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好的对联拥有长久的生命力,让人津津乐道。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对联达人。喜欢对联的朋友一定要关注我哦。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3副对仗极品的对联,水平高深,耐人寻味!
第1副对联:游宦到钱塘,饮水思源,喜两浙东西,与歙浦江流相接;钟灵自灊岳,登高望远,问双峰南北,比皖公山色何如。
此联是晚清著名学者俞樾题写杭州的安徽会馆对联。会馆是同乡同业性质的联络所在,安徽会馆即是说安徽人在杭州的联络地。
此联之妙,在合写杭州与安徽两地,如巧匠融汇一炉,行云流水而不见斧凿痕迹。
上联从会馆所在地的杭州出发,说众人在杭州钱塘,虽然异乡作客,但是饮水思源,杭州钱塘江水系,乃是发源安徽徽州歙江。
换言之,安徽人在杭州钱塘依然能感受到故乡之水,感受到故乡文化,不必有太多客中忧愁。
下联的“灊岳”即安徽名山天柱山,亦即皖公山。
下联说杭州有南高峰与北高峰,风景优美,但身在杭州的安徽人当会想起故乡的天柱山,想起钟灵毓秀的故乡山脉。
上联写水,下联写山,山水组成的不仅是地理风貌,更是人对于故土的无限思量。
作者巧妙整合杭州与安徽两地,将无限思乡之情与“既来之则安之”的宽慰之语一齐放入联内,含义丰富,耐人咀嚼,可谓精品之作。
第2副对联:法海仰奘公,西土亦称大遍觉;宗学宏唯识,此地堪比那烂陀。
这是西安兴教寺纪念唐僧也就是玄奘大师的对联。注意,上联的“法海”,不是大家熟悉的白蛇传中坏人姻缘的和尚,而是佛家用语,指佛法深广如海。
上联说,玄奘是佛门中普遍敬仰的高僧,就算是在天竺也是出类拔萃,无与伦比。(注,大遍觉,唐中宗给玄奘的谥号。)
下联说,玄奘的唯识宗(法相宗)是佛学的重要宗派,兴教寺作为唯识宗的祖庭,在历史上起了重要作用。
玄奘曾经在天竺那烂陀寺留学多年,而兴教寺作为玄奘遗骨所在地,对于玄奘的意义不下于那烂陀寺。
此联对玄奘大师的功绩做了褒奖与怀念,也对兴教寺的重要地位作了阐述,文字高简,水平高妙,令人刮目相看。
第3副对联:鸣鹤在阴,回思春梦一场,捧檄昔曾骑鹤去;高山仰止,笑说清风两袖,授书今又入山来。
这是清代人张棠本为四川泸州鹤山书院所写的对联。张棠本当年就是在鹤山书院读书毕业,后来高中进士,担任扬州知府,后来养老归田,又回到鹤山书院讲学。
大约张棠本与鹤山书院颇有因缘,所以此联所写,不仅仅写书院的读书氛围,也掺杂了张棠本的身世之感。
鸣鹤在阴,出自《易经》:“鸣鹤在阴,其子和之。”高山仰止,出自《诗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此联之妙,首先在于重复两个鹤字与两个山字,循环往复,故意相重而别有情思,足见水平技巧。
上联说,鹤山书院有仙鹤鸣叫,让人忍不住回想前尘。张棠本曾经骑鹤下扬州,在扬州当官(捧檄,奉命就任的意思),如今又回到鹤山书院,前世今生,感慨系之矣。
下联说,书院的老师很有文化道德,书院的水平令人佩服,张棠本当年在书院受益良多。而如今张棠本当官归来,两袖清风,又回到书院当老师,反哺书院,可谓因缘不浅。
此联之重点,乃是写张棠本与鹤山书院的遇合,故而对联中有着强烈的个人身世之感。
就其内容而言,既有曾经当大官的得意(捧檄昔曾骑鹤去),也有自诩清廉的傲骨矜夸(笑说清风两袖),充满了张棠本的自我吹嘘,但由于此联重点在于张棠本与鹤山书院的几番遇合,重点仍在于人生如梦与缘分奇妙,仿佛是一个老先生对学生们回顾一生的喁喁细语,所以这种吹嘘是容易被人接受的。
换言之,此联真正巧妙之处,在于浸透了人生阅历,故而具有深刻的感染力,并非泛泛之谈的庸俗烂作了。
大家有没有自己创作对联呢?欢迎留言分享哦。
失业在家,写文糊口,喜欢我文章的朋友,请赞赏、收藏和转发!2块钱是情,5块钱是爱,再次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