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他是我国首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中国人,在晚年放弃美国国籍回到祖国的怀抱,为中美友好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却在网络上被贴上了“老牛吃嫩草”、“卖国贼”的标签。
这个处在舆论漩涡中心的学者,就是杨振宁。
杨振宁和妻子翁帆
然而在了解到他的事迹后,才知道网友们的认知有多肤浅,比起那些恶意的谩骂与诋毁,“国士无双”四个字才是对他最大的肯定。
从学堂到实验室杨振宁出生在安徽合肥县,他的父亲杨武之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和教育家,在上世纪20年代曾赴美留学,获得了芝加哥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然而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学成后却放弃了美国的光明未来,毅然回国,为中国的数学教育事业献力。
杨武之
就是这样一份爱国情怀,深深感染着杨振宁,除此之外,父亲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钻研精神也传递给了他,对他日后的学术道路和人生选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杨振宁幼年时便展现出过人的天赋,四岁就能识字三千,即使在战乱时期,颠沛流离的生活也未能中断杨振宁求知的欲望,最终定居昆明的他在16岁时,一举考入西南联大,
西南联大老照片
从西南联大毕业后,杨振宁又顺利考上了清华物理系的研究生,之后他得到了去美国深造的机会,进入了芝加哥大学的物理系继续学习。
杨振宁初来芝加哥大学时,本想加入费米教授的实验物理团队,但实验室保密措施非常苛刻,对外国人关闭了大门,他只好作罢,然而这个看似偶然的事件,却让杨振宁的学术之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杨振宁年轻照片
之后的他,被推荐给泰勒教授进行理论研究,泰勒教授慧眼识珠,发现了杨振宁在理论物理方面的潜力,并建议他将研究方向转向理论物理。
杨振宁思来想去后,采纳了泰勒的建议,于是投身进了理论物理的研究领域,但没想到他仅用两个月就完成了他的首个研究项目——关于放射性元素寿命的研究,这让大家都对他刮目相看。
这段经历也引起了费米的注意,费米开始指导杨振宁的研究并成为了他的导师,在费米的指导下,杨振宁对粒子物理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开始潜心钻研这一领域的奥秘。
1949年,杨振宁踏入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开启了他学术生涯的新篇章,他邂逅了李政道,从此开启了两人长久的科研合作之旅,他们共同发表了多篇具有重要意义的论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宇称不守恒”理论。
杨振宁和李政道
在杨振宁和李政道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之前,物理学界普遍把宇称守恒定律当作不可质疑的真理,然而杨振宁和李政道敏锐地察觉到,这个“真理”在弱相互作用力环境下可能并不成立。
经过无数次的数学推演和实验检验,科学家们发现,在弱力作用下,宇称这个概念其实是不会永远成立的,这个发现如同一声惊雷,震动了整个物理学界,颠覆了人们对宇宙对称性的传统认识。
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凭借“宇称不守恒”理论赢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杨振宁的获奖无疑为中国人带来了极大的民族自豪感。
但同时,他承受着不小的压力。
杨振宁展示诺贝尔奖
获得诺贝尔奖后,杨振宁并没有立即回国,而是选择继续留在美国进行研究,看到他的决定,很多人都不分青红皂白的对他进行批判,质疑他“不够爱国”,甚至给他扣上了“卖国贼”的帽子。
至于杨振宁为何那样做,从那个时代的背景出发,似乎也是一名科研人的无奈之举。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百废待兴的阶段,科研条件相对落后,而美国则拥有世界一流的科研环境和资源,对于一位致力于科学研究的学者来说,选择留在美国继续深造,并非不可理解。
此外,杨振宁的国籍问题也成为了人们争议的焦点。
1964年杨振宁加入了美国国籍,这个决定让很多人无法接受,甚至连他的父亲杨武之也表示难以理解,但杨振宁的选择并非出于对祖国的背叛,而是基于多种复杂的因素。
回归故土1971年,随着中美关系开始解冻,杨振宁也踏上了阔别26年的故土,这次回国,对彼时49岁的他而言,意义非凡。
他不仅见到了久别的亲人,更重要的是,他有机会亲身感受新中国的变化,并为祖国的科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次回国也让他有机会与老友邓稼先重逢,并了解到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研制的真实情况,他与中国科学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了解了中国科学发展的现状和需求,并为中国科学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央视新闻2022.03.04《感动中国丨杨振宁用50年回应邓稼先千里同途之约》
2003年,杨振宁教授选择回到祖国,在清华大学开始了他的全职教学生涯,这一决定,再次引发了外界的热议。
有人质疑他回国养老,有人批评他早年不回国,现在却来“摘桃子”。
然而杨振宁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回国并非为了个人利益,而是为了报效祖国,为中国科学事业贡献自己的余热。
他把在美国的房子卖了,然后把那笔钱全捐给了清华,打算用这些钱搞科研和培养人才,并亲自为清华大学的学生授课,将自己多年的学术经验和研究成果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一代。
之后他凭借在国际科学界的声望,帮助中国科学家获取更多国际合作机会,助力中国科学接轨世界,并多次在国际会议上为中国发声,提升了中国科学界的国际地位。
然而即便如此,围绕在杨振宁身边的争议依然没有停止。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跟翁帆的婚事。
2004年,82岁的杨振宁与28岁的翁帆结婚,这段年龄差距悬殊的婚姻引发了巨大的社会舆论,各种非议和猜测铺天盖地而来,“老牛吃嫩草”、“为了遗产”等不堪入耳的言论充斥着网络。
然而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外界的评论无法左右他们的选择,杨振宁和翁帆自己决定了结婚,我们没资格插手,也没必要说三道四。
另一个长期困扰杨振宁的争议,便是他与李政道之间的分歧,两人因“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得诺贝尔奖,却在之后分道扬镳,甚至公开反目。
关于两人分歧的原因,众说纷纭,但真相或许只有他们自己清楚。
不管怎样,他们俩在科学领域的成就都是不可否认的,然而无论如何评价,我们都不能否认杨振宁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对物理学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这位人物既是科学界的泰斗,也是个平凡的人,让我们放下偏见与争议,站在客观的角度,去认识一个真正配得上“国士无双”四个字的杨振宁。
信息来源:
环球网2017.02.22《热点杨振宁:我为什么放弃美国国籍?》
央视新闻2022.03.04《感动中国丨杨振宁用50年回应邓稼先千里同途之约》
澎湃新闻2024.01.28《科学家中的科学家,杨振宁影响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