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不足仍旧是当前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不久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九大重点任务之首,此次会议不仅强调了扩大内需的重要性,还将提振内需的范围拓展至“全方位”。
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下,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宣称,将对自中国进口商品加征60%的关税。
最近有北大教授提出的观点认为,提升内需首当其冲应解决房地产下行与地方政府财政亏空两大问题。新一年中国经济前景如何,居民们的钱袋子又会受到什么影响?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经济困境洞察:内需不足的现实剖析为何说居民消费并非提升重点?相关数据显示,房地产市场下行态势显著。2021年房屋销售面积达18亿平方米的峰值,去年降至9亿平方米,今年预计仅8亿平方米,降幅近60%。房地产投资占比从近40%锐减至不足20%。其下游行业包括装修、家具、家电等消费领域也受重创,需求急剧下降。房地产上游企业因资金回笼困难,陷入经营困境甚至倒闭风险。这一系列连锁反应,严重影响国内总需求,深刻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在居民消费问题上,有观点认为应将提振居民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手段。但居民消费是内生变量,取决于收入和未来预期。去年我国居民存款增加17万亿元,表明居民并非缺乏消费能力,而是因未来收入预期不明,选择增加储蓄、推迟消费。
例如原本计划房屋装修等改善性消费的家庭纷纷推迟计划,提前还贷现象增多,也反映出居民对债务风险的谨慎态度。若将精力全集中在刺激居民消费上,试图一年内实现消费增长10%,不仅艰巨,效果也可能不佳。
破局关键举措:核心问题求解化债问题怎么解决?据不完全统计地方债约为60万亿至100万亿之间,多为表外商业性债务。近年来,地方政府多借新债还旧债。在城投债市场中,90%以上新债用于偿还旧债,看似资金流动,实则是资金空转,钱并没有花在“刀刃“上,这样拆东墙补西墙的操作,长期来看会造成一定的问题,但也并不是最急迫的。
长远来看,解决地方政府存量债务问题,需中央政府制定全面系统的一揽子化债方案。回顾90年代末2000年初,我国银行坏账率达30%,当时国家果断决定剥离坏账、采用打折认亏等措施化解危机。如今,我们可借鉴这一经验,例如制定政策使地方财政透明化,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监督,充分发挥地方人大作用,防止表外债务无序扩张,保障地方财政健康发展。
为何说地方财政亏空更急迫?受房地产下行影响,地方政府财政亏空,政府预算资金短缺,导致后续经济发展使不上力。房地产自2021年底下行,2021年房屋销售达18亿平米高峰,去年降至9亿平米。地方政府支出规模占中国总需求30%。若财政支出每年下降5%,总需求将被拖累1.5%,与房地产下行叠加,易使GDP下降2%-3%。为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解燃眉之急,有专家呼吁中央政府发行4至5万亿特别国债,或允许地方政府发专项债券,用于弥补财政亏空。
一方面偿还企业账款,为企业注入活力,助力民营企业摆脱困境;另一方面也能保障地方政府日常运营经费,确保工资发放,维持政府职能运转。这有望为经济复苏注入强大动力,鼓舞百姓和企业家信心,恢复经济增长动力。
房地产市场企稳修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稳住楼市”,预计在一系列政策作用下,中国房地产全年销售和投资同比降幅都将有所收窄,但房地产“止跌回稳”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政策协同发力。会议提出了“提前规划‘十五五’期间的重大项目”。特别是“大力实施城市更新”,旨在构建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包括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推进“三大工程”建设,加强城市洪涝治理,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等。
美国提升关税如何应对?对于关税问题,一些研究认为,如果特朗普对中国进口商品征60%的关税,可能会使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减少85%,但对中国GDP增速的拖累小于1%。美国此举是因为其国内产业空心化,需通过关税推动再工业化。
对此,我国可提出在资金、技术、产能等方面的优势,主动寻求合作方案。比如借鉴特斯拉在中国的数据本地化经验,满足他国对国家安全的考量,为双方企业创造合作机会。这既能助力他国再工业化,也能为中国企业出海拓展国际市场,实现互利共赢。
未来经济展望:积极态势与前行底气增速乐观。证券时报对经济学家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受访经济学家预计202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保持适度增长,全年增速不低于4.8%。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预测结果显示,如果各项促进经济发展的增量政策措施能有效落地且取得成效,2025年经济增速有望达到5%左右。
制造业升级与投资增长。在更加积极的财政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协同推动下,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制造业投资积极向好,预计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全年名义增速相较于2024年将呈现上升态势,投资结构将持续优化,新质生产力不断培育壮大,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结构性转型持续发力26。
企业应对经验丰富。中国已经积累了应对美国关税手段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可以为中国在应对特朗普可能的关税政策提供借鉴,使中国企业和政府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挑战。
全球经济格局在不断变化,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和发展为中国提供了新的市场机遇。在国际经济形势复杂的当下,处理与美国等国家的经贸关系,我们应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寻求合作。经济发展之路从无坦途。当前面临诸多挑战,我们既要立足当下,精准施策,解决房地产和地方财政问题,为经济复苏赢得时机;又要着眼长远,完善制度,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如此,方能在经济浪潮中稳舵前行,驶向繁荣。
文字来源凤凰周刊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