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艺术史》是由邱正伦、刘媛编著,重庆出版社出版的书籍。
本书融汇中西艺术,展现了人类艺术发展的宏观历程,使读者能够在对比中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艺术的特点与演变。
书中包含大量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艺术家及艺术事件等资料,为读者提供了全面深入了解艺术史的素材,有助于读者构建系统的艺术史知识体系。
语言表述通俗易懂,在讲解专业知识时,能够将复杂的艺术理论和历史背景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出来,降低了阅读门槛,适合艺术类专业学生以及对艺术史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以不同艺术门类为章节进行划分,各章节内部又按照历史发展脉络或不同主题进行细分,逻辑严谨,层次分明,便于读者系统地学习和查阅。
首先来看看这本书的结构:
第一章绘画
第二章雕塑
第三章音乐
第四章舞蹈
第五章电影
第六章文学
第一章绘画
第一节绘画概述绘画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一)定义
● 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手段,在二维空间塑造静态视觉形象,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反映社会生活。
(二)基本特征
● 造型性:通过线条、色彩、形体等塑造形象。
● 视觉性:以视觉形象为载体传达信息。
● 空间性:在二维平面营造虚拟空间感。
● 静态性:呈现瞬间静止状态。
● 审美性:具有审美价值,引发情感共鸣。
一、中国画
(一)定义与称谓
● 简称国画,是中华民族绘画最高艺术水平代表,东方艺术精神表率,涵盖广泛绘画艺术,也是特定高水平绘画样式称谓。
(二)工具材料与技法
● 工具材料:使用 “文房四宝”(纸、笔、墨、砚)。
● 表现技法:有 “皴、擦、点、染、描、飞、白、托” 等笔墨技巧及装裱押署等制作手段。
(三)画科分类
● 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并称三大画科。
(四)艺术特色
● 题材相对集中:具特定文化内涵与传统题材。
● 绘画理论哲理化:蕴含深刻哲学思想与美学观念。
● 艺术风格稳定性与发展性并存:长期保持基本面貌,又随时代变化发展,独特且不易模仿。
二、西方外国绘画
(一)定义与范畴
● 区别于中国传统绘画体系,包括油画、水彩、水粉、版画、铅笔画等多种画种。
(二)艺术特点
1.写实传统与科学技法
● 注重写实,以透视、明暗表现物象体积、质感、空间感与色彩效果,形成完整体系。
● 基于科学理论与实际考察,如人体解剖、透视法则。
2. 理性与非理性并存
● 理性一脉注重 “再现” 写实技巧。
● 非理性一脉强调 “表现” 主观情感。
● 创新求变与个性突出:惯于创新,流派众多,注重个性表达。
(三)发展历程与文化交融
● 发展历程:历经多种风格流派演变,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特点。
● 文化交融:与东方绘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人类艺术瑰宝。
三、浮世绘
(一)定义与性质
● 日本江户时代兴起的民间风俗画,具花街柳巷艺术特点,有手绘与彩色印刷木版画(锦绘)形式。
(二)题材与风格
● 题材广泛:描绘民间风俗,如优俳、武士、游女、风景等。
● 风格特色:色彩明艳、线条简练,具鲜明日本民俗风格。
(三)代表画家与作品
● 铃木春信、葛饰北斋、歌川广重、歌川国芳等,歌川国芳绘《水浒传》人物肖像。
四、文艺复兴美术
(一)背景与特点
1.时代背景
● 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兴起。
● 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重新发现与研究。
● 人文主义思想兴起,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
2.绘画特点
● 注重写实,以科学理论和实际考察为基础。
● 题材多为宗教,但融入世俗生活元素,表现人性。
(二)主要流派与画家
1. 意大利
● 佛罗伦萨画派
● 早期:乔托具鲜明写实主义倾向,开启新时代。
● 中期:马萨乔、乌切洛、波提切利、吉兰达约等注重空间透视与人物造型,善用线条。
● 罗马画派: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为杰出代表,活动范围广。
● 威尼斯画派:乔尔乔内、提香、丁托列托、韦罗内塞等以色彩处理取胜,影响深远。
2.其他地区
● 尼德兰画派:从哥特艺术蜕变,早期凡・艾克兄弟写实,后期勃鲁盖尔描绘民间生活与风景。
● 德国:丢勒、克拉纳赫、荷尔拜因等以写实呈现新艺术生命力。
● 法国:富凯、夏隆东等吸收意、尼德兰营养。
