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45岁富翁为葆青春,注入17岁儿子血液,把70岁老父的血也换了

张横说娱乐事件 2024-10-30 01:45:04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科技大佬布莱恩·约翰逊,一个名字与巨额财富、激进生物实验、以及对“永生”近乎疯狂的追求紧紧捆绑在一起的男人,再次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信源:潍坊融媒2023-05-25《45岁科技大亨为“青春永驻” 和17岁儿子换血》

他耗资百万美元打造的“蓝图计划”,如同一部未来主义的科幻电影,充满了高科技的冷峻光泽和对人类极限的挑战。

然而,这场以“18岁体态”为目标的逆龄之旅,却在“换血续命”的争议声中戛然而止,最终暴露出科技狂想与生物伦理之间难以弥合的鸿沟。

人类对“永生”的渴望,如同刻在基因里的古老密码,驱动着我们从炼丹求仙到基因编辑,不断探寻着突破生命极限的可能性。科技的进步,既为这种渴望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伦理挑战。

布莱恩·约翰逊的“换血实验”,正是这种矛盾的极端体现。他试图用金钱和科技的力量,改写生命的剧本,最终却在现实的冰冷反馈中,不得不重新审视“长生”的意义。

作为一位成功的科技企业家,布莱恩·约翰逊积累了令人艳羡的财富。然而,与大多数富豪追求物质享受不同,他将目光投向了生命本身。

早年创业的巨大压力和不规律的生活,导致他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这或许正是他痴迷于“逆龄”和“长生”的起点。

金钱为他打开了通往尖端科技的大门,但也将他推向了伦理的边缘。他坚信科技能够战胜死亡,却似乎忽略了“生命”的真正含义。

2023年4月,达拉斯一家医疗服务中心见证了一场颇具科幻色彩的“换血接力”。约翰逊和他的儿子、父亲三代人,共同参与了这场充满争议的实验。

17岁的儿子塔尔马奇的1升血液,经过分离处理后,注入到约翰逊体内;随后,约翰逊自身的血液,再次被处理后,注入到70岁的父亲理查德体内。

这场祖孙三代的“血液接力”,试图验证“年轻血液”是否真的拥有延缓衰老的魔力。

这场实验的灵感,来源于一系列动物实验。早在1956年,美国生理学家克莱夫·麦凯就通过手术将年轻和年老大鼠连接起来,共享血液循环,观察到年老大鼠的骨骼密度和重量有所提高。

2005年和2015年,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分别用小鼠进行了类似实验,观察到年老小鼠的皮毛变得更光滑,记忆功能有所改善。这些实验结果,让“年轻血液”的抗衰老潜力,成为科学界和富豪圈的热门话题。

约翰逊的换血实验,迅速引发了广泛的伦理争议。有人质疑他将家人作为实验对象的做法,有人批评他以金钱换取年轻血液的行为。

媒体甚至将他比作“现代吸血鬼”,联想到16世纪用少女鲜血维持美貌的吸血鬼伯爵夫人巴托里。

彼得·蒂尔,PayPal的联合创始人,也因定期购买年轻人的血液而备受争议。这种“以金钱换青春”的行为,被视为加剧社会不平等,将“长生”变成少数富人的特权。

在科技的加持下,“长生不老”似乎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然而,如果这种可能性只属于少数富人,那么,人类社会将面临更深层次的割裂。

穷人与富人之间的差距,将不再局限于财富,而是生命的长度。这种“时间断层”,将对社会结构、伦理道德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

在经历了6次血浆置换后,约翰逊不得不承认,实验结果令人失望。他并未观察到任何显著的生物学改善,换血并未给他带来预期的“青春永驻”。

FDA也曾发出警告,未经验证的换血疗法存在严重的健康风险,包括感染、过敏和血液凝固异常。事实上,血浆置换主要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等疾病,而非抗衰老的“灵丹妙药”。

换血实验的失败,暴露出科技的局限性。即使是拥有巨额财富和顶尖科技加持的富豪,也无法轻易改写生命的自然规律。

对“长生”的执念,最终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不得不低头。这不仅是约翰逊个人的挫败,也是对整个“换血抗老”行业的一次沉重打击。

换血实验的失败,并未动摇约翰逊对“长生”的执念。他启动了名为“蓝图计划”的健康管理项目,每年投入200万美元,组建了一支由30位医生和研究人员组成的专业团队,对他身体的各项指标进行严苛的监控和管理。

这个计划近乎偏执地追求数据的完美。团队每天监测他的血糖、血压、心率、体脂等指标,为他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

他每天摄入1977卡路里的纯素食,服用超过100种补剂,严格按照时间表作息,并进行高强度的体能训练。甚至连夜间的勃起次数,都在医生的监控范围内。

经过18个月的努力,约翰逊的身体指标确实有了显著的改善:体脂率降至6.9%,静息心率降低到44次/分钟,体能测试成绩堪比18岁人群的顶尖水平。

根据团队的检测,他的心脏功能相当于37岁,皮肤状况接近28岁,肺活量和相关体能指标则一直保持在18岁的巅峰状态。

然而,这种极致的健康管理,真的能等同于“逆龄”吗?“蓝图计划”更像是一场自我数据化的游戏,将人体简化为一堆冰冷的数字。它或许能够延缓衰老的某些外在表现,却无法改变生命本质的进程。

更重要的是,这种极度自律和控制的生活方式,是否真的能够带来幸福感和生命的意义,值得深思。

布莱恩·约翰逊的“换血实验”和“蓝图计划”,是科技时代人类对“长生”渴望的缩影。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或许真的能够在未来延缓衰老,甚至延长寿命。

然而,科技的进步,也带来了新的伦理挑战。

如果“长生”成为一种特权,只属于少数富人,那么,人类社会将面临更深层次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将不再局限于物质财富,而是生命本身。更重要的是,即使科技能够让我们活得更久,我们是否真的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与其盲目追求生命的长度,不如关注生命的质量。在有限的生命中,找到自己的价值,体验爱与被爱,感受生活的乐趣,这才是真正的“长生”。

科技应该服务于人类,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而非加剧社会的不平等,制造新的伦理困境。

布莱恩·约翰逊的故事,引发了我们对生命、科技和伦理的深刻思考。他的“换血实验”和“蓝图计划”,虽然充满争议,但也折射出人类对“长生”的永恒追求。

科技的进步,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待科技的力量,在追求“长生”的同时,也要关注生命的意义和伦理的边界。

与其追求少数人的“不朽”,不如创造一个让每个人都能在有限的生命中感受到尊严和温暖的社会。这种对人性的珍视,才是超越时间的永恒价值。

真正的进步,不是战胜死亡,而是让每个人都能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精彩,活出意义。这才是科技最终应该服务的目标,也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追求。

0 阅读:3

张横说娱乐事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