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赶超美国乃大势所趋,美国对此持有清晰且充分的认识。基于《美印合作框架》的出台,预期印度在美方的支持下,将迅速发展成为美国的有力竞争者。
此次莫迪对美国的访问成果显著,特朗普政府对此给予极高的关注与支持,两国间签署了多项重要合作协定。
莫迪访美得巨惠,美全方让步。
最新的倾向的就是:美国计划显著提升对印度的军事装备销售,此举旨在为F35战斗机的出口扫清障碍。并进一步确认美、印、日、澳四国合作框架在维持印太地区和平方面发挥的关键角色。
这表明,美国正致力于将印度塑造成接班国家。美国可能逐步减少其全球主导地位,尤其在印度洋区域,转而期待印度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显而易见,美国深知印度的发展潜能及其雄心壮志的规模。因此,拜登上台期间对印度的政策呈现出言行不一的特点,尽管他曾给予莫迪高规格的接待,并未实质上提供持久的支持以推动印度的发展。相反地,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以抑制印度的进步,从而使得印度在面对美国的施压时陷入了困难局面。
在拜登上任期间,向莫迪做出了一系列承诺,但遗憾的是,这些承诺均未得以兑现。
近期,莫迪调整策略,展现出较为克制的姿态,专心培育机遇。随着特朗普的执政,莫迪及其政府智囊团队敏锐地洞察到其政府旨在通过“联盟俄罗斯以遏制中国”及“联盟印度以制衡中国”的策略导向,并据此迅速规划了对美的访问行程。
美国于印度而言地位举足轻重,且是印度当前外交战略的首选目标之一。印度未来的兴衰繁荣,完全系于美国的立场与政策。
此前,印度的外交战略重点在于与俄罗斯的合作。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俄罗斯与中国的亲近关系增强,与此同时,俄罗斯的军事现代化进程似乎减缓,其国际影响力也随之减弱。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印度外交战略的显著调整。
然而,印度亦深知紧密依附于美国将承担何种成本。不仅可能丧失印度洋的战略利益,还可能导致国家自主发展能力的削弱,被迫接受美国的影响,沦为美国的依附国,以至于总统的选举结果也将受制于美国的意志。
基于精准的时机判断,美国展现了决断力,与印度正式签署了《美印合作框架》协议。至2030年,双方贸易目标定为5000亿美元,并积极筹划签署双边贸易协定,旨在共同推动市场开放,合力构建印度-以色列-意大利-美国的贸易走廊。此外,协议还开放了美国核能技术进入印度市场的可能性,支持在印度建设核电设施,并确保双方在人工智能等尖端科技领域的紧密协作与研发伙伴关系。
此合作架构在武器出口策略中针对俄罗斯,成功挫败了俄罗斯热切期望将苏57战机出售给印度的计划。从经济角度看,针对中国的丝绸之路倡议及其对美的出口策略,堪称一举两得。
自然,前景看似乐观,然而美国深知,支持印度的崛起实乃无奈之举。鉴于国内科技与军事领域的持续下滑,以及重夺世界领先地位的渺茫前景,美国已表现出急于求成的心态。尽管清楚地意识到扶植印度壮大等同于养虎为患,却依然摒弃前任政府限制印度发展的策略,全力推动印度的繁荣发展。这是一个极为不明智的选择,有可能致使美国从全球第一的宝座滑落,进而沦为第三,从而慷慨地将第二的位置转让给印度。
美国终将让位,印度崛起为全球大国。
当前中国的发展势头已势不可挡,若印度能迅疾壮大,成为美国实力相当的竞争者,美国经济体系将面临来自双线的全面挑战。所谓制造业回流与重返全球首位的梦想将被彻底击碎。
届时,美国经济或将遭遇最严峻的危机:当主导者与次强对手竞争时,美国的地位不保——这正是放弃其战略要地以让位给印度所不可避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