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的清明节到了,清明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有很多的诗词都描写了清明节的美好。《淮南子》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清明时节春光明媚,桃红柳绿,万物复苏,“满街杨柳绿如烟,画出清明三月天”“沾衣欲湿杏花雨,拂面不寒杨柳风”……如此诗情画意,令人心旷神怡。

历代文人雅士为清明所写的诗篇,为数繁多。“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南宋诗人高菊卿的诗句,反映了古人扫墓的情景。“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欧阳修的《踏青》动静结合,写出了始于唐、盛于宋的民间踏青习俗。

北宋诗人张先有“芳草拾翠莫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的佳句,描绘郊野踏青游人往来不绝,妇女乘春游之际采集花草,时已黄昏仍流连忘返的盛况。而宋代诗人吴惟信则更生动地勾画出人们游春的动人场面:“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古代的清明节,在民间还进行踢球、射柳、放风筝、荡秋千等有益的体育活动。宋人黄峪的“未到清明先焚火,还依桑下系秋千”道出了荡秋千成风。清代高鼎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成为吟咏风筝之绝唱,而这首诗也表达的是清明前一段时间。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