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科技发达,电脑普及的网络时代,写这篇文章,也是有感而发,把记忆中曾经经历过的事和物记录下来,感悟时代的变迁,丰富人生的阅历,讴歌科技的进步。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油印机似乎是“老古董”了,但对于我一名70后来说,我对油印机仍情有独钟,浓浓的油墨味至今难忘,油印机伴我度过了学生时代和工作之初,是伴我成长的难忘“伙伴”。
油印机是一种制造简单、使用便利的印刷机器。当年一支铁笔、一块钢板、一张蜡纸、一台油印机,就是制作、印刷各种试卷和文稿设备的全部家当。在那个没有电脑,没有速印机的“原生态”年代,刻印试卷,油印试卷,这也是老师的基本技能。
记得当时我们经常帮助老师油印复习题和考试卷。老师们用一块钢板、一支铁笔和几张蜡纸,辛勤刻写试卷。钢板有约10厘米宽、30厘米长,上面密密竖纹或斜纹的格子,是用来刻字的模板。而铁笔杆是黑色的硬塑料制作的,中间是空心的,尖锐锋利的笔尖固定在笔杆上。蜡纸刻好以后,要拎着蜡纸对着光,看看有没有刻通、划破的地方。
印刷时,把刻好的蜡纸安在油印机的纱网下,然后把裁好的一叠大白纸放在纱网下面。老师左手按住纱网,右手推蘸了油墨的滚筒,我们就站在一旁翻白纸。就是用这种传统的方法,一滚筒一滚筒地推,看着一张张试卷心情激动不已。记得当时有个同学有个习惯,每印一张,都要把左手的食指放到嘴唇边,沾点口水,说这样翻纸更容易些。有时候不小心,将油墨弄到嘴上、脸上,成了个大花脸,非常可爱。
考试的时候,老师小心翼翼地把试卷发下来,如果试卷是刚油印好的,整个教室里都将是油墨味。有些女生还专门佩戴袖套,防止油墨把衣服袖给弄黑了,男生则没有那么多讲究,但每次做完试卷,手肘处,手腕处大都黑一片。油印试卷都是老师精心选题,精心印制试卷,针对性更强,考试效果或会更好。另外,那个年代试卷都需要老师手工制作,因此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是很珍惜的,每一张试卷都会保存起来,成为重要的学习复习资料,发挥了试卷的最大用处。
油印试卷年代,有很多温暖的回忆。
后来我到乡政府党政办工作。初期翻印学习资料、印发会议通知、上报工作信息等工作也需要刻蜡纸、油印,这时我才知道刻蜡纸,油印材料可不是简单的事,既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是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深深体会到了老师从选题,到刻制试卷,到油印试卷,每一个步骤付出艰辛和不易。
钢板很硬,蜡纸很滑,稍不注意,力度把握得不好,要么笔划飞得老远,要么把蜡纸戳个窟窿划破蜡纸,又得重新刻写。刻蜡纸,用力要均匀,不能太轻也不能太重,太轻刻不破蜡,太重容易划破纸漏油墨。最怕拿尺子比着划直线,“刷拉”一声,没准蜡纸就被划断了。油印也是技术活,油墨的多少,下手的轻重,都要把捏得恰当好入,油墨太多,下手太重,油印出来的资料一团漆黑。油墨太少,下手太轻,有可能导致资料卷面不均匀,这团白,那团黑,给领导讲话造成很多障碍。
工作一年后,单位购买了一台铅字打印机,打印的蜡纸字迹清晰,印出来的材料卷面干净,办公条件有了较大改善。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电脑文印科技的普遍应用,油印机彻底的“失业”了,无奈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人们不再用传统的方法刻蜡纸,印文件、表格、试卷、资料了,油印机与高科技社会挥手而别,远离了我们的生活空间。
岁月如梭,往事成烟。刻写油印在那科技落后的年代功不可没,在我记忆的深处用铁笔刻下经年岁月的时光,用油墨印下那个时代的色彩。当我伏在案前用电脑键盘堆码文字时,那铁笔在钢板上发出沙沙的声音仿佛在耳际响起;当我打开复印件打印文件资料时,那油墨的味道似乎飘然而至……
钢板刻印的试卷,已成“文物”。
作者简介:洪景立,延津塔铺人,文学爱好者,发表各类文学作品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