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要达到多少,才能比得上80年代的“万元户”,你超过了吗?

江话直说 2024-10-28 16:47:03

提到“万元户”,相信父辈们深有感触。

回到80年代“万元户”可是富豪的代名词,一个镇上也出不了几家。

“万元户”所代表的不单纯是金钱,同时也是身份、地位甚至是权利的象征。

如果放到今天,能与“万元户”对标的资产是多少?会达到怎样的生活水平?

一、80年代“万元户”为何消失了

曾经的“万元户”可是无限风光,可以说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全家都要被高看一眼。

可渐渐地就听不到“万元户”这个词了,仿佛一夜之间消失了,它所带来的价值感也悄然无声的流逝了。

为什么“万元户”消失了?还要从多个方面去解释。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就业机会不断增加,老百姓收入普遍得到提升。

从城市到农村,从国营单位到个体户,经济状况都普遍得到了改善。

超过万元存款的家庭不再是“稀有物”,相反越来越多家庭都达到甚至超越了“万元户”的标准。

所以“万元户”原有的价值被削弱,不再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收入提升,接踵而来的就是物价上涨,曾经的万元购买力也逐渐下降,不再具备原有的价值。

相当于二十年前存的一万元,二十年后再拿出来用,真真切切感受到通货膨胀带来的冲击。

人们的消费观念以及生活方式也在发生变化,80年代初期人们生活主要目标是满足温饱,吃饱穿暖很满足了。

随着时代发展,生活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开始追求精神和文化层面的享受。

而万元的确难以满足这种需求,因此,“万元户”不再有吸引力,还需要追逐更高的收入目标。

另外政策的调控加速了城镇化进程,越来越多的人收入直接翻了好几倍,甚至更多。

城乡差距越来越小,收入越来越高,原来贫穷的农村也可以摇身一变成为“万元户”。

在普通老百姓心里,“万元户”不再是富豪的代名词,也失去了原有的特殊性,反而被百万富翁,千万富翁所代替。

就这样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变化,“万元户”这个词也慢慢淡化了,如今很多年轻人甚至都没听过。

二、80年代的生活开销

很多小伙伴都生于80年代初,那个时代的生活水平相对落后,尤其是农村地区,生活质量也仅限于吃饱穿暖。

拿饮食开销来说,大部分家庭主要以米面油为主,副食品包括鸡蛋、肉、蔬菜等。

农村家庭有土地的话,蔬菜几乎不买,家禽自己养,卖副食品的机会很少。

按照当时的定价来看,一斤大米的价格大约在0.14元至0.19元之间,放到现在差不多是3元左右一斤。

所以普通家庭买米面油还是能承受的,但如果经常买肉类,负担会相对较重。

还要凭票购买,否则难以满足供需平衡,相信现在还有不少家庭能拿出粮票、肉票等老物件。

再来看看当时人们在居住上的开销,那个年代不流行买房子,更没有商品房一说。

农村主要是自建房,几乎每家都有宅基地,不管土房还是砖房基本都有一个安身之所。

对于城里人来说,一般都是等着单位分房,但很多家庭都是住筒子楼,居住环境不太好,但也没有房租和买房的开销。

看过年代剧的人应该有所体会,比如《金婚》等,夫妻俩结婚时,单位会分一套小房子,其实就是筒子楼里的一间。

厨房统一在楼道上,用的公厕和自来水,生活很不方便,甚至没有隐私。

但分配房屋是免费的不用额外掏租钱,更不用花钱购买,还能几代人居住,在当时还是挺吃香的。

还有就是教育开销,那个年代还没有九年义务教育,从小学到初中都要自费读书,每个学期的学费和学杂费大概在300元左右。

对于比较贫穷的家庭来说,这笔教育费也不少,因此有很多孩子干脆辍学,成为文盲。

至于课外班、辅导资料几乎没有,全凭学生自己努力,“寒门出贵子”在那个年代还是行得通的。

交通和医疗开销也必不可少,人们出行主要依靠公交车,当时是卖票的模式,票价比较低,但是班次少,车上人挤人。

还有就是自行车,但是那个年代的自行车可是稀有物,价格并不便宜,如果没有票,有钱都买不到。

当时的医疗条件相对落后,农村地区主要靠赤脚医生,生病了要么靠忍,要么包点药吃吃。

城里会相对好一点,有正规的公立医院,但主要还是靠公费医疗。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开销,比如买衣服、买护肤品、买碟片、买洗衣粉和肥皂等等,总体来说开销和现在不能比。

如果当时是“万元户”,基本上就能实现财富自由了,吃喝不愁,甚至还能买那个年代的奢侈品,比如彩电、二八大杠自行车、缝纫机等。

三、资产达到多少才能对标80年代“万元户”?

80年代的“万元户”如果换算成今天的资产,大概值多少?

这很难进行直接比对,而要考虑到多方面复杂的因素。

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件事,“万元户”指的不仅仅是一万元,这只是一个统称而已。

还要考虑到背后深刻的含义,比如地位、身份、权利等等。

但可以以小见大,列举具体的物价来作对比,这样会更加直观。

在80年代初期,一斤大米的价格大概在0.15元左右,今天再去超市看看,一斤大米的价格大概早在4.5元左右,上升了数十倍。

看看房屋居住开销,上世纪八十年代房屋建设成本很低,农村地区大概是1600元左右一平,城市相对高些,大概在4000元左右一平。

回过头来看看今天,一线城市房价高达三四万一平,十八线小城市房价也过万,如果在农村盖楼房,加上装修也要大几十万。

所以八十年代的“万元户”放到今天的话,估计家庭收入要达到600万左右,这样就更加直观了。

即便如今人们生活条件好了,收入翻了很多倍,但又有多少家庭能资产超过600万?

尽管有房有车,但绝大部分都是贷款买来的,资产和负债甚至都无法持平。

这样一比较,80年代的“万元户”的确很厉害,更是凤毛麟角,轻轻松松就能实现财富自由。

在当时一万元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根本不敢想,简直是遥不可及的梦,甚至以为一辈子都达不到这个目标。

可如今万元家庭数不胜数,但已经享受不到几十年前,万元带来的价值和自豪感。

随着物价上涨、通货膨胀、消费观念变化等因素的出现,我们的购买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财富积累的方式就更没有可比性了。

曾经的“万元户”可是真金白银,如今不一定表现在具体数字上。

还包括房产、股票、基金等多元化的投资,无形中增加了资产换算的难度。

可见80年代的资产和如今总资产对比,根本不能局限于数字,必须要综合考量,更要考虑到个体的感受。

如今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比比皆是,但他们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吗?都能体会到“万元户”带来的满足感吗?

真的不见得,现代社会不缺“万元户”,即便资产过百万依旧是牛马,高消费重压力大大降低了生活幸福感。

曾经吃饱饭就很幸福,如今环游世界才是梦想,起点就不同,感受不一样,同等价值的财富带来的体验感也天壤之别。

因此我们在对比的不仅仅是物质,还包括精神、文化等,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色,也无需对比,活在当下即可。

0 阅读:145

江话直说

简介:社会新闻笑料场,每日一笑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