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张学良与杨虎城促蒋抗日。但事变和平解决未稳东北军局势,张学良遭软禁离西安,失去对东北军的控制权。
东北军后被蒋介石调往中央,经历分裂与改编。原六支主力部队历经抗战多役,最终各自命运迥异。
东北军六军去向何方?抗战表现怎样?最终结局如何?以下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1. 第49军——抗战的坚强战力】
第49军由刘多荃指挥,初辖105师与109师。105师源自张学良卫队旅,装备精良,战斗力强。抗战时,该军参与南昌、上高、浙赣等多场会战。
1940年109师调离后,第49军兵力减少。至解放战争时,该军在李默庵指挥下,对苏中解放区发起进攻。
粟裕大将凭“七战七捷”立下赫赫战功,其中在如皋重创49军。该军重建后被调往东北,编入廖耀湘第9兵团,最终在辽沈战役中于辽西走廊被林彪歼灭,丧失战斗力。
【2. 第53军——历经战役磨砺】
第53军在万福麟指挥下,辖116师和130师,历经长沙会战、宜昌反攻战及常德会战。战后,该军编入第20集团军,继续在滇西作战。
解放战争初,第53军调至华北,1947年转东北。1948年辽沈战役中,与我东野激战。战后,53军决定投诚,周福成率第8兵团向东野投降,该军彻底失败。
【3. 第67军——淞沪会战的重创】
第67军在吴克仁指挥下,辖107师和108师,于淞沪会战阻击日军,奋战四日后几近覆灭。战后,该军番号撤销,两师分入他部,虽续战但实力大减。
解放战争中,第67军仍是国军主力之一,淮海战役中,该军遭华东野战军重创,最终全军覆没。
【4. 第51军——战斗与屡次重整】
第51军由于学忠统领,辖第113、114师。抗战初期,该军在徐州会战展露防守实力,助力台儿庄战役获胜。此后,第51军多次被调遣至前线参战。
解放战争后,第51军在鲁南战役被华野歼灭,1948年苏北战役又遭我军重创。战后该军重建,并于1949年上海战役中向解放军投诚,至此彻底解散。
【5. 第57军——从抗日到内战】
第57军抗战初由缪澄流指挥,辖111师和112师。1940年9月,缪澄流因投降日寇被部下处决,后由万毅接任。该军参与过重要战役,1937年改编为暂9军。
解放战争时,原暂9军更名为第12军,持续在华北作战,并加入莱芜战役。该战役中,第12军被华野部队全歼,从而终结了其战争历程。
【6. 骑兵第2军——抗战胜利前夕的解散】
骑兵第2军由何柱国指挥,源于东北军骑兵第3师扩编。该军忻口、太原会战中表现突出。1944年豫中会战后损失严重,虽努力维持战力,但1945年抗战前夕被裁撤。
【7. 东北挺进军——从抗日到解放】
东北挺进军源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黑龙江,马占山率部抗日并重创日军。1932年退入苏联,1936年参与西安事变。抗战全面爆发后,任司令,指挥绥远、大同东北军力量。
抗战胜利后,东北挺进军改编为整编骑兵第5旅,参与平津战役并随傅作义部投诚,至此,其长期战斗的历史画上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