● 西班牙:格列柯具独特风格。
五、巴洛克与洛可可
(一)巴洛克美术
1.风格特点
● 符合君主专制需求,显示威严与力量。
● 强调运动感、激情与戏剧性。
● 注重光影效果,营造豪华氛围。
2.代表画家及作品:鲁本斯《劫夺欧罗巴》、伦勃朗《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
(二)洛可可美术
1. 风格特点
● 建筑风格小巧优雅,装饰轻快潇洒。
● 绘画主题多为王室贵族生活,肖像画豪华纤细。
2.代表画家及作品:布歇等画家作品体现洛可可风格。
六、印象主义
(一)产生背景
● 对古典学院派和浪漫主义的反叛。
● 受巴比松画派、库尔贝写实画风及东方绘画影响。
● 现代科学,尤其是光学发展的启发。
(二)艺术主张
● 反对传统绘画的程式化,追求瞬间印象。
● 强调户外写生,捕捉光色变化。
(三)代表画家及作品
● 莫奈、马奈、雷诺阿等,莫奈《日出・印象》为典型代表。
七、后印象主义
(一)特点与贡献
● 强调主观感受,突破印象主义局限。
● 对传统绘画观念变革产生深远影响,开启现代艺术大门。
(二)代表画家及风格
● 塞尚:追求永恒结构,为立体主义和抽象主义始祖。
● 高更:凭记忆作画,提倡综合象征美学。
● 梵高:融合多种元素,强烈表现个性,是表现主义先驱。
八、现代主义
(一)定义与特点
● 具有前卫特色,与传统美术决裂。
● 强调自我表现,形式多样,观念创新。
(二)主要流派及代表画家
● 野兽主义:马蒂斯《舞蹈》。
● 立体主义:毕加索《亚威农少女》。
● 超现实主义:达利《记忆的永恒》。
第二节中国绘画一、上古绘画
1.史前绘画
● 彩陶绘画:仰韶文化(人面鱼纹盆、鹳鱼石斧图)与马家窑文化(舞蹈纹盆)彩陶绘画典型,题材集中,风格鲜明,体现书画同源。
● 地画与壁画:绘于地面和墙壁,具不同风格,是文化类型判断标志。
2.青铜饕餮:夏商周重视绘画记志功能,绘画与工艺结合,出现饕餮面具,《龙凤人物图》具代表性。
3.秦汉绘画:统一后文化控制加强,绘画功能转变,以装饰品形式遗存(汉画像石、墓室壁画),绘画风格流动自如,注重线条与布局,发展了状物描形能力,与汉字关系密切。
二、中国画样式的确立与发展
1.最初的绘画理论:散见于早期典籍,阐释绘画服务礼教理念,如 “铸鼎象物”“画西施之面” 等记载,缺乏系统论述。
2.画家四祖
● 曹不兴:吴国画家,弟子卫协影响西晋后绘画发展。
● 顾恺之:东晋画家,提出 “传神悟对”“迁想妙得” 理论,确立 “传神” 准则,作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
● 陆探微、张僧繇、吴道子:一脉相承发展顾恺之绘画主张,吴道子创兰叶描,与曹不兴 “曹衣出水” 对比鲜明,后世总结多种描法及笔法审美范畴。
3.绘画六法与山水画的产生
● 绘画六法:谢赫《画品》提出 “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确立中国画艺术标准,《画品》及姚最《续画品》奠定绘画品评方式。
● 山水画产生:南朝时渐次独立,与文人士大夫精神追求相关,宗炳《画山水序》和王微《叙画》阐述其理论,隋代展子虔《游春图》标志其成为独立画种。
三、中国画特殊语汇体系的完善
1、绘画语汇体系的逐渐形成(唐 - 宋)
(一)唐代绘画发展特点与风格转变
1)总体发展态势:从公元 7 世纪初到 13 世纪下半叶,中国画全面发展完善,“唐工宋巧” 体现其特点,各方面发展成熟,成就举世无双。
2) 画种发展历程
①人物画
● 初唐 - 中唐:题材广泛,包括世俗、宫廷、神话、宗教人物,兼具 “教化人伦” 与 “使民知神奸” 功能,如闫立本家族绘画成就高,闫立本《历代帝王图》《步辇图》为经典。
● 中唐 - 晚唐:转向反映现实生活,吴道子画风创新影响大,虽原作失传但托名摹本可参考,弟子卢棱伽有传世作品;张萱、周昉仕女画闻名,周昉创 “周家样”,《簪花仕女图》为经典。
② 山水画:中唐开始发展,吴道子笔法变革利于表现山水,李思训父子发展着色用笔,创斧劈皴法,增强装饰性,晚唐笔法更丰富,王维与王洽创 “破墨” 技巧开水墨画先河,虽无真迹但影响深远,现存疑似李思训父子作品展现唐代山水画细密精丽风格。
③花鸟画:晚唐开始独立,边鸾为代表,唐代还有曹霸、韩斡等花鸟画家,韩滉《五牛图》体现状物传神技巧。
● 绘画技巧与法度完善:因题材不同,绘画技巧侧重有别,皴、擦、点、染等法度日臻完善。
(二)五代绘画的变革与流派形成
● 山水画里程碑:“荆关董巨” 贡献卓越,荆浩、关仝为北方画派代表,描绘雄伟全景式山水;董源、巨然为江南画派代表,善表现江南景色,完善皴法,融合笔墨,形成南北流派不同追求,作品各具特色且流传至今。
● 花鸟画流派兴起:花鸟画发展与宫廷画院相关,黄筌为宫廷画家,风格妍丽工细,《写生珍禽图》为传世孤品;徐熙为布衣画家,创 “落墨法”,风格野逸,备受文人推崇,二人并称 “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 人物画题材拓展:顾闳中、周文矩为南唐人物画家代表,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为杰作,周文矩有《宫中图》等传世作品,拓展人物画题材。
(三)北宋绘画的全面繁荣
