继续聊下去。
之后的几天时间里,钱其琛见到了萨达姆本人,希望再次对其进行劝说。
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萨达姆对于美国的态度几乎已经到达了憎恶的地步。
谈话中,萨达姆表示,中东的动乱从来不在伊拉克,而是在于美国、在于以色列,如果以色列不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反复挑衅,中东直至今日还是和平安定的。
既然以色列能够拿到几千年前的“应许之地”,为何伊拉克不能收回百十年前的科威特呢?
谈话中,萨达姆甚至还拿中国的香港举了例子:“科威特之于伊拉克,就如同香港之于中国一样,难道你们会轻易放弃香港吗?”
萨达姆的这一番话说得铿锵有力,看似难以反驳,但是其本意还是在为自己发起的这场战争开脱。
钱其琛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当着萨达姆的面,钱其琛就郑重声明:中国香港问题,绝对不能等同于科威特。
香港虽然在近代曾经遭受过西方殖民者的占领,但是最终中国政府还是保持着克制的方式,完成了和平收回。
而科威特作为一个国际社会所承认的主权国家,如今的伊拉克居然要通过武力手段夺取,这是绝对不能一概而论的。
钱其琛还补充道:“伊拉克所面对的这些问题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的,但是战争的威胁已经越来越近。对于你的看法,我深表理解,但我相信有另一种形式可以解决,那就是等到条件成熟,用一种大方和开放的态度,解决领土、主权的问题。”
钱其琛的这番话本是不该说的,毕竟中方的态度已经表明了,那就是不帮忙出主意。
我们或许可以看做,这是钱其琛对萨达姆最后的提醒和挽留,挽留他不要把国家拖入战火之中。
哪怕直到这一步,萨达姆的态度仍然没有转变,萨达姆给钱其琛最后的答复是:“在我没有得到美国离开的保证前,我是不会给出任何明确表示的,只有得到美国撤军的消息,以及他们解除对伊拉克的封锁,情况才会有所改变。”
萨达姆虽然没有明说,但对于钱其琛的建议,不难看出是婉拒了。
随后,萨达姆便起身主动与钱其琛礼貌握手,两人就此告别。
很显然,萨达姆对于自己所面对的形势是有着严重的错判的。
在结束对于伊拉克的访问后,钱其琛曾经与沙特阿拉伯的法赫德国王进行一次简单的会面,两者给出的结论都是一样的:“萨达姆正在做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一件不被国际社会任何人,哪怕伊拉克的朋友所承认的事情。”
正所谓得到多助,失道寡助,在当今的国际形式之下,萨达姆必将为其所反噬。
之后的日子里,随着中方斡旋的失败,美国正式拉开了对于伊拉克的入侵序幕,海湾战争彻底爆发。
在美军强大的火力面前,伊拉克引以为傲的军队彻底成了摆设,几乎没有发起任何有效的抵抗,就全员瓦解。
整场交锋中,美国以不到300余人的战场损失,击毙了伊拉克10万余人,其中还包括大量的平民,萨达姆彻底地失败了。
2003年,在经历了数月的逃亡之后,萨达姆在家乡提克里特的地窖里被美军抓获,遭受了长达数年的凌辱。
最终,这位昔日的中东枭雄,在监狱中迎来了自己的末日。
我们很难想象,当萨达姆身处牢笼中时,不知是否会想起钱其琛,如果当初他听了钱其琛的话,此时的他和整个伊拉克兴许是另一番模样,但可惜,世界上没有后悔药,萨达姆本人和他的国家,最终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参考资料:
《海湾危机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
《揭秘海湾战争前钱其琛与萨达姆的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