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在公众场合抗争“左倾运动”最多的领导人,就是周总理!

婵云起风 2025-02-11 21:41:30

周恩来总理在革命岁月以坚定意志和高超战略赢得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又以人格魅力推动和谐社会。他的人格,正是人作为类的现实理念的生动展现。

陈云指出,“十年”初期,党内高层中在公开场合最多批评“运动”错误的是周总理,这符合史实。周恩来谨慎讲原则,少言异议,但对耗尽其心血的“十年运动”,不满频现。周恩来出身封建衰家,幼时历经困苦。12岁赴沈阳,目睹日寇残暴、国家积弱,深受触动,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后入天津南开,受系统教育,爱国之情愈浓。1917年,他赴日寻求救国之道,旅欧时接触并研习马克思主义,投身革命。回国后,历经北伐、土地革命、抗战及内战,与国民共迎新中国诞生。

二十六载共和国总理生涯,他历经重重挫折,鞠躬尽瘁。这跌宕人生铸就了他坚韧、爱国、谨慎、周密且忍辱负重的品格。周恩来的性格品性经岁月积淀,升华为令人敬仰的人格魅力,对政治心理与思想形成至关重要,深刻影响其政治行为。作为杰出人物,他自幼受传统文化熏陶。

中华文明滋养了周恩来,成为他人格基石。童年至少年,主要受善良母教与悠久文化、悲壮历史影响。这些因素共同构筑了他人格风范的家庭、文化、心理及社会历史基础。三位性格迥异的母亲熏陶了周恩来,塑造了他的人格,培养了他适应环境及正义、上进等品质,增强了交往能力。这些成为他人生实践与政治生涯的基石,也是他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周恩来早期人格的形成,得益于嗣母陈氏的熏陶。陈氏温婉真诚,才情出众,因守寡少出,全心倾注于周恩来成长。他深情回忆:“我好静的性格,源自嗣母终日静守的影响。”周恩来在南开学校时成绩优异,却谦逊待人,团结同学,乐于助人。他著《诚能动物论》,认为“诚”能感化人心,将“诚”的要义提升至本体论高度。周恩来因温和诚实,早年淡泊名利,以谦虚务实面世。他视名誉如“人生第二生命”,却反对“邀名”,坚持以正义为尺,衡量名誉的价值。

青少年周恩来以温和诚实闻名,且热心耐苦。他坚信人应心系社会,关怀他人。故对学校和班级公益活动,他总热心参与,全力以赴,不惜时间与精力。他热心公益,源于“耐苦”精神。南开求学时,他课余假期刻蜡纸、油印、抄讲义;留学日本,他自给自足,生火做饭,生活极为俭朴。周恩来自青少年起便具备的心理品质,伴随其一生。江泽民在纪念其诞辰时称,他视自己为人民的“总服务员”,功高仍谦虚谨慎,对工作负责,对人民热忱。

确立唯物史观与共产主义信仰后,周恩来的人格发生质变,他矢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成为其人格核心,也是理解其革命生涯中人格魅力的关键。周恩来人格的完美,历经长期历史积淀,得益于中华人文精神的滋养与西方文化的熏陶。无中华底蕴则无周恩来,缺西方洗礼与唯物史观,亦难成其崇高理想与坚定信念。自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内忧外患,矛盾尖锐。周恩来生于此时,小学时便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担国家重任,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青年时,中国正处革命转折期。

爱国思想驱动下,青年周恩来热衷研读进步书籍,探求救国之道,并积极参与反帝反封建斗争。在南开,他创办“敬业乐群会”,团结同学学习新知,并投身反袁斗争。1915年5月,袁世凯签“二十一条”卖国。周恩来在聚会上痛斥其罪,号召青年学生为国分忧。受进步教师影响,他研读改革思想家著作,这些经历推动了他投身民主革命。

周恩来在政治上屡陷困境,却总以恢宏气度坦诚自省,策略应对,终克难关。他意识到错误与缺点必自我批评,手下工作失误时,他甚至自责。

#百家说史迎新春#

25 阅读:3024

评论列表

小可乐

小可乐

48
2025-02-12 19:50

伟大领袖,党政军的发展都离不开总理。

幸福1

幸福1

46
2025-02-12 15:09

总理辛苦了

生活压力

生活压力

22
2025-02-13 10:19

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人,周恩来总理

似水年华

似水年华

7
2025-02-18 09:33

周总理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思想文化的灵魂代表,最彻底的践行者,最完美的宣传者!值得中华儿女和世界人民永远爱戴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