● 山水画成就突出:李成、范宽继承前人并发展,以全景构图展现宏大场面,作品体现山水画成熟内涵,范宽《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为经典,王希孟《千里江山图》融合自然与人文景致,画家早逝增添神秘色彩。
● 花鸟画发展演变:崔白、赵昌、易元吉重视花鸟环境描绘,宋徽宗重视画院,创 “瘦金书”,画院画风迎合宫廷审美,形成 “院体画” 风格,南宋院体画细致小巧,无名氏小品画体现其风格。
● 人物画代表画家:李公麟白描功力深厚,影响深远;梁楷风格独特,为南宋代表画家。
● 绘画理论发展:唐代画史著作完善、品评深入,五代至宋在绘画技巧与观念上多有建树,如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影响深远,张璪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重要,荆浩《笔法记》总结 “六要” 等,宋代提出诸多理论,如观察理论、“三病”“三评”、多种皴法、“写生”“求无人态”“善观”“胸有成竹” 等。
(四)南宋绘画的延续与创新
● 山水画风格独特:“南宋四大家” 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描绘手法多样,构图特殊,马远、夏圭作品构图独特,如《梅石溪凫图》体现其风格,李唐改变山水画构图格局影响后世。
● 花鸟画延续风格:延续北宋院体画风格,更加细致入微。
2、写意的出现(宋代起)
(一)写意画兴起的背景与特点
● 文化背景:宋代文人士大夫重视绘画,司马光等为爱好者,11 世纪后半叶汴梁城诗文书画活动活跃,代表人物有李公麟、苏轼等,他们文化修养高,绘画多为寄兴抒情之作,追求主观情趣,反对拘泥形似,力求平淡素雅。
● 写意画特点:强调审美主体与艺术家审美自觉性,与院体画严谨工细风格不同,更注重主观表达。
(二)写意画代表画家与贡献
● 唐代先驱:王洽以泼墨著称,为写意画先驱。
● 南宋大家:梁楷为写意画大家,画院待诏,性格不羁,绘画兼精,减笔画创造影响元明清写意人物画。
● 北宋山水新境:米芾、米友仁父子创米氏云山,米芾诗文书画独特,欣赏董源风格,以水墨表现江南烟雨,米友仁画山水 “墨戏”,崇尚天真,丰富山水画笔墨,开创文人画新局面,米友仁《潇湘奇观图》体现其风格,后人评价其对山水画发展影响大。
3、绘画的重新分化与书画的再次统一(元代)
(一)元代绘画的发展格局与风格转变
● 画家群体分类:元代画家分宫廷画师、文人画家、民间画工三大阵营,宫廷与民间画家有师承,以画谋生,文人画家以文入画,强调创新,托兴寄言,其作品形成作家画、工匠画、文人画风格倾向,常被归类,如 “画家四祖” 擅壁画创作。
● 绘画风格变革:以山水画体现变革,寄托画家对祖国河山热爱与对元代统治抵制,具代表性,“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为代表,皆为山水画家,黄公望与倪瓒成就高、影响大,黄公望博学多才,作品体现其风格特色,倪瓒画如其人,用笔轻灵,风格独特,为文人画楷模,作品如《幽涧寒松图》体现其风格。
(二)元代画家的贡献与影响
● 绘画基本元素重视:重视笔墨等元素,使其具独立审美价值,改变宋人绘画观念,画风由重 “理法” 精微描绘转向重 “意趣” 挥洒,如倪云林、王蒙、高克恭、赵孟頫画树风格体现用笔用墨重要性,强调书法笔法人画,加强用笔审美价值。
● 绘画寓意精神挖掘:深入挖掘绘画寓意精神,使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在绘画中实现,款识诗文与印押成为重要造型元素,绘画与文学融合,如赵孟頫艺术主张与实践体现元代文人画新发展,对当时及后世绘画影响大,其作品众多,艺术地位高。
● 绘画分化的意义:绘画分化使各类绘画与画家阵营稳固,适应多种社会文化功能,为中国画创造提供更多可能,元代工匠绘画水平高,壁画遗存体现其成就,如敦煌、麦积山、克孜尔石窟壁画及元代山西永乐宫壁画,后者水平极高。
四、万变不离其宗(明 - 清)
1.、明代绘画发展特点与流派
(一)总体发展态势
● 继承元代绘画对笔墨、意境的探索,发展其要求,绘画题材重要性相对降低,画家注重各类题材处理,花鸟、山水题材广泛普及,风格多样,重视文化层次、人品学养,个性成绘画主流,体现 “元尚意,明、清尚变” 特点。
(二)主要流派与画家
① 浙派与吴派:明代中叶后,浙派、吴派有影响,吴门画派影响尤甚。
②“明四家”
● 沈周:超然在野文人,总结笔墨运用,全面把握笔墨,晚年画风粗简,融会前人精华,影响众多画家,弟子文征明、唐寅等形成文人画新风。
● 文征明:发展沈周清淡雅致风格,文化素养高,诗文书画兼善。
● 唐寅:文化素养与个人经历丰富,绘画才能全面,融合院体与文人画风格,民间文学传播使其家喻户晓,对中国画发展影响大。
● 仇英:出身漆工,技法功力强但文采不足,画风接近唐寅,代表绘画发展中由重 “技” 到重 “文” 过渡类型。
③董其昌
● 艺术特点与理论贡献:诗文书画俱佳,追求儒家气象,以禅理喻画理,立南北宗之说,强调笔墨与文化素养联系,提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提升绘画境界,影响众多中国画理论发展,作品丰富,风格多变,为后世习画楷模。
● 历史地位:绘画技法与理论贡献大,在中国画发展史上地位重要。
