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里亚,一个标榜“非洲民主灯塔”的国家,结果却成了全非洲最穷的国家之一,这是美国“开枝散叶”的失败佳作。
19世纪初,美国有一群白人觉得,解放的黑人奴隶和他们一起生活实在麻烦,既不能融入白人社会,还可能搅乱南方奴隶制。于是,他们成立了“美国殖民协会”,决定把这些黑人“送回”非洲,建立一个小号版的美国,既能彰显“道德优越感”,还顺便甩开这个“包袱”。1820年,批黑人被送到了西非,创立了利比里亚。可是,200多年过去了,这个“仿美国家”不仅没成为美国的骄傲,反而成了一个贫穷、混乱的失败案例。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 “美国式民主”变成了遮羞布
利比里亚宣称是非洲个民主共和国,但这个“民主”一开始就有问题。独立时,利比里亚境内约有13,000名美洲黑人和几十万土著原住民。所谓的“民主”只属于那1.3万美洲黑人,原住民根本没有选举权,甚至连参与政治的资格都没有。这种“美式民主”本质上就是一个小圈子的内部游戏,美洲黑人占山为王,把原住民当成二等公民,还搞起了种植园经济,强迫土著劳动。更讽刺的是,美洲黑人居然学起了美国南方的白人奴隶主,自己也开始压榨土著。这种“民主”,不仅没让国家走向现代化,反而加剧了内部矛盾。
2. 教育的缺失导致国家发展停滞
利比里亚的统治阶级——美洲黑人,深知自己的优势在于受过美国文化和教育的熏陶,而土著原住民则大多是文盲。为了维持自己的特权地位,他们根本不愿意推广教育,甚至刻意压制知识传播。1847年建国后,利比里亚直到1862年才有所大学,而所公立大学居然要等到2009年才出现。至于义务教育,更是形同虚设。结果是,大多数国民无法融入现代经济,国家经济结构始终停滞不前。教育的缺失直接导致利比里亚即便有美国的援助,也无法建立起一个正常的经济体制。
3. 民族矛盾和阶级分裂火上浇油
独立后的利比里亚,相当于在一个多民族、多部落的土地上,强行安插了一个“新民族”——美洲黑人。他们既不认同土著文化,也不愿意融入当地社会,而是把自己当成“非洲的美国人”,与原住民割裂开来。原住民内部本来就有十几个部落,矛盾重重,美洲黑人更是利用这些矛盾,巩固自己的统治。这种“少数人压迫多数人”的局面注定无法长久。1980年,原住民军官塞缪尔·多伊通过政变推翻了美洲黑人统治,但他上台后又陷入部落主义,用克兰族压制其他族群,最终引发了内战。从1980年到2003年,利比里亚陷入了持续的内战,经济彻底崩溃,社会满目疮痍。
利比里亚的失败,既是美国“殖民实验”的一个反噬,也是美洲黑人精英阶层自私短视的结果。这个国家的“美国化”只是表面功夫,真正的问题在于政治制度的排他性、教育的缺失和民族矛盾的激化。利比里亚的故事告诉我们,照搬一种制度,或者单纯移植一个模式,是不可能成功的,尤其是当这个模式背后没有真正的平等与融合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