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临宋巨然笔意。象文。
拟赵千里作。
山出云时云出山。化为霖雨遍人寰。端知帝所旌幢会。不在金堂玉室间。仿高克恭画。书董宗伯诗。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法唐子华笔。
黄鹤山樵松风听瀑图。若谷摹于天潭僧舍。
秋山晓行图。郭河阳意。
江村夜雨。仿马和之意。
秋山暮霭。一峰道人法。石谷摹。
仿董北苑用墨。
石激水流处。天寒松色间。耕石斋见梅花庵主小幅。戏拟其意。
寒林远山。仿迂叟意。
王翚(1632年4月10日─1717年11月15日),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是清代著名的画家,以其精湛的绘画技艺和深厚的艺术修养,在画坛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王翚的绘画以山水为主,山水融会南北诸家之长,创立了所谓“南宗笔墨、北宗丘壑”的新面貌,被称为“清初画圣”。
《仿古墨迹册》是王翚的代表作之一,《仿古墨迹册》共十二开,每开均摹写一古人的山水画作。王翚通过参考所见名家古迹,或捉紧古人风格特色,与以创造,圆满地集合宋元山水画风格之大成。此册画笔为晚明吴派及云间派路数,展现了王翚早年对古代山水画技法的深刻理解和精湛模仿。
王翚的绘画用笔熟练,收放自如,既有元人的笔墨韵味,又有宋人的丘壑布局。他擅长干笔、湿笔并用,且多以细笔皴擦,画面效果繁密而富有层次。
在《仿古墨迹册》中,王翚运用了多种技法来摹写古人的山水画作。例如,他仿巨然的山水画,以长披麻皴为主,墨色浓淡相宜,表现出山石的浑厚质感;仿高克恭的山水画,则注重笔墨的干湿浓淡变化,营造出一种云雾缭绕、山水朦胧的意境。
王翚的绘画风格既尊重传统,又勇于创新。他在摹写古人山水画作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面貌。
在《仿古墨迹册》中,王翚摹写了多位古代绘画大师的作品,如巨然、赵伯驹、赵大年、赵孟頫、王维、范宽、王蒙、黄公望、刘松年等。每一幅作品都力求还原其原作的精神和技法,同时又不失自己的艺术风格。
例如,他仿王蒙的《松风听瀑图》,以细笔勾勒山石的轮廓和纹理,再用淡墨渲染出山石的阴阳向背和云雾的缭绕之态。画面中的松树挺拔苍劲,枝叶繁茂,与远处的瀑布和山石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
又如,他仿巨然的《层峦晚霁图》,以长披麻皴描绘山石的质感,再以淡墨渲染出云雾缭绕、山水朦胧的意境。画面中的松树苍翠挺拔,与远处的山峦和近处的溪流相互映衬,展现出一种自然和谐之美。
《仿古墨迹册》是王翚仿古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充分展示了他对古代山水画技法的深刻理解和精湛模仿。此册画笔法熟练、技法多样、风格独特,既尊重传统又勇于创新,体现了王翚作为“清初画圣”的卓越技艺和深厚艺术修养。通过欣赏这幅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王翚对古代山水画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以及他在传承和创新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