● 其他创新画家:徐渭、陈淳、陈洪绶、蓝瑛等画家具创新探索精神,徐渭水墨大写意花卉画贡献突出,反对因袭,主张 “心为上”,作品风格独特,影响郑板桥、齐白石等,陈淳笔墨老练,在花鸟画方面为后世提供探索成果,与徐渭构成水墨写意画笔墨两极。
(三)明清之际绘画的繁荣与特色
①多样风格流派:各类题材手法、创作理论与技巧形式繁荣,有民间、宫廷、独行侠式、集团型等风格,包括曾鲸、郎世宁、恽寿平、“金陵八家”、“姑苏画派” 等不同风格画家,还有 “四僧”“扬州八怪” 等创新群体。
② “四僧”
● 背景与共性:明末清初遗民画家,借绘画抒抑郁之情,通禅学佛理,寄情书画,具独创造诣。
● 个性风格
石涛:山水画全面创新,融合元人意趣与传统技法,构图新奇,笔墨酣畅,理论著作《画语录》具特色,作品多,影响大。
八大山人:书画皆佳,花鸟画笔墨简约冷峻,造型怪诞生动,为千古一人,对后世影响深远。
弘仁与髡残:画风浑厚苍老,各具独特韵致。
● 相关画家:北方傅山、江南梅清、西南担当等与 “四僧” 风格相似,绘画有造诣。
③ “扬州八怪”
● 群体特点:乾隆盛世寓居扬州,取法写意画传统,不拘陈规,诗书篆刻结合,个性画风与时尚相悖,代表中国画不守陈规创造精神,郑燮、金农等为代表,作品体现笔墨与意境追求。
● 代表画家风格
● 郑燮:诗书画三绝,擅画兰竹,作品体现对笔墨和意境追求。
● 金农:号冬心先生,为 “扬州八怪” 之首,布衣终身,游历广,诗文书法独特,创扁笔书体,画造型奇古,善画梅。
2、清代绘画发展格局与趋势
(一)“正统派” 画家(“四王” 等)
● 画家群体与风格特点:以 “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为代表,承袭董其昌影响,技法功力深厚,画风宽厚仁和、温良敦实,作品趋于程式化,“小四王”“后四王” 受其影响,每况愈下。
● 历史评价:虽遭画史贬斥,但对绘画技法精研总结,利于普及推广,影响民间画工与画谱出现,王翚、王原祁能综合创新,王原祁品格高,与石涛有合作。
(二)西方绘画风格渗透与新派别的兴起
● 西画风格影响:清中叶后,西方绘画风格渗入,形成学习西洋画技法风气,“海派”(赵之谦、任伯年、虚谷、居廉、吴友如等)与 “岭南派” 具代表性。
● 吴昌硕的贡献:清末吴昌硕为重要画家,融合诗书画印传统,作品兼具多种美感,气势与法度技巧并重,为清末国画领域代表。
(三)文人画的发展与影响
● 文人画普及原因:明末起绘画强调画家个性,基于文化素养的人品受重视,提升画家主体能动性,使绘画语言解放,文人画普及,与社会进步、文化教育普及相关,明清工艺美术与民间绘画有文人画倾向,宫廷画师也重文。
● 文人画的特征与意义:具有民族特征,包容民族文化精华思想,与社会交融又强调自身,绘画观念强调主体自觉升华,统一主客体,提升绘画文化性,对人生有造就抚慰作用,是画家对绘画观念的高度认识。
五、近现代的中国画走向
1、社会变革与绘画走向
(一)20 世纪中国社会变革对绘画的影响
①历史阶段划分与文化思潮演变:20 世纪中国历史分革命(八国联军入侵 - 孙中山逝世)、战争(孙中山逝世 - 新中国成立)、运动(新中国成立 - “文革” 结束)、重建(“文革” 结束 - 20 世纪末)四个阶段,社会变革影响文化发展,清末民初否定传统文化成主流,西方绘画受青睐,“文人画” 受冲击,康有为、陈独秀等提出激进绘画主张。
② “新国画” 的兴起与发展
● 时代背景与特征形成:新中国成立后,“新国画” 兴起,在反帝反封建、面向大众等背景下,融合民间感受、西方写实风格与时代政治要求,具民族性、群众性、时代性,虽与传统和西方绘画相比有不足,但推动中国画发展,涌现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等大师。
● 画家创作困境与成就局限:“新国画” 探索重时尚与政治需求,部分画家追求艺术升华或陷入迷茫,虽产生优秀作品,但难以形成画家群,“文革” 时期作品达极致,也阻碍艺术深入探索。
(二)不同阶段中国画的文化取向与创作特征
● 清末民初:受西方文化冲击,中国画受批判,西方绘画风格受重视,绘画发展面临挑战,传统文化地位动摇,绘画创作受革命思潮影响,倾向于具有宣教作用的绘画。
● 新中国成立后至 “文革” 前:“新国画” 成为主流,注重现实题材、民间手法、民族样式、时代气氛与政治信条表达,画家探索创新,追求民族化与大众化,同时也面临艺术规律与画家个性发展的矛盾。
● “文革” 期间:绘画创作受政治运动主导,作品趋于极端,虽有特色但缺乏深度,艺术发展受限制,画家创作空间缩小,“新国画” 发展至极致后停滞。
● 改革开放后:绘画创作环境宽松,画家回归艺术本体探索,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艺术元素融合,中国画走向多元化发展道路,注重个性表达与艺术创新。
二、比较中的多向选择
(一)画家的多元创作取向
1)学习西方写实风格(以徐悲鸿为代表)
● 徐悲鸿生平与艺术经历:生于宜兴农村,自幼习画,经历丰富,先后在国内学习工作,后留学法国,师从多位名师。
● 艺术主张与影响:坚持写实主义,主张素描为造型艺术基础,对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贡献大,代表作有油画《田横五百士》和国画《愚公移山》《泰戈尔像》等。
2)追寻西方现代风格(林风眠、吴冠中为例)
● 林风眠与吴冠中的艺术探索:在西方现代艺术影响下,探索融合中西艺术元素,追求艺术形式与表现语言创新,作品具独特风格,为中国画发展注入新活力。
