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的理论体系里,一直有“脾虚百病生”的说法 ,这绝非危言耸听。中医认为,脾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负责将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处,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转。一旦脾的功能出现问题,就好比后勤补给线断裂,身体各个器官得不到充足的养分供应,疾病便会接踵而至。
脾虚的影响范围极其广泛,从消化系统的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到全身的乏力、困倦、免疫力下降,再到皮肤的粗糙、暗沉,甚至女性的月经不调等,都可能与脾虚脱不了干系。而且,脾虚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初期症状可能不明显,容易被忽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会越来越严重,给健康带来巨大的隐患。了解脾虚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介绍脾虚在身体上的5个常见表现。

表现一:食欲与消化的异常
脾虚最直观的表现,就体现在食欲和消化方面。很多脾虚的人,会发现自己最近总是没什么胃口,看到美食也提不起兴趣,吃一点就觉得肚子胀胀的,好像食物都堆积在胃里,不消化。还有些人,大便也变得不正常,不是稀溏不成形,就是次数增多,甚至出现腹泻的情况。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些症状的出现,都是因为脾主运化的功能失常了。脾就像一个勤劳的 “运输工人”,负责把我们吃进去的食物,转化为水谷精微,然后运送到全身各处。当脾虚时,食物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就会在胃肠里堆积,导致食欲不振、腹胀;而没有被完全吸收的水分和食物残渣一起排出体外,就形成了便溏或腹泻。
这种消化功能的异常,不仅会影响我们对营养的摄取,长期下来,还会导致身体越来越虚弱,免疫力下降,各种疾病也就乘虚而入了。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己的食欲和消化出现了问题,可不要掉以轻心,这很可能是脾虚发出的信号。

表现二:精神与体力的变化
很多脾虚的人,常常会感觉自己好像被抽走了力气,整个人神疲乏力,做什么都提不起劲。稍微活动一下,就气喘吁吁,累得不行。平时说话也是有气无力的,声音低弱,懒得开口,这就是中医所说的 “少气懒言”。不仅如此,肢体也总是感觉很倦怠,像是灌了铅一样沉重,甚至连走路都觉得费劲。
这种精神与体力的变化,根源还是在于脾虚。前面提到,脾是气血生化之源,当脾的功能正常时,它能将食物转化为充足的气血,为身体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让我们充满活力。一旦脾虚,气血生成就会不足,身体各个器官和组织得不到充分的滋养,运转起来就变得困难重重。
大脑得不到足够的气血供应,就会出现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问题;而肌肉和四肢缺乏气血的濡养,就会变得软弱无力,容易疲劳。

表现三:面部与口腔的特征
脾虚在面部和口腔也会留下明显的“痕迹”。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脾虚的人,面色往往不够红润,呈现出一种萎黄的状态,缺乏光泽,看起来十分憔悴。这是因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不能上荣于面,面部肌肤得不到充足的气血滋养,就会变得黯淡无光。还有些脾虚严重的人,可能会出现面色苍白的情况,这是气血极度亏虚的表现。
再看看舌头,也是判断脾虚的重要依据。正常的舌头,应该是淡红色,舌苔薄白而均匀。但脾虚的人,舌苔往往又白又厚,就像一层厚厚的霜覆盖在舌面上。这是因为脾虚导致水湿运化失常,水湿内停,凝聚在舌头上,就形成了这种白厚的舌苔。而且,脾虚的人舌体通常比较胖大,边缘还会有齿痕,就像被牙齿挤压过一样,这是因为舌体胖大,与牙齿相互挤压造成的。
除了面色和舌苔,脾虚还可能导致睡觉流口水。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脾的功能正常时,口腔内的津液能够被正常运化和收摄,不会出现异常流口水的情况。然而,当脾虚时,脾的运化和收摄功能减弱,口腔内的津液就会失去控制,在睡觉时不自觉地流出来。尤其是在侧卧或趴着睡时,流口水的现象可能会更加明显。

表现四:排泄与湿气的困扰
脾虚还会在排泄方面给我们带来困扰,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大便不成形。很多脾虚的人,大便总是稀稀软软的,不成形状,就像被打散的面团一样,而且还粘滞不爽,冲厕所的时候很难冲干净,总是会粘在马桶壁上。这种大便的异常,也是脾虚导致水湿运化失常的结果。前面提到,脾主运化水湿,当脾虚时,水湿不能被正常运化和排泄,就会混入大便中,使得大便变得稀溏、粘滞。
除了大便的问题,脾虚还会导致身体湿气重。湿气重的人,常常会感觉身体困重,就像穿着一件湿透的衣服,沉甸甸的,怎么都摆脱不了。早晨起床时,这种感觉尤为明显,整个人昏昏沉沉,没有精神,仿佛还没从睡梦中完全清醒过来。而且,湿气重的人还容易出现水肿的情况,尤其是在下肢,按压下去会出现一个凹陷,久久不能恢复。这是因为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水湿在体内积聚,泛滥肌肤,就形成了水肿。

表现五:出血与月经的异常
在中医理论中,脾还有一项重要的职责,那就是“统血”,即控制血液在脉道内正常运行,防止其逸出脉外。当脾气虚弱,不能很好地履行这一职责时,就会出现脾不统血的情况,导致各种出血症状。
对于女性来说,脾不统血最常见的表现就是月经的异常。很多脾虚的女性,会发现月经量明显增多,原本规律的月经变得紊乱,经期延长,甚至出现崩漏的情况,也就是大量的阴道出血,淋漓不尽。这种月经的异常,不仅会给女性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还会导致贫血、气血亏虚等问题,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除了月经异常,脾不统血还可能导致其他部位的慢性出血,比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皮下出血(表现为皮肤出现瘀斑、瘀点)、便血、尿血等。这些出血症状往往持续时间较长,出血量时多时少,颜色相对较淡,质地也比较稀薄。这是因为脾虚导致气血生化不足,血液失去了统摄,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四处乱窜,溢于脉外。

以上就是脾虚在身体上常见的5个表现,这些表现就像是身体发出的“警报”,提醒我们要关注脾胃的健康了。当然,每个人的体质不同,症状表现也可能会有所差异。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自己有上述多个症状,那就要高度警惕脾虚的可能性了。

脾胃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基石,只有脾胃功能正常,我们才能拥有充足的气血和旺盛的精力,去享受美好的生活。所以,从现在开始,重视脾胃的养护,对照以上症状,及时自查,让我们一起用健康的脾胃,为生活注入满满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