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在2月27日宣布要把这个价值380亿美元的"聚宝盆"向美国开放,顺带打包送上200万吨铝材当见面礼。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要知道美国80%的稀土都靠进口,而俄罗斯手里攥着全球17%的稀土储量。
消息一出,俄铝巨头Rusal的股票像坐火箭似的暴涨28%,华尔街大佬们乐得合不拢嘴。
可莫斯科的军事博主们却炸了锅,有人算过笔账:按现在的行情,每吨铝材能换回5000美元,但顿巴斯战场上平均每平方公里就要填进去500条人命。
军事博主"卡加奇"在Telegram上发了个灵魂拷问:"说好的要跟西方死磕到底呢?现在给美国人递矿铲算几个意思?"这条动态24小时狂揽120万点赞,逼得克里姆林宫连夜删帖。
最扎心的还是那些军属,有位马里乌波尔阵亡士兵的母亲,在直播里举着儿子遗照哭喊:"要是早知道要跟美国做生意,我儿子是不是白死了?"这条视频在TikTok上疯传。
其实普京这波操作也是被逼出来的。
别看俄罗斯GDP去年涨了3.2%,战场背后的经济账早就扛不住了。
国防部2024年度报告显示,特别军事行动已经吃掉国家储备金的63%,适龄男性缺口达到吓人的420万。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铝矿明明探明储量价值380亿美元,受制裁影响开工率还不到三成,这要换成咱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家里有矿挖不出来,眼看要揭不开锅了"。
更绝的是,普京团队还算过笔狠账:维持现有战线每天要烧掉3.2亿美元,而跟美国搞稀土合作第一年就能进账54亿,这买卖怎么算都划算。
但问题就出在爱国者们不买账。
自由民主党领袖斯卢茨基跳出来骂街,说这操作是要复制叶利钦时代的寡头政治。
这话可不是乱扣帽子,当年苏联解体后那批倒卖资源的"经济寡头",到现在都是俄罗斯人心里的痛。
前线回来的老兵更直接,他们在伏尔加格勒的酒吧里边喝伏特加边吐槽:"我们在战壕里啃冻土豆的时候,那帮穿西装的居然在纽约谈分赃?"这些牢骚话被做成短视频,配上《喀秋莎》的remix版,在社交平台病毒式传播。
这场风波还牵扯出更狗血的剧情。
蹲在牢里的斯特列科夫——就是2014年策划乌东战争的那个狠人——居然写了封公开信,阴阳怪气地说:"当我们在顿巴斯流血,普京却在给华尔街造金库"。
这封信被"不小心"泄露到网上,瞬间收获百万转发。
更绝的是,俄联邦安全局2024年抓了300%的"叛国罪"嫌疑人,连前总理卡西亚诺夫都栽在间谍案里,搞得政坛人人自危。
美西方那边也没闲着,特朗普高调支持俄罗斯重返G7,条件是默认乌克兰现状。
这招"以退为进"玩得贼溜,既给普京搭了台阶,又离间了中俄关系——要知道中国"一带一路"北线可都指着俄罗斯的能源通道呢。
商务部研究院都急了,连夜发文提醒要防着俄罗斯把稀土出口重心转向西方。
这场闹剧暴露出个残酷真相:强人政治在短视频时代开始玩不转了。
普京以前靠电视讲话就能统一舆论,现在TikTok上的00后小年轻分分钟造出百万播放量的吐槽视频。
克里姆林宫的宣传机器这次明显跟不上节奏,封了37个激进博主账号,结果反而激起更大反弹。
全俄舆情中心的数据啪啪打脸:61%的民众坚持要"战斗到底",比官方预期高出整整16个百分点。
眼瞅着局势要失控,普京开始放大招。
先是请了帮"Z博主"到克里姆林宫喝茶谈心,又在军改方案里加了条"烈士子女高考加分"的政策。
但这些补救措施怎么看都像是给漏水的船贴创可贴——前脚刚安抚好军属,后脚就被扒出阵亡士兵抚恤金18个月没涨过的黑料。
这场"爱国者起义"给全世界上了三堂课:第一,现代战争打得不仅是枪炮,更是手机屏幕里的民心;第二,资源这玩意用好了是王炸,用不好就是自爆按钮;第三,美国这手"打不过就收买"的套路,还真特么好使。
对中国来说,既要抱紧俄罗斯这条能源大腿,又得抓紧搞技术突破,省得哪天北极熊转头跟山姆大叔私奔了。
一帆风顺
俄罗斯自作孽不可活必将被群殴至解体。
一个老百姓
乌克兰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
一个老百姓
北约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国际组织
邵工
趁俄罗斯虚弱狠狠踩上一脚对我们最好了,坐等他强大早晚后悔
大那个大
鹅粉们要追随普帝转美粉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