3) 继承中国绘画源流(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等)
① 齐白石
● 生平与艺术成长历程:出身贫苦,历经多种职业,广泛学习,终成大师,作品丰富且精品多,被世界收藏。
● 艺术特点与贡献:全才画家,题材广泛,创新笔墨意趣,传达现代艺术精神,融合书法与绘画,作品体现人格与生命感悟,如山水画创新、人物画传神达情。
②黄宾虹
● 艺术发展轨迹:画学理论精深,书法诗文佳,历经变革形成独特风格,晚年成就突出。
● 艺术成就与影响:创 “五笔七墨” 说,丰富中国画语汇,作品体现深厚文化内涵与自然生机融合,受新安画派影响后融会贯通。
③潘天寿
● 艺术生涯与教育背景:师从李叔同、吴昌硕,受教育具西方色彩,但绘画熔铸古今。
● 艺术风格与创新之处:个性强悍,艺术风格鲜明,追求雄浑阔大意境,以独特视角构图取象,如《雁荡山花》融合山水花鸟精神。
(二)中国画坛的整体探索与发展趋势
● 变化性探索(张大千、李可染等)
● 张大千:游历广泛,作品汲取多元文化营养,融合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元素,风格丰富多样。
● 李可染:深入自然,变革山水画,抛弃文人画 “出世” 感,反映现实与当代情趣,苦学创新,形成独特风格,强调中国画普及形态与独特观察表现方式。
● 坚守文人画精神(石鲁、傅抱石等):坚持书画印传统,探索中国画新语言,从更高境界发展文人画,注重文化内涵与精神表达,在传统基础上寻求创新与突破。
第三节外国绘画一、远古时代的杰作
(一)欧洲洞窟壁画
● 旧石器时代: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和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著名,以动物为主题,用天然矿物颜料和动物血绘制,笔法简练,类似速写,创作或与巫术有关。
● 中石器时代:北欧和西班牙拉文特地区出现露天岩壁绘画,人类活动成为主要内容。
(二)非洲史前岩画
● 分布与时期:主要分布在撒哈拉地区和南部非洲,多数为新石器时代产物。
● 内容与风格:有动物、人物、神灵形象,布须曼人岩画从写生到程式化,具独特风格。
二、从希腊罗马时代到中世纪
(一)希腊罗马绘画
1.希腊瓶画
● 古风时期:雅典和科林斯瓶画发展完备,先后出现 “东方风格”“黑绘风格”“红绘风格”,以神话和日常生活为题材,造型比例准确,简练传神。
● 古典时期:雕刻成就辉煌,推测绘画也有发展但留存作品少。
2. 罗马绘画:庞贝古城壁画体现罗马绘画风貌,以贵族日常生活为题材,色彩与造型成功,运用透视。
(二)中世纪绘画
● 基督教影响下的绘画风格: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基督教影响广泛,绘画具宗教色彩,先后经历拜占庭美术(神秘象征,用镶嵌画装饰教堂)、罗马式美术、哥特式美术(建筑与绘画具国际性,意大利壁画艺术成就高)等形态。
● 哥特式绘画的发展:“纯粹” 的哥特式绘画主要在法国和德国等地,意大利艺术家在研究拜占庭绘画基础上探索平面表现三维空间,为文艺复兴奠定基础。
三、文艺复兴的盛景
(一)背景与特点
● 起源与发展条件:发源于意大利,研究古代遗物风气、世俗文化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等促进人文主义思想形成。
● 绘画特点转变:绘画摆脱宗教束缚,具生活气息和世俗情调,乔托为中世纪与文艺复兴艺术分水岭。
(二)主要流派与画家
1.意大利
● 佛罗伦萨画派:繁荣发展,波蒂切利作品具浪漫情调。
● 罗马画派: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为代表,达・芬奇主张艺术基于科学研究,米开朗基罗作品充满激情与力量,拉斐尔风格古典均衡优雅。
● 威尼斯画派:题材转向世俗,色彩处理取胜。
2. 北欧:画家喜爱风景,德国艺术家作品流露出宗教情绪。
四、从巴洛克到新古典主义
(一)巴洛克美术
● 风格特点:流行于 17 世纪欧洲,强调非理性幻想、情感宣泄、运动感和视觉冲击力,具有动荡的冲突感与紧张的戏剧气氛。
● 代表画家与影响:鲁本斯为最伟大的巴洛克画家,其作品气势磅礴,对欧洲美术影响持久,巴黎出现鲁本斯主义者。
(二)古典主义美术
● 产生与发展:产生于意大利,活跃于法国,普桑为代表画家。
● 艺术特点:既服从感觉又尊重理论法则,具纯熟技巧、高昂热情,尊崇古代艺术并善于发掘自然美。
(三)荷兰美术
● 17 世纪荷兰美术成就:涌现哈尔斯、伦勃朗、维米尔等大师,伦勃朗现实主义成就高,维米尔作品具诗意,风景画得到充分发展。
(四)洛可可美术
● 风格与特点:18 世纪法国产生,表现上层社会享乐生活,画面多裸体或半裸体女性形象,风格轻快优雅但流于浮华做作。
(五)新古典主义美术
● 兴起背景与特点:19 世纪出现,反拨洛可可风格,从古典题材中选取内容,表现道德狂热和社会意识,推崇古代艺术风格,主张学院式创作情怀。
五、继承与转折(19 世纪)
(一)社会变革对绘画的影响
● 艺术赞助方与风格变化: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变化使艺术赞助方变为资产阶级,画家迎合大众需求,风格流派频繁更迭。
