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从孟浩然到林语堂,文人笔下的秋天

身边事续续谈 2024-08-13 02:52:03

秋意渐浓,清凉之感似柔纱般悄然弥散开来。大诗人孟浩然在《初秋》中吟道:“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常常觉得时光悠悠,缓缓流淌,未曾留意秋天已在不经意间悄然而至。当夏日里喧闹的知了渐渐声嘶力竭,当于树荫下乘凉时能体悟到丝丝缕缕的凉意,秋天的气息便愈发浓郁了。虽说尚有一丝热意残留,但仅是那一个“秋”字,便足以唤起人们对秋意深浓时飒爽之气的无尽遐想。

诗人感慨“不觉”,然而在众多古诗中,处处都流露出对秋的细腻感知。一场秋雨绵绵洒落,浇灭了伏天的酷热,带来了“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清新凉爽;抬头仰望碧空,一片湛蓝澄澈的天空映入眼帘,“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的辽阔意境扑面而至;满心期待着秋意更浓之时,那份等待中充溢着“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的喜悦之情。

陆游有诗云:“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春夏秋冬四季,皆有其令人欣喜之处,但他内心深处最为钟爱的仍是新秋时节。这无疑彰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心境。春夏秋冬,各有其独特的韵味,本不应有所偏爱。然而,若非要诗人排定次序,他定会毫不犹豫地将最为珍贵的一票投给新秋。“最好”二字,深切地道出了诗人对新秋的钟爱与深情。文人墨客自古既爱秋又悲秋,悲秋的传统绵延千载,始终如一。但诗人对新秋的喜爱,并非仅仅源于可借此悲秋,而是源自内心深处真挚的情感。

林语堂也曾深情描绘:“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懔烈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熟的温香罢了。” 秋分过后,白昼将日渐缩短,秋天的心境既有欢喜,亦偶有忧愁,正如诗词中所传达的那般。忆起儿时,在秋日的午后,与小伙伴们在林间尽情嬉戏,脚下的落叶沙沙作响,仿佛奏响了一曲秋天的独特乐章。或是在某个宁静的傍晚,静静地坐在窗前,凝视着那一轮皎洁的明月,用心感受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美妙意境。

此外,秋天的色彩亦是斑斓多姿。枫叶如火焰般燃烧,银杏似金黄的扇子般摇曳,它们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秋天的风,轻柔而凉爽,它拂过面庞,带来了丝丝惬意,也吹散了心头的烦闷。秋天的果实,沉甸甸地挂满枝头,那是大自然的慷慨馈赠,让人感受到丰收的喜悦与满足。

在这美妙的时节里,让我们怀揣着一颗恬淡的心去品读古诗词,去领略秋天的韵味。道家文化中,秋天象征着收敛与沉淀,正如《道德经》所言:“致虚极,守静笃。”秋天教会我们放下浮躁与喧嚣,回归内心的宁静,去感悟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轮回。愿我们能如秋叶般从容地飘落,在沉淀中积蓄力量,以待来年的新生。如此,我们便能在秋天的怀抱中,汲取智慧与力量,以平和从容的心态去迎接未来的挑战与机遇。

愿我们都能在秋天里寻觅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美好与宁静,让心灵得到滋养与救赎。

1 阅读:11

身边事续续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