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里,每次聊到给父母养老的事,总能掀起一阵唏嘘。同事们各有各的经历,但共同点是:累,心累,身更累。
同事赵玲最直接,“伺候老人几年,熬出一身病,最后我才明白,很多事情,尽心就好,强求不了。”
听完她们的故事,我内心也五味杂陈。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肩上扛着全家人的生活,稍不注意自己就被压垮了。可是,照顾老人这件事,真的可以放过自己吗?

“很多事情,尽力就好,强求不了。”这话背后藏着太多无奈和挣扎。
现实中,有人把“孝顺”当成无条件满足父母的所有需求。父母想天天见儿女,那儿女就得守着;父母念叨着要吃什么,那儿女就得立刻做出来;甚至父母的负面情绪,也要儿女一一接住。
可问题是,儿女不是铁人,而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身体和情绪。
我们总说,孝顺是天经地义的事,但从来没说孝顺必须以牺牲自己为代价。对老人尽力照顾,尽到责任,问心无愧就够了。
否则,熬垮了自己,谁来扛起家庭的其他责任?
02很多人觉得,照顾老人最难的是体力活。但实际上,最让人疲惫的,往往是心理上的耗损。
有些老人年纪大了,身体不舒服,情绪也变得敏感甚至偏执。他们可能会因为一件小事反复唠叨,甚至指责儿女“不孝顺”。
我有个邻居阿姨,母亲80多岁了,身体不好但还能自理。她母亲总是要求她每天去看望,稍有疏忽,就开始打电话数落。阿姨一开始还耐心解释,但时间久了,她也受不了了,甚至有段时间不敢接母亲的电话。
后来,她调整心态、对母亲说:“妈,我每天抽空来,就是为了陪您聊聊天,您身体好,我的心里也踏实。可您要是老唠叨,我连喘口气的机会都没了。”母亲听完还挺意外,之后也稍微收敛了一些。
照顾老人,最重要的不是满足他们的所有要求,而是学会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你有情绪,就说出来;你有困难,也说出来。否则,长此以往,只会让自己陷入无休止的心理拉扯。
03还有人会把照顾老人和养育孩子相比较。确实,父母养我们小,我们养他们老。
但两者之间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带孩子,往往是充满希望的;而伺候老人,更多时候是在陪伴他们走向生命的终点。
这种情绪上的落差,让照顾老人变得更加沉重。尤其现代医疗的发展,让许多老人“活得久,但活得不健康”。一些高龄老人无法自理,生活质量极低,而照顾他们的儿女,则是苦不堪言。
我的一个朋友,父亲卧床多年,母亲年纪也大了,没办法独自照顾。他们兄妹几个商量后,把父亲送进了养老院。母亲一开始很不理解,觉得“不孝”,甚至一度和他们闹矛盾。
但几个月后,她发现父亲在专业的护理下,身体状况比在家时还好,心态也慢慢接受了。
养老院的存在,就是为了帮助那些无法独自承担照顾任务的家庭。无论是送养老院,还是请护工,都是为了让老人能更好地生活,同时让儿女有喘息的机会。
放过自己,不是对父母的不负责,而是为了更好地爱他们。只有你活得轻松了,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去陪伴和照顾他们。
写在最后人到中年,照顾老人是绕不过去的责任,但这份责任不该成为压垮自己的枷锁。
尽力而为,问心无愧,是我们对父母、对自己最好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