(二)主要流派与画家
● 浪漫主义:受文学作品影响,热里科、德拉克洛瓦为代表,作品充满激情,想象与现实结合。
● 现实主义:库尔贝、杜米埃为批判现实主义画家,巴比松画派具田园诗情调,德国、英国、美国、俄罗斯绘画也取得成就,如德国浪漫主义风景画派、英国透纳与康斯泰布尔的风景画、美国哈德逊河画派、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等。
● 印象主义:19 世纪 70 年代兴起,莫奈等画家注重外光写生,改变欧洲油画色调,受实证主义哲学影响,关注美术造型语言自身,后出现新印象主义(用色点组成画面,注重法则但失生动性)和后印象主义(强调主观感受,代表画家有塞尚、梵高、高更),19 世纪末法国象征主义艺术思潮影响现代主义绘画。
六、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一)现代主义绘画
● 流派兴起与发展:20 世纪初野兽主义、表现主义等众多流派登场,毕加索为代表画家,其作品风格多变,《亚威农少女》具革命性突破,现代主义绘画打破传统美学观念,流派依赖不同心理机制,造型语言独特。
(二)后现代主义绘画
● 发展历程与特点:二战后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兴起,后出现 “波普艺术” 等,后现代主义主张艺术平民化,弱化个性风格,与生活界限模糊,当代西方画坛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势头强劲,现实主义也在发展。
第四节中外绘画名家名作一、中国画名家名作
(一)吴道子与《送子天王图》
1.画家生平:唐代画家,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少孤贫,开元年间入宫廷,随张旭、贺知章学书法,观公孙大娘舞剑悟用笔之道,精于佛道、人物画,长于壁画创作,被尊为画圣。
2. 艺术风格与创新
● 绘画风格独特:《历代名画记》记载其绘画精神,作品为 “吴家样”,与张僧繇并称 “疏体”,与顾恺之、陆探微 “密体” 有别,线条特点为 “吴带当风”,开创兰叶描,改变传统游丝描法,使中国画线描技法完备。
● 《送子天王图》特点:宋人摹本,根据佛典绘画,“吴家样” 线描生动,粗细顿挫随心,表现人物、鬼神、火光等生动贴切,体现其艺术风格与成就。
(二)“荆关董巨”(荆浩、关仝、董源、巨然)
1.画家简介与流派特色
①北方山水画派(荆浩、关仝)
● 荆浩:五代后梁画家,博通经史,隐居太行山,擅画山水,创水晕墨章技法,作品有《匡庐图》,云中山顶气势雄伟。
● 关仝:师法荆浩,画风朴素,形象鲜明,“关家山水” 独具风貌,作品有《关山行旅图》,善表现关陕山川特点。
② 江南山水画派(董源、巨然)
● 董源:五代南唐画家,用笔草,远观景物粲然,为南派山水画开山大师,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图》《潇湘图》,善表现江南景色。
● 巨然:僧人,师从董源,画江南山水,峰峦有野逸清静之趣,作品有《万壑松风图》《秋山问道图》等。
2. 历史地位与影响:“荆关董巨” 为中国山水画发展里程碑,完善山水画技法,形成南北流派不同风格追求,对后世山水画发展影响深远。
(三)顾闳中与《韩熙载夜宴图》
1. 画家背景与创作过程:五代南唐画家,中主李璟朝为待诏,工画人物,受后主李煜之命,潜入韩熙载府中观察其夜生活后绘成此图。
2.作品艺术特色与价值
● 画面构成与人物刻画:画分五部分,用屏风分隔,主要人物反复出现使各部分联系紧密,真实描绘上层社会生活,人物形象生动,注重神情意态刻画,主人公韩熙载郁郁寡欢,使作品具肖像画旨趣。
● 历史与艺术价值:为古代历史人物画杰作,对研究当时社会生活和绘画艺术有重要价值。
(四)张择端与《清明上河图》
1. 画家生平与创作背景:北宋画家,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幼好读书,游学汴京后习画,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界画。
2. 作品内容与艺术成就
● 画面内容丰富:以汴河为中心,描绘北宋晚期都城各阶层人物生活、经济状况、城乡关系、民情风俗等,为古代风俗画经典之作。
● 艺术价值独特:与士大夫孤芳自赏画作风格不同,第一位收藏人为宋徽宗,画上有其瘦金体题字,作品展示社会生活画卷,具重要历史文化价值。
(五)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1.画家各自特点与代表作品
● 李唐:北宋末南宋初画家,宋徽宗时画院待诏,水墨山水著称,改变北宋山水画构图法,开南宋水墨山水画新貌,作品有《万壑松风图》《江山小景图》等。
● 刘松年:南宋画家,善画山水、人物,艺术水平高,山水画青绿与水墨各具特色,作品有《四景山水图》《秋山行旅图》等。
● 马远:南宋画家,山水画取材浙江山川,发展前人特色,构图独特,有 “马一角” 之称,作品有《水图》《踏歌图》等。
● 夏圭:南宋画家,山水画属水墨苍劲一派,喜用秃笔,构图 “夏半边”,善表现江滨湖岸景色,作品有《溪山清远图》《江山佳胜图》等。
