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这次7.9级大地震真的是来势汹汹,主震发生12分钟后,震中附近还发生6.4级余震。
算上3月28日缅甸发生的7.9级地震,截至2025年3月28日,今年以来全球已发生2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另一次是2月9日洪都拉斯以北发生的7.6级地震。而中国国内今年以来发生的最大地震是2025年1月7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的6.8级地震。
这是今年以来全球发生的最大地震!地震震中距我国边境线最近约294公里,泰国、老挝以及我国的云南等地均有明显震感,并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不过幸好发生在白天,这要是在晚上,后果将会极其严重。
地震是地壳某个部位的岩石在内、外应力作用下突然释放能量,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地震可分为12级。一般来说,地震级数达到6级及以上时,破坏就比较大,会对建筑物、基础设施等造成严重损坏,并且可能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缅甸此次发生的7.9级地震,从震级来看,仅次于2008年发生在我国汶川的8.0级大地震。
同等震级下,震源越浅,通常破坏性越大。然而不幸的是大约70%以上的地震,都是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浅源地震。缅甸此次就属于浅源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
据中国地震台网及相关研究信息,1900年以来,全球平均每年发生7级以上地震18次到20次左右。近几年的数据也大致在这个范围波动。
地球地壳大致上可以分为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这六大板块。地球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分就分布在这些板块的交界处,而缅甸就位于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长时间相互挤压,岩石层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当能量积累到极限,岩石突然断裂错动,从而引发了此次强烈地震。
根据地震的发生频率,科学家将全球地震常发区域分为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大洋海岭地震带这三大地震带。
以下是全球三大地震带的简单介绍。
- 环太平洋地震带:这是全球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带,地震频率约占全球的80%。像1960年智利9.5级大地震、2011年日本东北9.0级大地震等都发生在这个地震带上。
- 地中海 - 喜马拉雅地震带:又称欧亚地震带,该地震带地震活动也较为频繁,地震频率约占全球的15%。例如2008年中国汶川8.0级大地震就发生在该地震带的分支上。
- 大洋海岭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岭(海底山脉)地区,这里的地震活动相对前两个地震带较弱,地震频率约占全球的5%,但也会发生一些较强地震。
一般七级大地震大多发生在这三个地震带上,而缅甸此次地震发生地就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不过,由于地球内部构造复杂,板块运动形式多样,在地震带以外的地区,也可能因局部地质构造活动等原因发生七级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