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对于秦国来说是个粮仓,也是一个麻烦。
公元前285年,秦昭襄王以蜀侯绾预图谋反为由将其杀死,随后结束了蜀国归秦后三十年的封国制度,将蜀地改设蜀郡,郡治设于成都,原蜀国守张任为首任蜀郡守。
齐国灭宋获得定陶后,实力大增,成为了诸侯国中最大的威胁,而齐湣王也因此极度膨胀。
苏秦的间齐之策终于到了收网的时候了。
何为苏秦的间齐之策?
苏秦因燕昭王广招人才政策而入燕国,成为燕昭王的亲信。
燕昭王一心要报齐国入侵燕国之仇,苏秦对他说,凭现在燕国的实力,根本报不了仇。如果想报仇,燕国就要先示弱屈服,借此赢取振兴的时间。
于是,苏秦带着燕国太子入齐做人质,并数次为齐湣王献策,使得齐国逐渐从诸侯国中冒出头来。
齐湣王只看到了齐国的表面强盛,却不知道苏秦之策是让齐国在不断地消耗国力,并且与其他诸侯国站到对立面上。
公元前285年,苏秦开始游说各国联合攻齐。
他劝说赵国国相李兑与燕国联合攻齐,但是李兑没有应允。苏秦回到齐国后,就在齐湣王面前离间齐国和赵国的关系,齐湣王最终与赵国断交。
魏国相国孟尝君田文曾是齐国国相,早就想取代齐湣王了,因此他积极地响应了苏秦的联合伐齐。
孟尝君派使者到秦国找到魏冉,请求秦国允许魏国攻打齐国,魏国愿意将占领齐国的土地全部给与魏冉做封地。
赵相李兑虽然没同意联合伐齐,但是赵国内亲近秦国的大臣们却积极地往来于赵国和秦国之间,鼓动赵秦两国联合伐齐。
公元前285年9月,秦昭襄王派蒙骜率领秦军,越过韩国、魏国土地,率先向齐国发起进攻,攻占了齐国九座城池,拉开了伐齐之战的帷幕。
各国看到秦国率先伐齐,于是也积极地与秦国联络,准备加入到伐齐的队伍之中。
秦昭襄王与楚顷襄王在宛会盟,商议联合伐齐事宜。
秦昭襄王与赵惠王在中阳会盟,商议联合伐齐事宜。
秦昭襄王与魏昭王在宜阳会盟,商议联合伐齐事宜。
秦昭襄王与韩僖王在新城会盟,商议联合伐齐事宜。
燕昭王看到复仇时机已到,也加入到了联合伐齐的队伍之中。
燕昭王知道燕国与其他诸侯国相比太弱,所以在伐齐之前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他让一位从齐国去到燕国的大臣回到齐国,说如果伐齐失败了,希望这位大臣从中调停,为燕国说好话。
公元前285年末,燕国发兵攻打齐国的晋邑、阳城和狸。
苏秦向齐湣王请命亲自率军抵御燕国入侵。
齐湣王很信任苏秦,不疑有他,直接将齐国军权交给了苏秦。
苏秦率领齐军与燕军交战,故意失败,使齐军伤亡达5万人之众。
回到国都后,苏秦又将失败原因推给其他将领,齐湣王一怒之下杀了齐国9员大将。
此战的失败,使得齐国兵将损失惨重,君臣也离心离德,败相已现。
公元前284年,燕国、秦国、赵国、魏国和韩国五国联合向齐国发起了进攻。
燕昭王起全国之兵攻打齐国,任乐毅为主帅。
其他诸侯国也推举乐毅为联军统帅,其中含有失败后推卸责任到燕国头上的意思。
当然,燕国并不以此为意,因为这场仗本来就是燕国必须打的。
齐湣王也征调全国军队,由触子率领,在济水以西与五国联军交战。
齐湣王晚年的所作所为早已引起了齐国内部的强烈不满,臣民离心,毫无斗志,因此双方一交战,触子就下令退兵,自己一人率先乘车逃脱,齐军大败。
齐将达子召集逃亡的齐军士兵,整顿后继续作战,企图挽回败局,但齐湣王知道后居然不予表彰,甚至不予援助。
达子率军在秦周与五国联军交锋时又被打败,达子战死。
两次战役使齐国主力受到重创,不能再与五国联军交战,只得退守各地城池。
乐毅遣返秦国和韩国的军队,让魏国的军队进攻原宋国地区,赵国的军队去攻取河间,自己则率领燕国军队长驱直入,攻打齐都临淄,齐湣王吓得逃走了。
乐毅攻入临淄后,搜取齐国宝器,全部运回燕国。
燕昭王亲自到济水慰劳将士,并将昌国之地封给乐毅,自此乐毅号昌国君。
五国联合伐齐大胜,秦国获得了原被齐国所占的宋国大邑定陶,魏国获得了大部分原属宋国的领土,赵国获得了济水以西的大片土地,连鲁国也乘机攻占了齐国的徐州,齐国遭受沉重打击,几乎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