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英林周期论

豫经南阳有闻 2024-12-18 12:14:42

站在年末岁尾,回望2024年的商业演进与变迁,企业家更有话语传播力传递商业价值。

企业家是商业的原动力,他们体感着商业的冷热交替,也洞悉着商业的起伏脉动。

12月15日,牧原董事长秦英林在《中国企业家》年会上发表了主题为《驾驭不确定,向确定性进发》的演讲,表达的不止是他对中国生猪产业生命周期的体认与感悟,更有着对河南传统产业应对周期生存与发展有着清晰的借鉴意义。

万物皆周期,历史永轮回。

面对产业生命周期的波动与演绎,产业经营者能不能抓行业生命周期趋势,骑在周期的背上,获取周期红利,并把红利变实力,决定着企业的命运兴衰。

中国生猪产业历经了七个周期,大致每个周期长约四年。牧原穿越七个周期,成长为全球最大养猪企业,秦英林论周期当更有话语权。

在他看来,周期因追逐利益而来,驾驭周期必须理解周期、接纳周期、敬畏周期与拥抱周期。

牧原在穿越周期过程中体悟到了企业应对周期生存两句商业原则:

市场的需求数量是不确定的,但对高品质的需求是确定的。

周期中价格高低是不确定的,但对成本控制的要求是确定的。

理解这两句话,其实就是企业应对周期、驾驭周期的生存战略。

笔者摘录其演讲核心观点,并从商业哲学维度给予诠释。

关于理解周期的观点

秦英林:如果把养猪看做普通行业,分为幼稚期、发展期、成熟期,在这个阶段中更关注行业利润率是否高,而不是关注周期变化。把行业利润率和优势企业利润率相比,尽管行业利润率低,但对于优势企业来说还有很强的竞争力。

笔者:在产业生命周期中,一般制造业会经历幼稚期、发展期、成熟期与衰退期四个阶段。从中,不难观察到产业周期的本质特征在于时间的流逝与产业的不断变化。时间,作为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其单向性与不可逆转性决定了企业经营活动的历史性,而变化则是产业周期的核心特征,它体现了企业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与动态性。因此,与其关注周期,不如关注周期变化的实质行业利润率的高低,并以此作为提升企业利润率的参考指标,提升企业生存竞争力。

关于接纳周期的观点

秦英林:不要追周期波动的利润,红利是陷阱,逐利有风险;要坚持创新领先,不仅要打造基本功,更要时时关注创新,让创新带来利润,借助行业周期红利,把创新变成能力,把行业红利打造成自己的实力。

笔者:在产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都会因周期变化而淘汰出局者。作为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思考产业周期的哲学意义就要看到周期变化的实质是一个优胜劣汰的筛选机制,这种机制是促进行业资源配置并推进产业进化的幕后推手。在周期波峰到来时,行业利润率提升,企业收获的周期红利,没有理由把红利当实力,唯有把红利资源投入到创新中去,才会提升企业面对周期波谷来临的风险与挑战。

关于敬畏周期的观点

秦英林:我们要倾力打造“三条命”,穿越周期。第一条命,要打造成本领先,实现高利润;第二条命,要为客户创造价值,让我们有更强抵御市场冲击的能力;第三条命,要关注对社会的影响,创建美好、服务社会,这也是我们生存之根本。“三条命”也是企业的三重价值,包括内部价值、客户价值、社会价值。

笔者:“三条命”,就是企业组织生存存亡之法则,这一生存法则的实践基于商业交易的价值基点——物美价廉。商业组织必须围绕这一价值基点谋求生存,在周期波动中,如何获取“物美价廉”的商业价值?必须找到破除竞争性生存手段:成本领先。成本领先是企业穿越周期的定海神针,是商业哲学的基本原则之一。

关于拥抱周期的观点

秦英林:拥抱周期一定是内向思维,要自立、自强、自尊。在穿越周期的过程中,要向外学,要开放;要向内求,不抱怨市场、抱怨周期、抱怨环境,要自律;要向下求,扎技术的根,底层逻辑的根,死磕技术,才能自立;要向上求,很多工作没做好,根在领导,管理层要反思;要向己求,根本答案在自己,根源在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自强。

笔者:从产业生命周期的实践哲学本质看,它当是产业技术的生命周期。一个产业从兴盛到衰退的过程本身就是产业技术的更迭过程。当新技术应用服务于产业时,则是产业的一次升级,当新技术不属于这个产业,则旧产业逐渐衰退直至消亡。那么,新技术从何而来,牧原是从技术的底层逻辑出发,遵循马斯克第一性原理,坚持自主创新,以原创技术作为穿越周期的利器。来源:政经视点

0 阅读:0
豫经南阳有闻

豫经南阳有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