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在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的当下,大国间的互动一直备受瞩目。美俄领导人之间的沟通以及中国在此背景下的立场,成为了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当地时间2025年3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了通话。此次通话时长说法不一,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援引俄国家杜马议员叶夫根尼·波波夫的说法,通话持续了2小时28分;特朗普则称通话约两小时;白宫官员给出的时长约一个半小时。无论如何,这被俄媒称作是俄美两国领导人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通话。
特朗普(资料图)
美俄此次通话并非突然之举。之前双方进行了长达1.5小时的通话,那是乌克兰危机爆发三年多后,美俄领导人首次公开通话记录。此后,美方积极开展“穿梭外交”,2月18日美俄代表团在沙特进行会谈,就解决两国间“棘手问题”和结束乌克兰危机等达成四点共识。进入3月,美国和乌克兰代表团于3月11日在沙特吉达举行约9小时会谈,美乌双方就临时停火30天等4个主要议题达成一致。在这一系列外交动作的铺垫下,3月18日特朗普与普京再度通话。
在此次通话中,克里姆林宫网站通报称,两国领导人围绕乌克兰局势继续进行了详细和坦诚的意见交流。普京重申坚持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冲突的原则立场,表示愿与美方伙伴共同细致研究可能的调解路径。特朗普在社交平台发文表示,他与普京的电话交谈“非常好且富有成效”,双方同意俄乌同时放弃袭击对方能源基础设施的提议,还同意迅速努力实现全面停火,以结束俄乌冲突。此外,他们还讨论了和平协议的诸多要素。
克里姆林宫(资料图)
就在美俄通话的次日,3月19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面对俄新社记者关于美俄通话及对解决乌克兰危机作用的提问,毛宁回应称,中方从一开始就主张通过对话谈判解决危机,乐见一切通往停火的努力,认为这是实现和平的必要一步。这简短却有力的表态,展现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一贯的和平立场。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样的国际大环境下,中俄关系始终保持稳定且健康的发展。3月7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记者会,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无论国际环境如何变化,中俄友好的历史逻辑不变、内生动力不减。中俄双方探索出了一条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相处之道,站在了新型大国关系的前列,树立了相邻国家关系的典范。成熟、坚韧、稳定的中俄关系不会受一时一事的影响,更不会被第三方干扰,是动荡世界中的恒量。
在今年这一二战胜利80周年的重要节点,中俄两国曾分别在亚洲和欧洲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巨大牺牲、作出重大贡献。双方将以此为契机,弘扬正确二战史观,捍卫二战胜利成果,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俄乌冲突(资料图)
美俄此次长时间通话,在推动俄乌冲突解决方面释放出积极信号,而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一方面对美俄致力于和平解决冲突的努力表示认可,另一方面始终坚持自己的和平理念,并通过与俄罗斯建立良好的双边关系,为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