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研究:爱跑步的人,患心脑梗的概率比不跑步的人高10倍不止?

骞泽的记事本 2025-02-07 18:20:43

在健康与运动的领域内,长久以来,适量跑步被认为能够有效降低心脑梗的风险。然而,一项由浙江大学进行的研究却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争议。该研究指出,长期进行高强度跑步,尤其是马拉松运动员,其心脑梗的风险反而较一般人群为高。

浙江大学的研究主要关注马拉松运动员这一特定群体,通过长期跟踪调查,试图揭示高强度跑步与心脑梗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随着跑步量的增加,心脑梗的风险呈现非线性变化,即在一定范围内,跑步确实能降低心脑梗风险,但超过某个阈值后,风险开始上升。其结论似乎与普遍接受的 “J 型曲线理论”:“适量运动有益健康,过度则可能有害”相悖。

其他心血管健康领域的研究也进行过研究,例如美国心脏协会(AHA)曾发表报告指出,适度的有氧运动能够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然而,AHA 也警告称,极端的体育活动可能会对某些人的心脏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这与浙江大学的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是一致的。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曾发表一项研究,指出即使是非专业运动员,过度运动也可能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这表明,即便是普通跑步爱好者,在缺乏适当训练和准备的情况下,过度跑步也可能带来健康隐患。

不同人群间的差异影响

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在运动反应上存在显著差异。例如,老年人由于心肺功能下降,可能更容易受到过度运动的负面影响。同样,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的不同,可能在高强度运动中面临不同的健康风险。因此,在评估运动风险时,必须考虑到这些个体差异。

首先,训练强度过大是跑步者面临的一个主要风险因素。一些研究显示,长时间和高强度的跑步可能会增加心脏负荷,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从而增加心脑梗的风险。例如,马拉松运动员在长时间高强度训练和比赛中,可能出现心脏纤维化和心肌损伤等问题。

其次,忽视身体信号也是跑步者易出现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很多跑步者在追求成绩和挑战自我过程中,往往忽视身体的疲劳和疼痛信号,继续进行高强度的训练,这可能导致身体机能的过度消耗和疾病风险的增加。

此外,不当的饮食习惯也是跑步者需要关注的问题。一些跑步者可能因为过度节食或错误的营养补充,导致身体缺乏必要的营养素,进而影响心脏健康。

如何平衡锻炼与休息的关系?

1、选择合适的运动,结合个人兴趣和身体条件选择运动类型。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可增强心肺功能,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可增加肌肉力量,灵活性训练(如瑜伽、拉伸)可提高身体柔韧性。

2、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根据个人身体状况调整跑步频率、距离和强度。根据专业数据,一般建议每周至少 150 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或 75 分钟高强度有氧运动。初学者可以从每周 3 次开始,逐渐增加到 5 次。运动强度应根据个人体能调整,避免过度劳累,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约 30%。

3、注意营养均衡,确保身体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合理膳食,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减少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有助于维护心脏健康。

4、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合理的休息是运动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休息日可以帮助身体恢复,减少受伤风险,提高运动表现。建议成年人每晚保证 7-9 小时的睡眠,并在一周内安排 1-2 天的完全休息日。

总结而言,跑步虽然对健康有益,但过度的训练、忽视身体信号和不当的饮食习惯都可能增加心脑梗风险。跑步者应充分了解这些因素,科学合理地进行运动,以降低健康风险。

0 阅读:1
骞泽的记事本

骞泽的记事本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