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与隔阂:一场跨越时间的情感对弈

乔婉婷说 2025-02-05 18:03:05

“你们家要是真没钱,那我这房子也不会白送外人。”姑姑的声音虽轻,但每一个字都像钉子一样直戳人心,让人不禁生疼。

父亲低头默默抽着烟,脸色阴沉如铁,一言不发;母亲站在一旁,眼眶泛红,却仍努力抿着嘴,没有出声。窗外,腊月的寒风呼啸,干枝在院门口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屋内却安静得让人心里发毛。

这是2023年的一个冬日。腊月二十八,近年的鞭炮声早已不如小时候热烈,而姑姑那句“房子送人”的冷一句话,却比炮声更让人震颤。

小的时候,姑姑是我最敬重的人。每逢年过节,她总会带着表哥回来探亲,他们三人进门的画面总伴随着我眼前撒糖和温暖的笑脸。她喜欢摸着我的头说“你是我的小乖儿”,那一份宠爱,让我曾无数次偷偷觉得,自己是这个大家里最被疼爱的孩子。

然而时间的流逝,血亲间的关系,也未必能如祈盼般牢靠。

那套三层小楼,是姑姑在县城买的第一套房子。那时她刚谈恋爱,地方不算好,但价格实惠,也功能足够。后来母亲跟我们提起时,总是感慨当初攒钱不易,但毕竟采光不错,离她曾计划的婚房很近。后来姑姑并没成婚,年龄渐长,倒是重拾了这房子的意义。但,一切突变就来自两天前——听闻姑姑要搬家,我们怯怯地带去诚心,想问这房转售或其它近况,结果,她冷笑后的一句抛落话:“送人了。”

原来,“送给隔壁邻居老张一家”。老张当年因借款事帮她许多年在外房事,这份还让屋子易主,做了割舍。

姑姑没有在说人情无价,但每个词像一种无偿的“人情说法”。 看着母亲和父亲两腔不过是后反迟不了从去…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