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程序员是“高薪职业”,但没人告诉你,这行是靠秃头换的啊!
每天对着满屏的if-else,英文变量名写到怀疑人生——我有一个朋友上次把“user”拼成“uter”,愣是debug到凌晨3点,他恍惚间以为自己在考英语专八…

图源:网络
编程圈的“四六级诅咒”当你接手祖传代码:看见满屏的“var dwjl”=3.14,你问前同事这是“单位距离”还是“大王叫我来巡山”,他邪魅一笑:“离职前最后的浪漫”。
当你深夜啃文档:谷歌翻译把“concurrentHashMap”译成 "怀孕哈希表" 的瞬间,你终于理解为什么程序员要穿格子衫 —— 那都是被API文档气炸的血渍。
当你收到老板需求:"做个淘宝那样的系统",就像让你用乐高拼出歼20,还得解释为什么不能垂直起降。


曾经有一个神帖:《不会英文的程序员,正在闷声发大财》。在评论区里,网友直接开战:有人说这是“编程平权”,有人喷“外行自嗨”。
本着科学吃瓜精神,我扒了资料+实操3天,发现中文编程的真相是——
优点1:干掉“翻译器脑细胞”
以前写个“用户年龄”得切到翻译器查“userAge”,现在直接敲汉字。你以为只是省时间?实测代码可读性飙升200%!连测试小哥都说:“终于不用猜dw是download还是dwarf(矮人)了…”
优点2:业务和IT终于能吵架了(不是)
最绝的是,业务部门大姐看了IT的中文代码,居然指着屏幕说:“这个计算逻辑不对,应该先除以税率!”——夭寿啦!财务和程序员居然用同一种语言说话了?!
实战测评!真香还是翻车?为了验证中文编程是噱头还是神器,我翻出祖传的Excel报表需求,找了个号称‘中文拖拉拽就能开发’的云表平台。打开编程界面,我直接懵了——这确定不是Excel?结果一上手,真香!

使用体验1:中文变量,拖拽生成代码功能
以前写个‘如果用户积分大于100则送优惠券,得翻译成:
if (userPoints > 100) { sendCoupon(); }
现在直接拖个对应模块,填上中文条件。连实习生都敢拍胸脯:这代码我看得懂!

使用体验2:一键部署,更方便二次开发
以前部署个环境能卡半天,现在点个按钮直接上云。由于是无代码表格编程,遇到软件出问题或要添加需求,无需请IT团队来修改代码,业务员自己就能上手二次开发。
比如这个进销存系统,老板突然想添加个新的结算方式,那只需点击对应按钮,进行设置,也就几分钟的事,方便快捷。

而且私有化部署的价格,比外包报价少了个零。
但中文编程能干掉传统编程?先说结论:中文编程不是来“砸场子”的,而是来“打辅助”的!就像你不会用美图秀秀P卫星照片,但修个自拍绝对够用。
像云表这类平台,最适合三类人:被业务需求逼疯的IT人:教会业务自己搭系统,从此少背50%的锅;想转行的非码农:中文逻辑+拖拉拽,一个月能上手接私活;996濒危程序员:把简单需求丢给工具,省下时间学算法跳槽涨薪…
结语最后,小编想说的是,易语言、习语言、云表这类中文编程≠万能,底层开发还得靠Java/C++,而且部分英文术语确实更简洁(比如“API”比“应用程序接口”顺口)。所以它真正的价值是:让编程回归工具本质——谁规定写代码必须先考托福?
要是觉得内容对您有帮助,记得顺手点个赞哟~,大家有什么问题欢迎留言关注!
文:天地
呵呵
扯淡,这就是个卖云表的。
微风
我相信中文的码,是最聪明的码,《易经》就是变化的码。开发吧!!!未来可期
用户38xxx54
思考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设想一下,在宇宙中,两颗相距甚远的星球几乎同时孕育出文明与科技。这两颗星球上的外星人,基于各自独特的文明、语言、文字、思维方式、审美观念和信仰,发展着自身的科技。 后来,他们都研发出了高性能计算机。那么问题来了,这两个星球所开发的计算机系统,也会采用拉丁字母和阿拉伯数字进行编码吗?他们的民众,也会全民学习英语吗?
甜蜜的味道
就是编程工具汉化版,就像Windows与DOS的区别,只是降低使用门槛,底层都一样
变数
有中文代码 黑客都傻
东方红
这跟汉语数字替换阿拉伯数字有何区别[得瑟]
用户13xxx86
这不是坑人学汉语吗?那首全世界都学中国话变现了?
凡尘
建议:铲除八国联军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