2.南宋山水画风格总体特征:南宋四家承前启后,描绘手法丰富,构图特殊,使南宋山水画风格鲜明,与北宋山水画风格有明显区别。
(六)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
1. 画家生平与艺术传承:元代画家,江浙行省常熟县人,本姓陆,后改姓黄,号一峰、大痴道人,师法董源、巨然、李成,得赵孟頫指授,为 “元四家” 之一。
2.《富春山居图》艺术特色与经历
● 作品风格意境:纸本水墨画,晚年力作,以长卷描绘富春江初秋景色,笔墨清润,意境简远,布局疏密有致,体现 “山川浑厚,草木华滋” 境界。
● 画作流传传奇:明代经沈周、董其昌珍藏,后流转至宜兴收藏家吴之矩,吴洪裕爱画如命,欲殉葬,其侄抢救出但已烧毁部分,画分两截,分别存于大陆与台湾,成为画坛传奇。
(七)徐渭与《墨葡萄图》
1. 画家多才多艺的一生:明代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与解缙、杨慎并称 “明代三大才子”,郑板桥对其敬服。书法狂草突出,自用评价为 “书法第一,诗第二,文第三,画第四”。
2.绘画艺术成就与风格
● 花鸟画创新风格:花鸟画兼收并蓄,大胆变革,写意画一挥而就,笔法精湛,在似与不似间营造审美天地,《墨葡萄图》为水墨大写意,笔墨酣畅,布局奇特,体现狂放洒脱、愤世嫉俗风格,葡萄成为本体价值象征。
● 作品情感表达:一生坎坷,将悲愤与怀才不遇融入画中,作品具强烈个人情感与艺术感染力,对后世写意花鸟画发展影响深远。
(八)“扬州八怪”(以金农、郑板桥为代表)
1.画派群体特点与形成背景:清乾隆年间寓居江苏扬州的画家群体,一般指汪士慎、黄慎、金农、高翔、李鳝、郑板桥、李方膺、罗聘等,作画不拘陈规,诗书画印结合,与当时画坛尚古模拟之风不同,被目为 “偏师”“怪物”,风格独特,对近现代写意花鸟画影响大。
2. 代表画家风格特色
● 金农:号冬心先生,为 “扬州八怪” 之首,布衣终身,好游历,诗文书法独特,创扁笔书体 “漆书”,画造型奇古,善画梅,花卉小品以淡墨干笔为主。
●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应科举入仕,诗书画 “三绝”,擅画兰竹,一生画竹多,为清代代表性文人画家。
(九)岭南画派(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等)
● 画派艺术主张与特点:首创人物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广东人,艺术主张相似,提倡融合西画革新中国画,强调写生,师法自然,反映时代,唤醒民众,作品具时代气息与地域特色,题材广泛,融合多种技法,与粤剧、广东音乐并称 “岭南三秀”。
● 创新意义与影响:为中国画发展注入新活力,推动中国画现代化进程,在融合中西绘画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与实践,培养众多画家,对岭南地区及全国绘画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十)徐悲鸿与《田横五百士》
1.画家生平与艺术贡献: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江苏宜兴人,少时刻苦学画,留学法国,游历西欧,研究西方美术,长期从事美术教育,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画作融合古今中外技法,承前启后,擅长多种绘画形式,尤精素描,注重写实。
2. 《田横五百士》创作背景与艺术价值
● 故事取材与创作意图:故事出自《史记・田儋列传》,有感于田横等人高节,选取田横与五百壮士惜别场景创作,体现画家爱国情怀与对高节品质的崇尚。
● 作品艺术特色与影响:油画代表作,巨大历史画渗透悲壮气概,震撼人心,体现写实主义风格,对中国现代美术发展具重要推动作用,其绘画实践与艺术教育理念影响深远。
二、外国名画举要
(一)达・芬奇与《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
1. 画家生平与艺术成就概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科学家,15 岁左右学艺,早期《博士来拜》标志艺术风格成熟,盛期作品奠定美术史巨匠地位,素描习作和笔记插图也是艺术典范,艺术理论集中于《画论》。
2.《最后的晚餐》艺术特色与意义
● 人物刻画与构图:表现耶稣宣告被出卖时门徒反应,人物性格鲜明,叛徒犹大形象突出,典型性格描绘与画题、构图配合完美,为世界美术宝库杰作。
● 艺术创新与影响:体现达・芬奇对人物心理和戏剧性场面把握能力,在构图、人物表现等方面具创新性,对后世宗教题材绘画产生深远影响。
3. 《蒙娜丽莎》艺术魅力与价值
● 肖像画独特之处:对人物面容关键部位把握精确含蓄,微笑含义无穷,加工精细超一般肖像画,寄托理想典型创造。
● 作品影响力:达・芬奇珍爱此画,随身携带,现藏于卢浮宫,是其最杰出肖像画,也是世界美术史上经典之作,对后世肖像画创作和审美观念影响深远。
(二)米开朗基罗与《大卫》等
1.画家雕塑与绘画领域成就: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画家,雕塑代表作有《阶梯旁的圣母》《大卫》等,绘画代表作有梵蒂冈西斯廷礼拜堂屋顶壁画等,其建筑设计对西方建筑影响深远,尤其是圣彼得大教堂圆顶设计。
