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丧葬习俗中的“吃大肉”!

雁菡说历史 2023-08-28 23:23:00

在鄂州民间的丧葬习俗中,下葬也是非常有讲究的,比如,刚日死的,应选在柔日下葬;柔日死,应选在刚日下葬,刚日、柔日要配合好才行。否则,不吉。通俗的解释就是,凡下奇月死者,应在偶月下葬;偶月死者,应在奇月下葬。奇月、偶月也要配合好才行。否则,不吉。若不能及时葬埋,可先柩起来。

再比如,墓穴选择也是一件大事。一般是亡者人殁以后要请一名阴阳先生,阴阳先生要根据死者的生年八字、死卒日期,结合当时的天干地支和老坟方位,选定下葬的日期(或三日或五日七日)。

如果老坟或原先所看坟地山不利(阴阳按迷信方法计算的)不能进入老坟或下葬,只能暂时寄丧(另选一块地暂葬)。如能人土为安进老坟,那就是最有福气的。

另外,墓穴破土也要选择一个良辰。鄂州的丧葬习俗中,破土就是孝子先在坟茔“后土碑”前烧香磕头醮黄表纸,将一把干草用头砍断三截,然后在要开的坟墓上刨几头就回家忙其他事去了。

通常是送葬的队伍到达墓地以后,要抬着棺材要绕墓穴一周,然后将棺木徐徐放下,再由阴阳先生用罗盘仪矫正方向。

当确认棺入正穴后,还要用一勺炼熟的清油撒上高苗倒入墓坑叫炝坑,然后用土填埋,开始攒(cuan)坟,随葬品是随同遗体一起埋入墓坑的。

同样的,也是要先由孝子进行,他们排成一行,沿着墓边,用手将土里一把外一把撒向墓坑和墓外,转一圈为止,俗称“圆坟”。

接着,凡是送灵到坟场的人,每人都得用铁锹填几锨土。填土时也有讲究,铁锨不直接递接,而是一人填几锨后撂在地上,另一人拿起再填。

其他人象征性填完土后,便可以向着灵柩跪拜作揖抄近路回家了,剩下的就是地生的事了。地生需要根据金井眼选定的方向,检查挖掘的是否周正,然后指挥抬重的将灵柩放入井中,用罗盘校准摆正位置,最后大家瓮堆起坟(就是把墓坑填满)。

地生圆坟的过程中,主家一定要客客气气的好生招待,千万不能怠慢了,不然地生途中使绊子,圆坟的过程中偷工减料,亦或把坟圆得七扭八歪,使得下葬不顺利,那是会影响主家后世家风运气的。

鄂州民间习俗中,一般是选与主家关系比较密切的地生(通常都是抬龙杠的八大金刚负责)圆坟,并用抬棺的杠子将坟丘滚圆。然后,向南的一面还要垒墓门,以后人们祭扫上坟,纸钱都在墓门口烧化,带来的祭品也放在此处。

带到墓地来的纸冥器也要一起烧掉,鄂州民间丧葬习俗中通常将“烧”掉称之为“化”掉,表示已经让死者带走了。这些纸制“冥器”,就是大家熟知的“社火”、“纸货”,它是上古随葬实物的变异,从宋代开始流行。

其中,多半是仿实物而造的,如盘盏碗碟、衣服鞋帽、被褥枕头、桌椅床铺、车马鞍鞯乃至书童婢女、住宅院落,也有想像中的象征性物品如聚宝盆、摇钱树等。史料记载,清朝清太宗曾经规定:“和硕亲王以下,牛录章京以上者,只许烧夏衣、春秋衣、冬衣各三件;平民只许各烧一件。”故此,一般平民只是焚烧枕头内的荞麦皮、谷物和纸制的祭奠品。

墓被堆成圆锥状土冢,引魂幡、花圈插其正中,然后将墓场中人们所踏的踪迹除去,烧完纸活而离开坟地,即下葬结束。

送葬回来后,阴阳先生要在主家的各个房间里打念一番,并在门上和墙上贴上用黄表纸做的条符,由一人手拿桃弓柳箭跟在阴阳身后,边走边射;一人手端一碗凉浆水,用笤帚mi子蘸水边走边洒.还要撒一些五谷。

且,主人家在大门外要燃一堆火,放一水盆,水盆上横放一把面刀,孝子在门口跪接。这时送葬的人要跨过火堆,在水盆里用手指蘸一点水,撒在刀面上,将刀翻一个过儿,以求干净吉利,俗称献土。

而后,就是入席,接受主家“白喜事的”酬客宴请,鄂州民间俗称“吃大肉”。大肉古称“胙”,鄂州一般选择猪蹄膀作为“大肉”主食材,肉块规格通常长三寸,宽二寸,厚一寸许。

在鄂州民间习俗中,传闻吃“大肉”可保无病无灾、长命百岁,尤其是自然老死,人丁兴旺家族的“大肉”,尤其受到追捧。笔者小时候,碰到过几次很多跟主家非亲非故外村人,特地从老远的地方赶过来向主家讨块大肉带回家中给小孩子吃。

值得注意的是,在鄂州民间这个“大肉”正席桌上吃是一种规矩,送到山上给抬龙杠八大金刚吃又是一种规矩,须用手或树枝夹着吃,叫“散灾”。龙杠酒席全用红烧肉,一斤肉只切四块,每盘十二块,以待抬龙杠的人。

不过,在鄂州民间“吃大肉”这个叫法平时是忌讳说的,特别是送礼若为猪肉的,更不宜剁成大块。

0 阅读:50
雁菡说历史

雁菡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