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不仅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而且也是我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这是我国第一篇全面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献。可惜的是,1927年,李大钊英勇就义,年仅38岁。
李大钊就义后,有一个名叫张友渔的有志青年深受影响,并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毕生的信仰与追求。新中国成立后,张友渔担任了北京市副市长等职务,为建设新中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那么,张友渔的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
张友渔出生于1898年,山西灵石人,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自幼在父亲的教导下接受了传统的教育。1918年,张友渔考入山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也是在这所学校读书期间,他开始参加各种爱国运动,致力于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1923年,张友渔从师范学校毕业后考入了北京法政大学,同时,他也成为多家报刊的特约撰稿人,撰写了很多反帝反封建的文章,影响很大。1927年,李大钊英勇就义,这件事对张友渔影响很大,也是这一年,张友渔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当作自己毕生的信仰与追求,并加入了我党。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张友渔长期致力于统战工作,为革命的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1949年,平津战役结束后,张友渔担任了天津市副市长,他致力于稳定群众的生产生活秩序,全面做好了接管天津的工作。5月,张友渔被调到北平,又担任了北平市副市长,继续致力于群众生产生活秩序的稳定。
9月,北平改为北京,51岁的张友渔也担任了北京市副市长,他主要负责旧城改造与经济秩序的恢复工作。任职期间,张友渔积极稳定物价,抑制通货膨胀,不仅解决了市民的失业问题,而且还治理了城市卫生问题,改善了首都的市容市貌,从而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
另外,张友渔还参与领导了三反五反、公私合营等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巩固了新生的政权,为建国初期首都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此后张友渔又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担任了哲学社会科学部副主任、法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务,长期致力于新中国的法学问题研究。
1966年,“十年特殊时期”开始,张友渔也受到冲击。也是这一年,68岁的张友渔被抄家,身心持续受到迫害。那段时期,张友渔始终保持着一个党员坚贞不屈的顽强精神,勇敢地与造反派作斗争,拒绝了造反派强加在自己身上的一切不实之词,最终他也凭借顽强的意志,度过了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
粉碎“四人帮”后,张友渔重新复出,担任了法学研究所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等职务,继续投身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法制事业的建设当中,并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促进了社会主义法制事业的建设,是我国公认的法学大家。
晚年的张友渔主要生活在北京,于1992年因病去世,享年94岁。值得一提的是,张友渔的妻子也是一名老革命家,名叫韩幽桐,两人在革命时期因为共同的理想走到了一起。新中国成立后,韩幽桐担任了宁夏高院院长等职务,官至副省级。