2. 《大卫》作品分析
● 题材与形象塑造:题材取自古犹太英雄故事,大卫裸体形象展现出战前自信,体态雄伟,体现力量与意志,是艺术家写实与理想加工结合的典范,象征时代精神。
● 艺术价值与意义:作品体现米开朗基罗精湛雕塑技艺,对人体结构和力量感把握精准,在文艺复兴雕塑史上具重要地位,对后世雕塑创作影响深远。
(三)拉斐尔与《西斯廷圣母》
1. 画家艺术风格形成与特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建筑师,在佛罗伦萨汲取绘画精华并吸收达・芬奇技法,形成圆润柔和风格,用世俗化方法处理宗教题材,作品具古典均衡优雅节奏感。
2.《西斯廷圣母》艺术特色与地位
● 画面构成与圣母形象:画面以帷幕初揭形式展开,圣母怀抱耶稣从云端走向幕前,圣徒跪立,天使顾盼,构图庄重均衡,圣母和耶稣体态健美有力,体现幸福与伟大母爱,具奉献精神。
● 作品代表性与影响:为拉斐尔圣母画中最著名作品,成功体现文艺复兴时代特色,是其典范风格完美代表,对后世圣母像创作及宗教绘画风格影响深远。
(四)德拉克洛瓦与《自由引导人民》
1.画家在浪漫主义画派中的地位与贡献:法国画家,浪漫主义画派代表,继承和发展欧洲各艺术流派风格,是印象主义和现代表现主义先驱,作品充满浪漫主义激情,善将抽象冥想和寓意转化为艺术形象。
2.《自由引导人民》创作背景与艺术特色
● 创作灵感与时代背景:受 1830 年法国七月革命鼓舞创作,以象征手法表现革命场景,自由女神克拉拉・莱辛引领人民战斗,体现人民同仇敌忾精神。
● 艺术表现手法与影响:构图奔放生动,色彩鲜明沉郁,气氛热烈激昂,具强烈感染力,与雨果《悲惨世界》呼应,曾印于法国钞票和邮票,现藏于卢浮宫,对浪漫主义绘画发展影响深远。
(五)米勒与《拾穗者》
1.画家所属画派与艺术追求:法国画家,巴比松画派代表之一,与卢梭、柯罗等画家共同追求描绘自然和乡村生活,作品多歌颂农民劳动与淳朴性格,被誉为农民画家。
2.《拾穗者》作品解读
● 画面内容与表现手法:描绘秋天农妇拾穗场景,人物身姿具古典雕塑美,动作有连环感,画面用暖黄色调,传达对农民同情与对农村生活挚爱。
● 作品意义与影响:为米勒代表作之一,展现农民平凡生活尊严与艰辛,体现巴比松画派艺术特色,对现实主义绘画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六)列宾与《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1. 画家创作风格与艺术贡献:俄国画家,巡回展览画派代表,旅行意大利及法国研究美术,回国创作大量作品,表现人民苦难与对美好生活渴望,作品具深刻社会意义和现实主义风格。
2.《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艺术分析
● 画面场景与人物刻画:狭长画幅展现纤夫拉纤场景,阳光酷烈,沙滩荒芜,纤夫形象各异,年龄、性格、经历等不同,画家通过写生充分体现,加强画面悲剧性。
● 作品社会价值与影响:为批判现实主义油画杰作,深刻揭示俄国社会现实,记录劳动人民悲惨生活,对俄罗斯绘画发展影响深远,推动巡回展览画派现实主义创作。
(七)莫奈与《日出・印象》
1.画家在印象派中的地位与探索历程:法国画家,印象画派创始人之一,长期探索光与空气表现效果,注重外光写生,从自然光色变换中获取灵感,作品色调清新,改变欧洲油画传统色调。
2.《日出・印象》艺术特色与影响
● 画面表现与艺术手法:海景写生画,画面笼罩灰色调,笔触随意零乱,展现雾气交融景象,体现瞬间印象感受,注重色彩表现和光影变化捕捉。
● 对印象派发展的意义:为印象派开山之作,引发印象派绘画运动,促使画家关注美术造型语言自身,推动绘画从传统向现代转变,对印象派及后续绘画流派发展影响深远。
(八)罗丹与《思想者》
1.雕塑家艺术风格与创作理念:法国雕塑家,善于吸收传统,作品为西方近代雕塑与现代雕塑桥梁,与学生马约尔、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塑 “三大支柱”,创作注重表现人物内在精神和情感。
2. 《思想者》作品解读
● 形象塑造与象征意义:为《地狱之门》代表性作品,象征但丁,体现诗人苦闷悲伤,通过人物姿态、表情和肌肉线条表现深刻思想和同情人类苦难情感。
● 作品艺术价值与影响:罗丹代表作之一,以独特艺术感染力展现雕塑艺术魅力,对后世雕塑创作在人物塑造、情感表达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九)毕加索与《亚威农少女》
1. 画家艺术历程与风格转变:西班牙画家,法国现代画派主要代表,一生风格多变,早期经历 “蓝色时期”“粉红色时期”,后受欧洲艺术潮流启发,抛弃传统造型法则,开创立体主义。
2.《亚威农少女》艺术创新与影响
● 作品创新特点:1907 年创作,具里程碑意义,画面女子形象由几何形体组合,背景分割无远近感,从不同角度表现物象,是立体主义开端之作,融合多种艺术元素。
● 对现代艺术发展的推动:引发立体主义运动诞生,对西方现代艺术发展产生革命性影响,毕加索一生创作丰富,作品具非凡创造性,在现代艺术史上地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