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政府的拱火和怂恿,而乌克兰政府“懵懵懂懂”,被引诱上当,受到美国的战略欺骗,非要加入北约,结果是不可为而为之,俄罗斯被彻底激怒。其实,任何一个头脑冷静的领导人都会计算决策的战略成本和收益,必须非常慎重,三思而后行。
现在,因为乌东四个地区加入俄罗斯、以及乌克兰袭击克里米亚大桥,俄乌冲突面临严重升级,俄罗斯已经对乌克兰展开军事打击。与此同时,美俄也正在为避免核战争而启动“红色电话”,两国很可能已经开始了秘密磋商。为了美国的战略利益,乌克兰也不得不牺牲自己的根本利益。
一步走错,百步难回。国家决策必须慎重,考虑战略成本和收益,三思而行。
理性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不管你是否支持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否认同俄罗斯的无奈,对于泽连斯基政府来说,问题是:这场战争到底给乌克兰带来了什么?要知道,克里米亚在战前已经并入了俄罗斯,如果没有这场军事冲突,乌东的四个地区至少有两个还在乌克兰的控制之下。
当前,泽连斯基政府面临的困境是,除了在外部支持下持续对俄作战外,其他选择余地都很小。乌克兰要把乌东四个地区,加上克里米亚在内,依靠武力再从俄罗斯手中“夺回来”,恐怕只有极少数人相信,更何况现在的乌克兰已经千疮百孔,断壁残垣。这是乌克兰政府的重大战略失误。
战争已经打到了现在这个份上,已经覆水难收,失去的实在太多,乌克兰人无论如何也不甘心。如果说乌克兰一开始因为“莽撞”而出现失策的话,那么现在的泽连斯基政府就有些“横冲直撞”了。问题是,乌克兰政府缺乏“战略定力”,一味蛮干,以至于接连作出“出格”的言行,已经引起了美欧国家的警惕和不满:
第一,突然再次提出加入北约的要求。实际上,乌克兰早在战前就明确放弃了这个“幻想”,泽连斯基总统现在提出来,完全是因为4块新领土也被俄罗斯“吞并”了,战略上更加被动,如果没有北约的坚定和持续的支持,是根本拿不回来的。但美国和北约显然不想被乌克兰“拉下水”,美国白宫高官和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实际上都已经拒绝了乌克兰的“入盟”请求。
第二,泽连斯基总统敦促北约对俄罗斯进行“先发制人打击”,这让美国和欧洲国家大吃一惊,被美国媒体定性为“未经协调的行为”,这种显然可能引发美俄核对抗和核战争的言论不是乌克兰能说的,只有美国政府才有资格这样说话。这也是为什么拜登总统亲口警告打核战争可能会带来“世界末日”的威胁,说明美国并没有意愿将俄乌冲突升级为美俄冲突。
第三,乌克兰方面对克里米亚大桥发动突然袭击。这次袭击“关键基础设施”的军事行动,使拜登政府担心会对泽连斯基政府失去控制,美国媒体第一时间指称是乌克兰安全部门发动的袭击,恐怕也是暗示俄罗斯和欧洲国家,美国与这次涉嫌“恐怖袭击”事件没有关系,而美国务卿布林肯表示准备与俄罗斯进行谈判,显然是要警告泽连斯基政府不要“添乱”。
乌克兰发行克里米亚大桥被炸毁邮票
2022年8月20日,俄罗斯哲学家亚历山大·杜金及其女儿达莉娅·杜金娜被暗杀身亡
要知道,乌克兰这次使用“自杀式”攻击方式破坏克里米亚大桥,并造成3人死亡,按照美国的反恐标准,属于典型的“恐怖袭击”事件,因为直接攻击的是“关键基础设施”,而且还造成了平民伤亡。就在不久前,美国媒体也爆料称,乌克兰是今年8月份在俄罗斯暗杀杜金娜的“真凶”,那次暗杀事件被俄方定性为“国家恐怖主义”。也就是说,如果俄罗斯以“反恐”名义对乌克兰展开大规模军事打击,美国也只能干瞪眼。
从这次袭击克里米亚大桥事件看,很可能说明乌克兰方面正在通过“极端”方式,包括传言中的“斩首行动”,使俄乌冲突升级,最终逼迫美国和北约对俄罗斯“直接出手”。但美国显然不想被泽连斯基政府“拖下水”,与俄罗斯进行核对抗和核战争并不符合美国的全球利益。
由此可见,美国已经开始通过媒体“敲打”泽连斯基政府,不能不顾美国的利益而“横冲直撞”,因为靠乌克兰自己对俄罗斯发动“非常规战争”是不可能的,而美俄政府可能正在进行秘密谈判的传闻,都说明拜登政府正在“教导”或“警告”泽连斯基政府,不要“走极端”,因为美国和欧洲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有趣的是,泽连斯基总统在压力下也已经收回了“先发制人的打击”那句话。
总的看来,如果美俄能通过秘密谈判达成某种共识,泽连斯基政府也只能听从来自白宫的“指示”,不再以“极端方式”攻击已经并入俄罗斯的领土和关键设施,不能成为美俄之间的“麻烦制造者”,而俄方的报复措施也会有所限制,到那时,乌克兰也不得不接受美国的“斡旋”行动。美国既要利用乌克兰长期消耗俄罗斯,同时又不能让泽连斯基政府“失控”,拜登政府也在“走钢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