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22 日,一段 "出海钓鱼捡到小孩" 的视频在网络疯传。海南陵水 10 岁男孩小宇(化名)独自划船出海钓鱿鱼,因风浪迷失方向,在海上漂流 16 小时跨越 30 公里,最终被三亚海钓船队救起。这场现实版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让网友直呼 "剧本都不敢这么写"。
3 月 21 日晚 9 时,小宇像往常一样在家门口的陵水赤岭村海滩划船出海。这个在海边长大的孩子或许没想到,夜间突至的 6 级风浪(浪高 1.5 米)会将他的塑料小船推向远海。次日下午 2 时,当三亚海钓船长小杨发现那艘绿色小船时,男孩已在海上漂流近 17 小时。
"远远看到船在浪里颠簸,开始以为是钓友,靠近才发现是个孩子。" 回忆救援场景,小杨仍心有余悸:男孩裸露的皮肤晒得通红,船上没有食物和淡水,虚弱到几乎无法说话。吃下钓友递来的面包牛奶后,孩子断断续续讲述:"昨晚钓鱿鱼时睡着了,醒来就看不到岸,只能顺着海浪漂......" 途中他曾看到三亚海上观音像,也曾向过往船只呼救,却因机器轰鸣无人察觉。
救援队发现,小宇漂流的 9 海里(约 16 公里)海域,恰是陵水清水湾与三亚后海湾的交界。两地陆路相距 30 公里,海上漂流路径更因洋流变得复杂。当小杨船队报警时,陵水赤岭村已展开彻夜搜救 —— 家人发现孩子失踪后,发动全村沿海寻找,甚至联系了蓝天救援队。"我们沿着海岸线找了一夜,天亮又报警备案。" 孩子父亲黄先生回忆,直到次日下午接到三亚警方电话,悬着的心才落地。
救援细节充满温情:钓友为男孩披上外套,船长特意调整航线返航,派出所民警提前在码头等候。经检查,男孩除了晒伤并无大碍。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被问及 "回家是否挨打",孩子竟说:"爸爸没骂我,今早又偷偷跑出去玩了!" 有网友调侃:"钓鱼佬永不空军 —— 虽然没钓到鱼,却钓到了人生奇遇。"
这场惊险事件引发社会对海边儿童安全的深刻反思。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 5.7 万人溺亡,沿海地区未成年人涉海事故频发。小宇的经历并非孤例:去年同期,海南某渔村曾发生 12 岁男孩因涨潮被困礁石 3 小时的事件。
"海边孩子天生亲水,但冒险不等于莽撞。" 赤岭村支书梁秋明介绍,村委会已启动 "海洋安全课堂",计划联合渔业部门开展救生培训。救援队长罗文提醒:"6 级风浪连成年渔民都谨慎出海,孩子单独驾船无异于玩命。" 值得关注的是,小宇使用的塑料船未配备救生衣、定位装置等安全设备,这类 "三无" 船只在沿海村庄颇为常见。
这场奇迹般的获救,离不开多重幸运因素:恰逢海钓船队作业的高频时段,男孩熟悉洋流方向调整漂流路径,三亚警方与陵水村落的快速联动。更暖心的是钓友们的应急处理 —— 保存体力、补充能量、稳定情绪的救援流程,为专业搜救争取了时间。正如网友所言:"这是大自然的考验,也是人间温情的馈赠。"
小宇的 "奇幻漂流" 最终以平安收场,但沿海地区的儿童安全警钟仍需长鸣。当我们惊叹于少年勇气时,更需构建 "安全防护网":家长的监护责任、村庄的安全教育、职能部门的海域管控,缺一不可。正如获救时男孩鱼竿上的假饵 —— 童真可以热爱冒险,但探索世界的前提,是安全与敬畏。
这场跨越两县的生命接力,让我们看到:在蔚蓝大海面前,人类永远需要保持谦卑。而每个平安归来的孩子,都是对 "敬畏自然、守护生命" 的最好诠释。愿所有的冒险都有归途,每片海域都充满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