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美国单方面的“对等关税”政策,中国没有如越南等国那样服软,而是发起了多项反制措施,其中,最刚的举措莫过于同样对全部原产地是美国的商品在现有税率的基础上加征34%的关税了。

互加关税必然不利于经济发展,但在美国施展霸权手段的时候我们绝不能认怂,否则哪怕之后开始谈判了手里也没有筹码,只能任由美国摆布。
目前情况下,来自美国的产品将被提高34%的关税,这意味着美国商品的到岸价成本将增长34%,相关商品的零售价恐怕得涨价了,利好国内同类商品和国产替代化。那么哪些中国公司能够从中获益呢?
有网友认为是华为,因为该公司的智能手机产品几乎是全“国产”的,而竞争对手中的苹果和安卓系品牌均与美国企业或多或少有关系。真是如此吗?我们来分析一下。

大家先要明确一点,对美提高关税并不必然导致美国进口商品的竞争力下降。
关税增加后商品的成本增加,企业为了维持原有的利润可能选择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也就是涨价。根据供需关系原理,价格上涨、需求下降,影响产品的销量。不过,只要利润率足够高,生产商可以自己承担多出来的关税、依然维持原来的销售价格,就不会对销量造成负面影响了。
当然,新增34%的关税不是小数字,绝大部分企业不靠转嫁成本显然承受不起,尤其是竞争激烈、利润率不算高的智能手机行业。

这么来看,苹果和国内安卓系品牌将因价格上涨导致销量下滑,而留出的市场份额将被华为智能手机占据?
依然并非如此。请大家注意,我们的反制关税针对的是原产于美国的商品,不是美国企业的商品,两者是截然不同的概念。
小米、vivo、OPPO、荣耀等品牌为例,成品组装工厂在国内,不涉及对成品手机征收关税。零部件涉及吗?可能涉及,但是和对美提高关税无关。

以智能手机里价值和技术含量最高的SOC芯片为例,就是大家常说的3纳米、5纳米、7纳米核心芯片,安卓系品牌主要用两个系列的芯片,分别是骁龙和天玑,前者是美国公司高通的产品、后者由台湾省的联发科推出。
高通也好、联发科也罢均是芯片设计公司,不直接生产,而是委托给第三方代工企业台积电量产。所以即便是美国高通公司的骁龙芯片,其实是在中国台湾省制造的,报关时的原产地自然是中国台湾省,不受对原产地为美国的商品加34%关税的影响的。
从海关总署发布的进口数据也能看出端倪。芯片属于“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件、附件”大类,2024年从美国进口的这类商品额为2697亿元,而台湾省的进口总额高达1.37万亿元。换言之,美国进口额连台湾省的零头都不到。

芯片之外的其它重要零部件,像内存芯片、屏幕、摄像头等同样不是在美国生产的。
其实仔细想想也知道,如果这些东西都是美国生产的,那么特朗普也用不着天天喊着“让制造业回流美国”了,就是因为都不是美国产的才需要“迎回制造业”。
因此,安卓系品牌的智能手机成本不会因为中美“贸易战”而增加。苹果手机倒是另外一回事了,要分成两个角度来看。

先看国内这头的情况。
与上面提到的安卓系品牌类似,组装厂位于国内的富士康工厂、印度和越南,不属于“原产于美国的商品”;SOC芯片虽然是苹果设计的但还是由台湾省的台积电生产,其它配件则是全球生产,主要集中在亚洲国家,美国本土制造的部分极少。
所以在国内销售的苹果手机及其零部件也不怎么受咱们对美反制措施的影响,成本并没有提高。

再看苹果最重要的收入来源美国市场的情形。
是真受影响的,只不过受的是美国对外加“对等关税”的影响。前面说过,iPhone的生产工厂主要在中国内地、印度和越南,从这些国家运回美国的时候要缴纳比新政实施前高得多的关税。
一部由郑州富士康工厂制造的iPhone,进入美国时将被征收34%的“对等关税”和之前特朗普政府已宣布仅对中国进口商品生效的20%的关税,一共加54%;越南制造的苹果设备面临的关税少一些,但也要加征46%了。这些成本可能通过涨价转嫁给美国消费者。

综上所述,不能说国内销售的所有品牌的智能手机完全不受中国对美加关税的影响,但影响面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苹果和安卓系手机将因中国的反制措施全面涨价的推断是错误的,也就不存在华为受益的说法了。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